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需要多听听孩子们的声音

2020-12-28 02:07崔利玲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4期
关键词:遥控邮票病毒

崔利玲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网络中孩子们居家的各类“搞笑”视频不断出现,其中两个非常典型,一是“和病毒玩游戏”,一是“遥控电视频道”。

在疫情刚开始阶段,网络中一段视频引起了老师们极大的关注,视频中的孩子哭泣着向妈妈请求:“我想出去玩!”妈妈告诉他外面有病毒,孩子却把病毒当做了玩伴,称“我迫不及待地想和病毒玩游戏!”。这段视频,成为很多老师认为孩子们缺乏防控知识的依据。于是,“病毒在哪里?”“为什么不能出门?”“学习七步洗手法”“找到打败新冠病毒的盔甲”等内容成为这个阶段线上教育的主要内容。

之后,一段“隔空遥控电视”的视频引发众人热烈讨论。视频中的孩子偶然间发现了自家遥控器可以遥控对面楼房哥哥家电视机的频道,于是,孩子每天等着对面哥哥开电视,然后强行换台,弄得隔壁楼小哥哥云里雾里,误以为电视出了故障。网络中有人说孩子小没有事情做淘气很正常,也有人认为大人如此纵容不应该。于是,孩子们在家里可以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成为这一段时间线上教育又一个内容。

防控知识普及了,丰富的游戏资源库也建立了,孩子们的需要满足了吗?随着幼儿园开学时间的一次次的延期,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温情连线”,老师们发现,孩子们的情绪远不是我们想象的悲伤和忧愁,他们非常乐观积极,他们有着夸张的未来规划,他们需求还有很多。如何满足这一阶段孩子们的需求?云教研中老师们反思,之前我们都是从成人的角度出发,想象着孩子最需要什么,现在我们能不能从儿童出发,从儿童的需求中寻找疫情教育的延伸和拓展点呢?

由此,我想起鼓楼幼儿园在课程实验早期的“张先生嫁妹”的活动。活动源于鼓幼的教师张宗麟先生妹妹要出嫁,张先生要赶回绍兴参加婚礼。面对张先生的突然离开,孩子们的问题瀑布般涌现,一场生动有趣的“活教育”也顺势展开:

张先生几时动身?要不要送些礼物给张先生?张先生喜欢什么?(小朋友的讨论结果:画画、剪贴、刺绣便于携带,又很有趣,大家一起来制作)

张先生家住哪里?(了解张先生沿途经过的上海、杭州、绍兴等地的风景与风土人情)

张先生怎样回家去的?需要花费多少钱?(坐马车到下关,坐火车到上海,坐火车到杭州,坐轮船过钱塘江,做汽车到绍兴,坐小船到乡下)

张先生来信了,信从哪里来?(写信、贴邮票、送进邮筒、邮差盖邮戳、送上火车、到达北门桥邮局、邮差送到幼儿园)

我們写回信,写什么?(不会写字怎么办,可以画画。画什么,画兔子娶新娘。怎么写信封,要有张先生家的地址和幼稚园地址。如何寄信、邮局在哪里、贴几分钱的邮票、邮票上有什么图案……)

张先生嫁妹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孩子们的问题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响应,更得到张先生的全程呼应,蕴含在张先生回家及嫁妹中的教育契机也就一一出现。

在不能出门的阶段,我们能否也像张先生嫁妹一样,了解孩子的好奇与问题,发现孩子的需求。其实,我们只要将空中连线聊天的话语权让给孩子,听听他们的兴趣与愿望,一定能从中找到与居家相关、与生活相关、与疫情相关的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就能在“倾听、尊重、鼓励、支持”中,助推儿童在疫情中的成长。

猜你喜欢
遥控邮票病毒
病毒
病毒,快滚开
和小编一起设计邮票
感冒病毒
邮票被谁拿走了
他是如何遥控引爆的
无人侦察遥控飞机
超重
遥控赛车
遥控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