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语境下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话语转换浅谈

2020-12-28 01:55邓碧如
职业·下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

邓碧如

摘 要:新一代学生在语言认知、价值观表达等方面有新的表现,突破传统语境进行授课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尝试。本文基于教学调查结果,分析当前工匠精神教育中期望过高、灌输教育、表达生硬等问题,提出转换话语方式、拓展话语资源、培育火种等建议,为技工院校后续开展工匠精神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教育    技工院校    话语转换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这契合了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产业转型的需要。工匠精神是爱岗敬业的充分体现,是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它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是工业制造的灵魂和工匠价值的体现。

在技工院校中培育工匠精神,是经济转型升级、企业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我国技工院校普遍采用思想政治课、就业培训、校园文化熏陶等方式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其中思想政治课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一、当代学生话语体系

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触发了信息传播的变革,催生了新的交流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使当代学生的思维模式、话语体系发生了重大改变。研究表明,新时代语境下学生话语传播模式呈现出了跨时空网状传播、开放互动交流、多元化表达等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乃至职业教育的传统话语体系形成了挑战,包括“反权威”挑战“权威性”,“小叙事”挑战“宏大叙事”,“去中心化”挑战“一元中心”等方面。

二、当前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的问题

笔者分别在东莞市技师学院的烹饪、模具等专业中选择三个班进行随堂观察,并随机抽取3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并回收问卷33份,有效问卷33份。调查对象中男生18人,女生15人;学生干部6人,普通学生27人;高年级19人,低年级14人;专业分布相对均匀。调查内容包括工匠精神认知及教学评价等八个方面,指标由弱到强采取1?5分的评分机制,结果见表1。根据结果,进一步随机抽取6位学生进行访谈,时间约15分钟,内容为问卷问题的深入探讨。综合随堂观察、问卷调查及访谈,作者认为当前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期望过高

技工院校教学应重点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但技工院校学生大多处于人生成长阶段,对自我人生目标和价值还缺乏深刻认识,对个人、社会及国家责任的感受也相对肤浅。在这个年龄阶段,若要让他们准确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价值,对他们进行灵魂教育,进而使他们将工匠精神作为毕生追求,这种期待未免过高,容易让学生畏惧。

(二)灌输教育

当前工匠精神的课程主要以宣讲、考试等方式为主,本质上属于灌输教育,是传统的基于信息占有不对等、交流不充分境遇下的一种教育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公开讨论和广泛互动,无法获得切身的感受。采用灌输教育影响和改造学生的价值观,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选择性,在新时代语境下效果并不理想。

(三)表达生硬

教学语言表达生硬是调查中反映最多的问题。技工院校教师对工匠精神的阐述比较理论化和抽象化,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情感認同度,很容易被学生帖上“教条”“枯燥”的标签。观察中发现,有些教师课堂上采取观看电影片段、进行辩论、讲述故事等教学方法,授课语言也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简单、形象的话语,有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精神状态、提高教学效果。

三、话语转换探析

面对时代变化,针对当代学生话语体系的改变,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应当进行以下转变。

(一)转换话语方式

传统教育的话语表达方式在新时代语境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教师积极转变话语方式是提高工匠精神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一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营造平等、自由的对话氛围,创造引导性和交互性的学习环境。针对教育的内容,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学生发表的错误看法,不能直接地压制,而应给予他们充分辩论和交流的空间,并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理性的思辨。二要从说教模式向参与模式转变,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上大胆突破,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育过程之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三要回归生活话语,坚持生活性表达与实践性融入,简单而言,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用学生听得懂的话和看得到的案例来讲述工匠精神内涵。

(二)拓展话语资源

新时代语境下语言呈现出快速变化、代际特征明显、新词语层出不穷等特点。要取得一个群体的认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融入他们的语境,从语言认同上争取价值观的认同。因此工匠精神教育首先要积极拓展话语资源,借鉴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话语,充分学习和利用新媒体语言及其形式,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提高教育效果。其次要加强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大力收集工匠精神相关视频、图片、案例和故事,征集好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经验,以夯实教学基础,进而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此外,工匠精神教育是一种人格教育,不应局限在课堂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充分使用微信、网络社区、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工具,拓展教育话语阵地,加强工匠精神熏陶。

(三)培育火种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调查结果显示,作为技工院校学生主体的00后青年,表现出了对精神的追求和知识的尊重,更强调个性发展以及独立思考和判断,反对盲目从众和人云亦云。这表明当前技工院校学生更有主见,对于教育内容并不会全盘接受,而是会自己判断、吸收。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学生价值观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是全方位的。希望通过一门课程就让学生树立起对工匠精神的毕生追求,是有待商榷的。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应该营造重技尚能的社会氛围,从劳动习惯培养做起,坚持“慢工细活”和积淀传承,在学生心中种下一粒工匠精神火种。当某一天时机成熟,这枚种子自然会发芽、成长,最终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四、小结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是技工院校学生应当树立的人生理想。工匠精神的培育关乎国家未来,不可不重视,但也不可揠苗助长。新时代语境下技工院校要搞好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转换话语表达方式,拓展话语表达资源,培育工匠精神火种,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将工匠精神的追求内化在学生的精神结构之中,从而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

[2]陈伟,胡德平.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转变[J].思想理论教育,2015(1).

[3]王一川.语言乌托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4]王卫东.数据显示:00后认同主流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7-2-4.

[5]刘海光.技工院校如何培育“工匠精神”[J].中国培训,2016(9).

(工作单位:东莞市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