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湖泊》教学片段与分析

2020-12-28 02:31阚莹莹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20年6期
关键词:水是淡水湖泊

阚莹莹

《河流与湖泊》是三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资源》的起始课。本单元重点是认识地球上的江、河、湖、海等水体资源,在整体设计上以认识“水”为明线,意在有效提升学生已有经验的科学性,并对水及其价值有新的认识。本课的重点是认识陆地表面不同的淡水水体类型和淡水生物,初步学会区分这些水体类型,借助建立模型初步理解陆地水体形成的条件。

本课的主要活动是“建立模型”,主要环节是:通过画河流与湖泊二维图纸,探查前概念;经小组讨论,选出图纸建立模型、修正模型;模拟人工降雨验证模型,让孩子在对比建模的过程中建立地势与水流走向之间的关系;通过长江秦淮河以及古诗词从实践层面进一步认识河流与地势的关系;基于对河流、湖泊这两种水体的认识,了解地球表面的其他淡水水体。

探查前概念,聚焦问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看看我们南京最美的两处风景(播放秦淮河和玄武湖短视频)。这是哪里呀?

生:秦淮河和玄武湖。

师:秦淮河和玄武湖是我们南京最著名的河流与湖泊,你们还知道哪些河流与湖泊呢?

(学生提到太湖、西湖、黄河、长江、莫愁湖、阳澄湖等。)

师:为什么有一些水域被称作河,有一些被称作湖呢?它们究竟有何不同?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河流与湖泊,开始我们的研究之旅。(出示典型的河流和湖泊的图片)这些图片中,哪些是河流?哪些是湖泊?为什么?

(学生对图片进行分类,并简单说出分类依据。)

师:看来你们对河流与湖泊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吗?

(学生画出河流与湖泊。)

师:你为什么这么画?你的理由是什么?你们同意哪一种?

生:河流是细细长长的,湖泊是被圈起来的。

生:我们生活中见到的河流,比如秦淮河就很长。

生:我也认为河流应该是长的,因为只有长的才能有距离让它流起来。

师:想一想你们见过的河流与湖泊,结合我们PPT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还有哪些不同点?

生:河流有声音,湖泊没有。

生:湖泊表面很平,河流表面有浪花。

生:河流里的水是流动的,湖泊里的水是相对平静的。

师:河流里的水能发出声音,有浪花,其实都说明了河流里的水是流动的,我们把这种流动的水称为动态水;而湖水很平静,则说明湖泊中的水流动缓慢或者不流动,我们称为静态水。

设计意图:第一个活动是用视频调动学生对河流与湖泊的已有认识,形成自己的概念认知;识别分类图片,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河流与湖泊的不同;画出河流与湖泊,帮助学生具化思维,确认认知起点;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多感官认识河流,发现河流的水是动态水,湖泊的水是静态水,为接下来的建模发现问题,完善概念奠定基础。

建立模型,凸显思维

师:各组选出组员认同的河流湖泊设计图。(出示太空沙和盘子)请利用提供的材料,按照你们选出的设计图建造出河流与湖泊模型。

(图1是第3組的图纸,图2是学生小组合作建造的河流与湖泊模型。)

师:你们挖的河流模型其实就是河道,而建造的湖泊模型,其实就是挖出了湖盆。如果我用水壶模拟降雨,怎样做才能让水在河道中流动起来,而在湖盆中保持相对静止?

生:从高的地方浇水。

生:把水从河道的左边浇。

师: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要高一点,右边矮一点。

师:你们说的高一点,科学上称之为地势高,矮一点就是地势低。

生:河流的上面地势高,河流的下面地势低一点。

师:湖泊呢?有没有地势高低之分?

生:四周高,中间低。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河流中的水是可以流动的,而湖泊中的水是相对静止的。其实古人不仅发现了河流中水流动的秘密,还利用它发明了很多有趣的游戏,“曲水流觞”就是其中一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学生用建造模型将图纸以立体形式呈现出来,建模材料的选择是关键。本课采用太空沙让学生建造河床,因为太空沙的黏性好、塑型度高,同时与黏土相比,又不容易沾手,是用于建造模型较合适的材料。在讨论环节教师设疑:怎样才能让水在河道中流动起来?让学生自然地将地势高低与水的状态之间建立概念联结,即水往低处流,帮助学生认识河流中水流动的秘密。引入典故“曲水流觞”与语文学科进行自然融合,帮助学生整合已有的概念,认识地势对水的流动方向有重要影响。

修正模拟,聚焦思维

师:现在你们需要修改模型吗?请先用红色记号笔在你的设计图上进行修改,标出地势的高低,并且用箭头画出河流中水的流向。

(学生对照设计图,修改模型。)

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模型?

生:我们小组直接把盆里的沙进行了重新改造,先整体弄平,但要有一个坡度,然后顺着坡度挖出一个细细长长的河道,而且我们猜测,如果有水下来,到最下面就会聚集起来,可能就是湖泊了,因为流到一定地方就不动了,变成静态水了。

师:现在我们来对他们的模型进行降雨测试。

(学生操作,教师实物投影展示辅助。)

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有没有按照图纸施工?

生:河流就是要做到河道是上游地势高,然后慢慢往下越来越低;湖泊则要做到四周高,中间低。

师:请各小组领水壶进行降水测试,成功的小组举手,说说你们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生:上游地势高,下游地势低;湖泊周围地势高,中间低。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先改图纸,再根据图纸修正模型,进一步强调画设计图的重要性。学生在修正模型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思考进行落实,并通过模拟降雨进一步检验模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将地势高低与河水流动状态之间建立联系,进一步将河流、湖泊的概念进行系统化整合。

模型迁移,拓展思维

师:如果我把河流上游的地势不断提高,下游的地势不断降低,水从上游流下来还是河流吗?

生:是瀑布。

师:那如果水量很小呢?

生:是山涧。

师:而这样的(出示小溪的图片),地势比较缓,蓄水量很小的河流我们称为小溪。湖泊也是一样,蓄水量小的我们称为池塘,有时候人们为了方便生活,就拦河筑坝,形成的就是人工水库(出示池塘、人工水庫图片)。你们知道哪些是动态水,哪些是静态水吗?

生:河流、瀑布、山涧、小溪都是动态水,湖泊、池塘、人工水库都是静态水。

师:我国的古诗词中其实就藏着关于水的秘密: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是告诉我们河流最终会流向大海;“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就告诉我们水的流向是向东边的。(出示长江流经城市地势示意图)我们的母亲河——长江自西向东一路流经多个省市,你能从图中看出我国的整体地势吗?

生:我觉得整体地势应该是西高东低。

师:很好!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这些淡水水体还是生物的家园,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河湖家园),课后请你们对照书本,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淡水水体中生活着哪些生物。

设计意图:教师对照学生模拟降雨后的模型,进行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如果把地势差不断加大会如何。从而自然过渡到帮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自然界的其他淡水水体,并且不断地迁移本课中的概念教学。教师通过移动板书,让学生在认识其他水体的基础上,对水体进行有效分类,拓展思维,发现淡水水体都可以分为动态水和静态水。最后引入长江的走向图,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了解我们国家整体的地势特点。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始终坚持以学定教,注重学生的课堂生成,引导学生在对比发现中进行模型重构,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的思维方法,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打下基础。本课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紧扣建立模型这一主线。课前请学生观察周边生活中的河流与湖泊。课上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层层展开,从学生画一画认识中的河流和湖泊,到讨论河流与湖泊的不同,再到什么原因造成了两者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设计图纸到最后的建模、修正模型、模拟降雨。整个过程就是学生的思维逐步凸显外化的过程,学生在二维和三维模型的相互转化之下,不断促进本课河流湖泊概念的建构,更是促进了其科学思维的发展。

二是巧用典故,突破重点。本课中要想让学生突破重难点,最关键的在于理解:河流中的水是动态的,湖泊中的水是相对静止的,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因此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引入语文中“曲水流觞”典故,用视频让学生直观认识到曲水能让“觞”流动是因为水是从高处流到低处的,从而使他们理解地势的高低是河流中水流动的关键原因。

三是移动板书,建构淡水水体概念图。本节课的板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学完本课后,能够依据板书内容串联本课知识,完成自己对地球上淡水资源的认知地图。特别是最后环节可以让学生用移动板书的方式进一步认识、区分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的淡水水体,突破本课重点:识别出常见的水体类型,建构淡水水体知识网。

江苏省南京市莫愁新寓小学(210029)

猜你喜欢
水是淡水湖泊
水是刚断奶仔猪最重要的营养物质
滴水藏海
探究如何提高淡水养鱼的经济效益
莲花云海(2)
“害羞”的湖泊
为什么南极会有温水湖泊?
奇异的湖泊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海洋里的“甜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