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肉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控

2020-12-28 22:46杨志涛唐建国
饲料博览 2020年10期
关键词:患牛养牛场犊牛

杨志涛,唐建国

(1.吉林省通榆县新发乡畜牧兽医站,吉林 通榆137200;2.吉林省通榆县动物检疫站,吉林 通榆137200)

本文以2020年一起肉牛病毒性腹泻病情为例,从该病发病情况、流行现状、主要诊断方法、可行防控措施几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相关分析探讨,以期提升我省基层养牛业综合防治肉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技术水平和成效。

1 发病情况

2020年4月初,通榆县某乡村肉牛养殖场向当地兽医部门反应一起肉牛顽固性腹泻疫情,患牛病程在3~5 d,最初发现的异常症状为食欲减轻,精神及其萎靡,个别患牛废绝食欲,患牛普遍存在喷射状水样腹泻情况,部分患牛水样粪便内含有黏膜组织碎片与血液,观察患牛机体,出现了快速消瘦变化,一些患牛鼻镜上出现溃烂面,停止反刍行为,保持体温40℃。发现病情后,该养牛场的技术人员对患牛采取了抗生素先期治疗措施,效果不明显,牛场继续增加患牛数量,于发现病情4 d后上报兽医站,经过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观察,将疫情初步确诊为一起肉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现场对患牛粪便进行采集,经过实验室开展的RT-PCR检测,最终确诊了本次疫情为牛病毒性腹泻,采取相应治疗手段,快速控制住了病情,避免养牛场受到更多损失。

2 流行现状

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传染源并不单一,患牛鼻分泌物、眼分泌物、乳汁、血液、尿液、粪便中均有一定含量病毒,可以成为传染病毒的介质,此外携带病毒的肉牛也具备传染性,可能污染整个牛场的饲料、饮水、环境,健康牛在病毒的传播污染下,可通过采食、饮水、呼吸感染病毒性腹泻疾病,研究病例可以发现,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和呼吸道,注意该病可通过母牛垂直感染给犊牛。所有年龄、品种的肉牛都有可能感染病毒性腹泻疾病,易感群体为6~18月龄的犊牛,如果养牛场未建立起规范化饲养管理模式,母牛分娩后犊牛初乳摄取不及时,牛群生长环境寒冷,圈舍潮湿,每个圈舍饲养数量和密度过大,清洁卫生水平差,消毒措施不全等,均可能成为发病诱因。一般来说,急性发病常见于新疫区,基本在5%左右的发病率,不过具有90%~100%的极高病死率,老疫区的病毒性腹泻疾病死亡率、发病率都不高,且急性发病情况非常少见,不过有50%以上的隐性感染率需要注意,爆发性发病多出现在全封闭舍饲的养牛场中。

3 诊断方法

肉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诊断基本分为三步进行,首先观察临床症状,其次结合病理变化,最后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

3.1 临床症状

慢性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不明显,仅个别患牛体温超出标准水平,较多分泌物以浆液状态从患牛眼中流出,鼻镜有连成一片的糜烂现象,门齿多见发红变化,趾间常发生皮肤糜烂坏死问题,多伴有蹄叶炎症状,皮肤破烂情况较为严重,呈皮屑状皮肤,其中明显部位为耆、颈、耳后几处,多数患牛病情发展2~6个月期间出现病死情况,一些患牛病程超过1年,因为过久的病程,患牛持续向外界环境排出病毒,所以是传染慢性肉牛病毒性腹泻疾病的主要来源。

急性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感染病毒患牛发病潜伏期为7~10 d,发病非常突然,快速升高体温,基本在40~42℃,食欲迅速降低,精神过于不振,个别患牛有臌气情况,病情发展3 d左右后,患牛口腔坏死面积加大,腹泻严重时可能因急性脱水而死亡,病程在7 d左右开始出现病死情况,体质较差的患牛发病2 d后就可能病死。

3.2 病理变化

剖解病死牛可以发现以下主要病理变化:消化道与淋巴组织存在病变问题,齿龈、上颚、鼻镜、鼻孔黏膜处存在溃疡和糜烂问题,食道黏膜出现大小面积不一的糜烂问题,糜烂现象具有直线为排列特点,空肠、盲肠、结肠、小肠存在坏死性、溃疡性、出血性验证问题。患牛为初生犊牛时,两侧脑室出现积水情况,小脑发育严重不全,患牛为妊娠母牛时,流产几率加大,胎儿排出后,真胃内、食道、气管、口腔处均出现了溃疡灶以及血斑。

3.3 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工作人员将病死牛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肠内容物提取操作,接着进行生理盐水的适当添加,然后于冰上开始研磨,一定时间静置后,对上清液采取负染操作,开始电镜检测,可以观察到病毒样粒子以圆形形状大量存在,直径约60 nm,粒子表面有10~20 nm环形亚单位和囊膜。

4 防控措施

首先,养殖场要按时完成肉牛免疫接种程序,适宜的疫苗接种时间在犊牛断奶前后进行即可,可降低犊牛感染病毒性腹泻疾病几率。母牛和公牛进行配种措施前需再次落实1次免疫接种程序,达到母牛、公牛、犊牛机体免疫力集体增强的效果。

其次,及时隔离换牛,养殖场发现疑似患牛后立即隔离,密切观察,增加日常体温监测频率,对患牛粪便情况做好记录,确保健康牛群、可疑牛群、初步确诊牛群能够单独饲养管理,便于控制病情的传播发展。

再次,加强消毒措施,养牛场可使用百毒杀溶液(1∶500倍稀释)加强消毒喷洒作业,频率开始为1次·d-1,连续进行7 d,按照1次·周-1频率开展即可。

最后,对症治疗,尽管现阶段没有特效药治疗肉牛病毒性腹泻疾病,不过及时采取灭活组织液疗法和血清疗法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静脉注射头孢噻呋钠、维生素、葡萄糖酸钙、辅酶A、ATP、葡萄糖生理盐水等,均可缓解患牛重症,加快患牛恢复速度。

猜你喜欢
患牛养牛场犊牛
牛瘤胃积食诊断及综合防治
犊牛腹泻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刍议牛腹泻的病因及防治举措
山东省养牛场全株玉米青贮加工利用技术的调查分析
荷斯坦奶牛热射病的诊断与治疗
陕西城固县养牛场牛粪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基于规模化养牛场生态养殖的循环农业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