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充血性心衰合并快速型房颤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20-12-28 17:38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2曹淼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充血性房颤心衰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473002)曹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充血性心衰合并快速型房颤患者78例,依照建档时间分为研究组(39例)、对照组(39例)。研究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60.12±6.37)岁。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9.82±6.65)岁。两组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干预:120医护人员现场评估患者病情并给予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建立有效气道等基本抢救措施,转送至医院进行救治。研究组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干预:(1)快速出诊:①接到急救电话后2min内出诊,确定地点,了解周围交通状况,进行路线规划;②及时联系患者家属,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指导家属协助患者采用半卧位或坐位,根据患者情况加减衣物;(2)高效现场救治:检查患者生命体征,评估病情,将患者转移至通风处,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吸痰、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治疗,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3)回院中高效护理:①除颤仪、气管插管包、吸痰器保持功能状态,根据患者情况实施对症干预;②采用电子加强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等,做好病情评估记录,并反馈给医院指挥部,提前拟定急救方案,入院前实施与院内同步衔接救治方案;③鼓励患者保持清醒,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促使患者保持稳定情绪,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④救护车速度尽量控制稳定,杜绝出现急刹车的情况;(4)院内急救护理:①待患者到院后,将患者用药及病情简单告知接诊人员,开通急救绿色通道;②根据院前护士提供的患者病情数据,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制定详细急救计划,进行明确分工,病危患者紧急安排进入重症监护室抢救,病情较轻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后再安排其接受治疗;③需转至其他科室患者,由联络员提前通知相关科室,由急诊科直接转科或直接送至手术室,简化科室间转诊时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开始抢救时间、急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3.0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开始抢救时间为(16.37±5.42)min,对照组开始抢救时间为(22.64± 6.83)min,组间比较,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救成功38例,对照组急救成功30例,研究组急救成功率97.44%高于对照组76.92%(P<0.05)。

3 讨论

充血性心衰合并快速型房颤是较严重心脏疾病,其发作易引起机体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衰加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给予有效急救措施对控制疾病恶化有重要意义[1]。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通过从快速出诊、高效现场救治、回院中高效护理及院内急救护理4个环节出发,保障各个环节护理效率的同时,促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与常规急救干预相比,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更具系统化、全面化,能为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建立绿色通道,降低医疗差错,提高护理效率[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开始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充血性心衰合并快速型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通过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干预,建立规范化急救通道,缩短急救时间;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吸痰、强心、利尿、扩血管等高效现场救治,促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延缓疾病进展。此外,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各个环节紧密衔接,能缩短各个环节救治时间,提高急救效率。

综上可知,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充血性心衰合并快速型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

猜你喜欢
充血性房颤心衰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预防房颤有九“招”
参附汤加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观察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RDWTNF-α及UA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