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课堂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2020-12-28 02:00徐燕飞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5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法治道德

徐燕飞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是一份宝贵的教育财富和教学经验总结,道德与法治教学引进“生活化课堂”,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将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日常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并且可以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我国越来越注重智慧教育,课标规定了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道德与法治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能力。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世界,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体验和感悟。

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引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将自己的现实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科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构建生活化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有利于强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認识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那如何在生活化课堂设计在中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筛选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传统的备课思想中,教师以“课程标准”为纲,单纯依赖教参,备课缺乏创意,以至课堂教学缺少活力。创客教育背景下,备课强调“小课本,大生活,让智慧在生活中开花结果!”,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一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之中,以便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创设生活化的导入情境。从儿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要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需要找到“兴奋点”,而这个“兴奋点”就源自于生活,比如用生活化的语言描述计算机部件。因此,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给予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我们要建立多元评价方式,不能局限在软件操作水平上,而是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视野,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应用道德与法治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能力。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应该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为生活服务,提升学生应用道德与法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命力离开现实生活的土壤将难以得到滋养。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融合,使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完成,这样才能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自我全面发展,并最终让学生学会适应现代道德与法治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成为信息时代下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
假期归来
浅析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