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例剖析让数学作业讲评更具实效

2020-12-28 01:53张红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

张红

【摘要】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重塑知识的发生发展,让学生感受知识的无穷奥秘,从而提升课程赋予人们的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不是教学活动的终点,而是新的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应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学生成长的每一次作业都成为新的生长点.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苦恼和辛劳,并从中获得持久的幸福和快乐.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做到作业讲评的最优化,一直是我们积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作业讲评最优化的研究;高中数学;成因诊断;课堂拓展

当前作业讲评严重存在“高耗低效”现象,教师反复讲解的作业,考试时错误依然.作业讲评课该怎么讲?讲什么?把握怎样的度?为了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并积极有效、快乐地解各种各样的题,而不仅仅只会简单模仿,或者按照过去的经验去类比,应该剖析习题的错题成因,这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能使学生进一步深刻巩固理论知识.下面分享一下在概率错解问题中的教学观点.

概率题型较多,并且解法灵活多样,此类题能充分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少同学在解决概率问题时,由于概念混淆不清,忽视条件,考虑不周全等导致思维混乱,从而害怕数学,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本文依据概率问题中常见的错误进行成因诊断,从而培养学生细致、准确、全面地解决问题,下面进行分题型举例说明.

题型一:混淆“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例1 把红桃K、黑桃K、方块K、草花K这4张扑克牌随机地分给A,B,C,D四个人,每个人分得1张,“A分得红桃K”与“B分得红桃K”两个事件是(  ).

A.不可能事件       B.对立事件

C.互斥但不对立事件D.以上均不对

错误解答 B

分析 本题错误的根源在于把“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概念混淆,两个事件互斥指两个事件不能同时发生;而两个事件对立则表示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但是这两个事件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A分得红桃K”与“B分得红桃K”两个事件能不能同时发生?

(2)除了“A分得紅桃K”与“B分得红桃K”两个事件,还可能发生其他事件吗?(还可能“C分得红桃K”或者“D分得红桃K”)那么你认为“A分得红桃K”与“B分得红桃K”是互斥事件还是对立事件?

(3)互斥事件适用于多少个事件?对立事件适用于多少个事件?

(4)两个事件对立,必定互斥?互斥一定对立?

事件“A分得红桃K”与“B分得红桃K”是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除了这两个事件外还可能发生“C分得红桃K”与“D分得红桃K”,它满足互斥事件概念,不满足对立事件概念,所以应选C.

题型二:混淆“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

例2 甲、乙两人解答数学题,甲答题的正确率为0.9,乙答题的正确率为0.7,每人各答四道题,两人恰好都答对三道数学题的概率是多少?

错误解答 设“甲恰好答对三道数学题”为事件A,“乙恰好答对三道数学题”为事件B,则甲、乙两人都恰好答对三道数学题为事件A+B.

∴P(A+B)=P(A)+P(B)=C34×0.93×0.1+C34×0.73×0.3=0.2916+0.4116=0.7032.

分析 本题错误的根源是把相互独立的事件当成互斥事件来考虑.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甲恰好答对三道数学题”与“乙恰好答对三道数学题”两个事件是满足分类加法计数原理还是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甲恰好答对三道数学题”与“乙恰好答对三道数学题”两个事件是和事件还是积事件?

正确解答 设“甲恰好答对三道数学题”为事件A,“乙恰好答对三道数学题”为事件B,则甲、乙两人都恰好答对三题为事件A·B,因为这两个事件相互独立又同时发生,则P(A·B)=P(A)·P(B)=C34×0.93×0.1×C34×0.73×0.3≈0.12.

例3 小明是外卖送餐快递员,在服务过程中,统计手机铃声第一响时接通的概率为0.1,第二响时接通的概率为0.2,第三响时接通的概率为0.4,第四响时接通的概率为0.1,那么手机在前4响内接通的概率是多少?

总之,错例剖析让数学作业讲评更具实效,优化作业讲评是学生高效学习的调节剂.通过错题的研究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更好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中,“学生说题”,参与讲评过程,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评题”能帮助学生理性思考,提升思维能力.它是作业讲评课的两种有效调控手段.作业讲评课要做到授之以法、培之以能、强之以心,才能让解题更显灵感与个性,让作业讲评课充满理性精神,真正实现“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戴再平.数学习题理论:第2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张奠宙,过伯祥,方均斌,等.数学方法论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
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的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的教学设计研究
试卷讲解有效实施的冷思考和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