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伊犁地区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020-12-28 02:26古力米热·阿不都热依木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10期
关键词:俄语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古力米热·阿不都热依木

摘要:文章以新疆协同发展战略为背景,分析了伊犁地区经济发展对俄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并结合本地大中专院校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对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通过教学内容的扩充、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机制的调整等多种路径进行改革探索,重点研究了以教学质量提升为基础、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新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俄语;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一带一路”倡议决策的提出将使我国更有效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来加快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提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相关各国参与的愿望非常强烈,不仅沿线国家反应积极,而且国内许多地方政府和部门也迅速行动,希望搭乘此次跨区域重大经济合作的顺风车,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随之而来,地方城市的对外合作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外语人才市场的需求日益加大,国际市场促使我们必须培养身兼外语和专业知识的新型人才。那么,培养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外语人才,是我国高校所面临的一次历史性挑战。

伊犁地区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要节点地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是面向西开放的国际大通道,与中亚五国相邻,有长达2 000多公里的边境线,8个国家一类口岸、3个对外开放窗口,处于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特殊地位,具有撬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良好条件。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俄罗斯经济的复苏、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三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为我国的西部桥头堡伊犁地区上下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外引内联,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向西开放战略,伊犁地区熟练掌握俄语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会更加急切,这无疑给伊犁地区各大中专院校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和教学新任务。伊犁地区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依托全国新一轮对口援疆的有利时机,为加快发展对外贸易,积极扩大对外开放,迅速发展对外贸易队伍,俄语翻译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掌握单一的专業基础知识或单一的语言知识类人才,而是俄语与各专业学科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伊犁地区大中专院校应加强专业俄语课程的教学工作,为本区的经济发展储备好人才。本文以满足伊犁地区对人才方面的需要为基本思路,对本地大中专院校俄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1]。

2  伊犁地区大中专院校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在伊犁地区大中专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和培养效果与现代国际化社会、企业的需求有所偏离,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部分院校在俄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和不足,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包括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考核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改革,概括而言,其主要问题为以下几点。

2.1  俄语教学中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伊犁地区大多数大中专院校虽开设俄语课程有三四年,但很多都只是开设了基础俄语,并没有独立设置一些专业俄语课程来专门培训不同专业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对于俄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2  教学方法墨守成规

不少教师认为很难调动学生开口说俄语的积极性,在俄语教学中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忽视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以致学生的俄语听力水平与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有效的交流[2]。

2.3  双师型教师不足

伊犁地区各大院校缺乏双师型教师。从事俄语教学的教师对其他专业学科的知识了解甚少,学校也不能提供机会让俄语老师得到其他专业培训,让教师能真正将俄语技能与专业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其他专业学科教师大多不懂俄语。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因此,根据伊犁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人才需求确定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构建并完善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的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等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推动我地区各大中专院校教学改革,促进我地区经济建设和服务协同发展都意义重大。

3 “一带一路”倡议下伊犁地区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根据伊犁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分析,将对国际旅游人才、贸易人才、酒店人才、民族历史文化翻译人才等有很大的需求。因此,需要伊犁地区大中专院校培养具备专业领域俄语知识的人才,获取相关信息,从而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

3.1  科学设置俄语课程

伊犁地区大中专院校课程设置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以技能型人才为导向。除保证基础俄语课时课外,在三、四年级还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俄语应用课程、专业学科俄语等课程。课程设计上要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在教学方式上,应以问题为导向,以情境为基础。这里,情境是广义的,可以是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现实情境,也可以是语言情境、观念情境、文化情境,以问题情境为标志,做到虚实结合,有利于走出课堂,进入社会。通过情境创设,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国际视野、爱国情怀等融入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嵌入式的渗透、嫁接式渗透、阶段性渗透和整合式渗透,使语言学习活动成为一个将科学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融合以及提高俄语学科的育人价值的过程。

俄语课程的设计还需要在内容层面进行优化和丰富[3]。首先,需要在专科俄语课开足开满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情况,设计具有梯度和层级的俄语文化课程。所谓俄语文化课程是指根据俄罗斯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实际生活需求,编制具有集文化性、应用性、审美性于一体的校本课程。由于新疆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民族文化、旅游文化、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等主题,设计具有趣味性、实操性、实践性的俄语文化课程。通过俄语文化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使发音、阅读、交流、写作等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其次,俄语课程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俄语课程的特殊性,积极构建具有实践特征的活动课程或案例课程。比如在设计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为大学生未来就业情况进行预设和规划。将“边境贸易专业俄语”“俄语旅游专业术语与实践”“俄罗斯文化解读专题”“线上俄语交流方法与技巧”等类似的主题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通过这些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摆脱常规俄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不足、内容单一、教学枯燥、学习效果不佳等各种问题。切实提高俄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大学生发展需求,提升教师工作能力,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

3.2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伊犁地区各大中专院校教师由于受地域限制,工作经历是从学校到学校,自身接受专业知识训练的机会少,参加不同类型工作实践的经验也不多,专业语言知识不足,这样会影响地方应用型俄语人才的培养效果。因此,各大中专院校应邀请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来指导专业建设,通过师资培训等来充实本地区现有的俄语师资队伍。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俄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标准,社会需要的是具备较强交际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上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分析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调整教学方式。学校和俄语教师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益结合,要将实践环节提到日程中来,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合适的实践机会。一方面, 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到教学中,为学生开办一些讲座,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送学生到企业提供的基地进行岗位实习,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又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环境中实践了所学的俄语。

首先,采用案例教学法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俄语是一门工具性与文化性兼具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案例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对于常规的俄语教学来讲,案例教学法是一个有效的补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实践应用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述俄语“特殊疑问句”“就餐礼仪与社交文化”“乘坐交通工具的方式和常用语”等内容时,则可以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模拟角色的形式进入情境,彼此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且充分发掘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难情况,以此作为契机,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弥补学生的知识不足,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其次,利用慕课教学法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手段。“一带一路”旨在推动国家经济产业升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构建更为广阔友好的国际贸易市场,搭建世界交流沟通的舞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开展俄语教学可谓是“正当其时,恰逢机遇”。俄罗斯作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其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不容小觑。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各种途径的俄语学习活动可以在宏观上为国家储备专业人才,在中观上为高校提升教学质量,在微观上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慕课是网络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慕课和其他的线上学习活动,可以极大缓解新疆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师资力量相对缺乏的困境,将各种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便捷的网络渠道提供给每一位学习俄语的学生。慕课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转变地域的劣势,提供优质的资源、丰富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值得教师和高校尝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小组,根据兴趣需求开展主题学习活动,利用慕课开展系列合作学习,包括“背景知识分享”“学习资源共享”“学习经验探讨”等,都是慕课可以给学生提供的便利[4]。

3.3  建立合作机制、拓宽人才交流渠道

要拓宽国际视野,见识真正的语言环境,切实提高俄语和经贸专业水平,这就需要各大中专院校积极与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等部门及时沟通,获取更多的选派资源。与此同时,也要积极联系相关对口院校,建立更为广泛的校际联系,加大交流框架和外派力度,选派的师生尽可能多去俄罗斯或中亚五国。也要通过校级交流或者正常招生渠道,吸收更多的俄罗斯的师生来本校工作和学习,为俄语专业学生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搭建信息交流与知识获取平台。俄语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强与国内其他外语语种的横向联系,汲取其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唯有积极应对,深入研究,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挖掘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俄语人才培养的努力方向及对策。一个优秀的俄语人才应该多掌握几门外语技能,才能做到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思考量大,能力超强。俄语学习不仅是新疆地区的优势和需求,也是黑龙江省的优势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黑龙江省的俄语教学工作就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积极探求省际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通过申请对口支援项目和校际交流等各种方式来获取黑龙江高校的教育资源,推动新疆本地的俄语教学工作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新疆目前的俄语教学现状和问题,需要一批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来支持各项工作,而单纯依赖语言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又难以在短期内改变这种现状。为了解决这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则需要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发掘双师型教师资源,增加教师数量壮大教师队伍。比如教育部门和高校可以积极主动地寻求各种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可以将各个行业的俄语人才通过兼职的形式引入到课堂上。比如将旅游局、博物馆、海关、研究所等各个单位和行业的俄语人才进行考核与筛选,符合条件的人员则通过相应的政策待遇吸引到教学岗位之中。另一方面,又可以將本单位的俄语专业研究生充实到基础教学活动中。鼓励优秀的硕士和博士到俄语教学课堂中去,为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高校还可以考虑邀请其他省市的俄语专业人才支持新疆的俄语教学工作,比如各省的师范大学和语言大学都拥有丰富的语言专业人才,鼓励这些人才通过顶岗实习和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去承担教学工作,这些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法。

4  结语

俄语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高校、教师、学生和地方政府等相关各方协同努力,密切配合,形成较强的教育合力,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有效的方法,探寻实践的路径,唯有如此,伊犁地区才能够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教学内容的丰富扩充,教学考核的完善细化都是今后工作的重点。而这些工作都需要围绕“一带一路”的主题,在此背景之下设计和探索,乘借东风,扬帆远航。总之,俄语人才是“一带一路”倡议中伊犁地区迅速发展的保证,伊犁地区大中专院校应以地方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为重点,大力加强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该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张  琼)

参考文献:

[1]王玉文,张祝祥.双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104-106.

[2]朱文静.复合型外语人才需求及培养现状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02):154-156.

[3]杨平.关于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02):68-69.

[4]句云生.“一带一路”框架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8):25-28.

猜你喜欢
俄语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里加市长因讲俄语屡被罚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