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降低急诊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12-28 17:38河南省鹤壁京立医院458030刘彦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锁骨急诊科无菌

河南省鹤壁京立医院(458030)刘彦美

中心静脉导管(CVC)是一种急诊科极为常用的血管内管,其在测量中心静脉压、大量给液、长期用药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局部感染、静脉炎是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治疗患者极为常见的并发症,其不仅影响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也会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2],因此加强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的护理干预是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此次研究以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降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8年7月~2019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8.92±5.64)岁。B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9.07±5.57)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均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行输液治疗;意识清醒,具备正常理解、沟通能力;签署知情同意书;征得院伦理委员会许可。排除标准:置管48h内拔管;置管48h内死亡或出院;置管48h内出现菌血症。

1.2 护理方法 A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定期打扫、消毒病房,密切关注患者穿刺部位,及时上报患者病情变化等。B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①建立集束化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其余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由护士长和高年资护理人员向小组成员讲解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要点和CRBSI预防要点,所有护理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②加强置管操作期间的无菌操作,置管前严格按照7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操作人员需穿戴无菌服、口罩、帽子和手套,并使用无菌布覆盖患者全身,使用乙醇和聚维酮碘消毒穿刺点周围10cm的区域。置管完成后密切关注穿刺点变化,及时更换透明敷贴,若出现污染、渗液等情况则应立即更换。及时、准确判断患者感染症状,若患者出现CRBSI应立即给予治疗;③心理干预: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持亲切的态度,并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向患者展示经治疗后顺利出院的相关案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和发生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处理数据,定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两组C R B S I发生率和发生时间比较:B组CRBSI发生率(3.33%)低于A组(1 5.0 0%),且C R B S I发生时间(13.19±0.75)d晚于A组(8.42±0.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极为常用的一种输液方式,其可有效减少穿刺次数,且操作较为方便,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仍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感染是较为常见也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如不及时控制病情发展还可引发脓毒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加强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也是十分必要的[3]。但传统护理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与落实医嘱,其局限性较大,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需求。而集束化护理则是在循证医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整合了一系列对患者康复有利,且有证据可依的护理操作,最终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的B组CRBSI发生率较低,且发生时间较晚,这表明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出现血流感染。集束化护理在执行过程中通过护理前培训强调了按照护理流程规范操作的必要性,且纠正了护理人员仅仅按照直觉和既往护理经验进行护理操作的陋习,而加强置管操作期间的无菌操作则能直接降低感染风险。心理干预则能有效保证患者治疗期间保持良好情绪,从而促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急诊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风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锁骨急诊科无菌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追溯系统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锁骨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