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真善美”种子工程 构建党团队一体化阶梯式培养机制

2020-12-29 12:00团金华市委
中国共青团 2020年22期
关键词:入团真善美入党

今年以来,团金华市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团队政治工作的相关论述,按照《关于实施浙江省青少年“真善美”种子工程构建党团队一体化阶梯式培养机制的意见》文件要求,以试点带动全盘、以探索突破难题,在“真善美”大学习、大寻访、大实践、大传播四大行动及构建党团队一体化阶梯式培养机制方面形成一批创新成果。

优化顶层设计,凝聚团队式的工作力量

以部门协同为载体,变“工作朋友圈”为“创业合伙人”,智力支持和政策支撑进一步强化。

以调研夯基础。抢抓“真善美”种子工程试点机遇,迅速开展走基层、进学校、访师生等前期准备工作,累计开展调研26次、座谈会18次,充分了解当前党团队工作现状。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采取顶层设计与基层试点相结合的方式,在金华全市范围内确定试点学校41所、试点社区13个。

以政策强保障。将“真善美”种子工程建设纳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0年工作要点,列入2020年全市青少年思政教育特色项目工作内容,写入共青团金华市七届五次全委会报告。与市委宣传部、市网信办、市党史研究室、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深入推进金华市青少年“真善美”种子工程建设的通知》。将团市委年度预算的40%列为“真善美”种子工程专项经费。

以项目促落实。结合地方实际,制定2020年金华市青少年“真善美”种子工程建设项目清单,谋划各类工作项目50个,涉及组织领导、经费保障、阵地建设、载体设计、氛围营造等方面,明确责任单位、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间。通过组织现场会、晒拼创、互学互评互比等形式,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扎实推进相关工作,目前项目完成率达到55%。

破题“两个互认”,搭建倒推式的培养系统

以组织互认和校际互认为核心,变“成长叠加型”为“目标导向型”,评价标准和组织地位进一步提升。

设立全阶段贯通的目标系统。破解因党团队组织各自吸纳而导致目标不清、评价单一的问题,以倒推思维设计链条化的发展体系。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层层倒推,以入党的标准发展团员,以入团的标准培养队员,打通党团队之间的标准“隔离带”。入队阶段以培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的少先队员为目标,培养初步组织意识,注重文明习惯和劳动实践养成。如永康市高镇小学通过四维评价将奖章激励、德育教育、劳动教育、队前教育融为一体。入团阶段以培养“为共產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共青团员为目标,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浦江县制定“5+3”入团标准,以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习实践、身心健康和服务奉献等5颗星为入团具体标准,将团前(课)教育、青年大学习、志愿服务等3项内容作为入团必要条件。入党阶段以培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合格党员为目标,要求青少年对党组织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注重学生的责任感和贡献度。如金华市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形成以“三亮三比”团员亮分制管理全过程培养为基础的“5+1”推优入党工作标准。“5”为“思想政治”“组织生活”“专业学习”“实践活动”“建功奉献”,“1”为“一票否决”情形,涉及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水平低下、违法违规违纪等方面,真正为党选好人、育好苗。

创新全生命周期成长系统。破解因升学导致党团队衔接断层、不同学校重复培养的疑难问题,探索制定党团队衔接成长体系,实现队员、团员成长轨迹全记录、可视化,为分批入队、推优入团、推优入党提供参考依据,并在学生升学时根据前期流程记录接续培养。小学推出活动实体化记录手册,在队籍关系转接、推优入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南苑小学探索推出《少先队员证》,完善分批入队、队员教育培训、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记录等属性功能。中学重点考虑阶段衔接性,针对少先队员及离队未入团的青少年推出记录册,作为入团的重要参考资料。如南苑中学研发《团队衔接手册》《团青衔接手册》,同时接收南苑小学的《少先队员证》,学生升学进入金华一中后,入团相关培养记录直接转至高中《青才衔接手册》,实现中小学少先队员、初高中共青团员阶梯式培养的平稳过渡。同时,中学致力于进一步完善入团流程,使发展阶段性更加明确,为青少年升学后的接续培养提供便利。如浦江县将团员发展工作明确为5个阶段12个步骤,首创《入团培养书》《入团考察书》,将其作为新发展团员的必备档案和团员身份证明。

建立全方位考评选拔系统。破除以往仅仅依靠成绩优异或教师推荐加入组织的局面,提高透明度和公平性。通过实行分批入队、推优入团、推优入党机制,提高队员和团员的管育标准,建立奖章评价、星级评价和积分管理等制度,从中选取综合素质较强的青少年加入党团队。以组织认可为奋斗目标,增强学生加入党团队的积极性和光荣感。入队阶段采用儿童化标准,规范考核方法。如东市街小学将“少先队知识考核+红领巾奖章激励”作为发展的前置流程。入团阶段除常规星级评价外,增加同学互评环节,确保新发展团员获学生、教师、组织三方认可。如青春中学结合自身特色打造“青春规矩”,分个人自评、民主评议、组织审核三大板块,统筹计算综合得分。入党阶段注重党团联合,加大与组织部门的对接力度,加强党团标准衔接,畅通“推优入党”工作渠道。如义乌市制定“红色雏雁”量化积分管理制度,党团联合培养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在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明确全市每年发展党员指标中60%的名额发展35周岁以下青年,实现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100%从团员中发展、35周岁以下青年入党100%经过团组织推荐。再如东阳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的实施办法》,将“真善美”星级评价结果作为“推优”的重要指标。

强化“四大行动”,探索分类式的培养路径

以“真善美”四大行动为抓手,变“大水漫灌式”为“精准滴灌式”,思政内容和项目载体进一步细化。

因时制宜,凸显年龄特征,完善多层次供给。根据不同年齡阶段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行为能力,有针对性地设计载体、开展活动,从同质化走向个性化,从平均用力走向侧重发力。推动思政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建立“市-县-校”三级育人体系。小学阶段针对学生“感性认知”为主的特点,搭建以“红领巾学院”平台为统领的思政教育体系,讲“儿童化”政治,开发政治启蒙、道德养成、绿色文明、文化传承、劳动创造等校内外系列课程。中学阶段针对学生“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兼具的特点,设计以“业余团校”平台为统领的思政教育体系,通过团史学习、红色实践与志愿服务让青少年得到锻炼与培育。高校阶段针对学生“理性认知”为主的特点,建立以“青马工程”平台为统领的思政教育体系,围绕研究性学习、对比学习、实践养成、志愿服务、对外交流五项内容展开工作。

内外相济,多元主体参与,搭建无边界同心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校内校外双向发力,将青少年宫、社区、景区等等拓展为红色教育外延阵地,打造思政教育“行走式”的校外课堂。宫队一体深度融合,在市青少年宫设立宣传活动部牵头校外少先队工作,筹建全国首个青少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开发“印象金华”红领巾特色奖章课程,将少先队工作纳入青少年宫年度预算。区域联建资源共享,组建古子城党团队一体化组织教育区域工作委员会,统筹区域内共青团及少工委组织。整合古子城红色教育基地、历史文化民俗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立文化资源高度集成的区域思政课程体系。特色基地协同共育,借助全市现有阵地资源,打造红色研学、劳动实践、科技创新等各类教育基地,合作推出家门口的少先队、红领巾楼道长、红马甲进网格等系列品牌活动,有80余万人次参与。

立体发声,紧跟时代步伐,开拓大宣传格局。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青少年主流舆论格局。线下组建青少年“真善美”宣讲团、“师说?导航新生代”宣讲团、望道青年宣讲团等,发挥以小见大的优势特点和贴近生活的独特魅力,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真善美”价值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同步录制系列微团课通过线上进行投放。如武义县开展青年宣讲进百村,助力文明创建和村级组织换届;兰溪市结合榜样大寻访活动,宣讲老红军、抗疫英雄、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线上做强新媒体矩阵,搭建微信塔群,实现团属媒体提质增效。组建98家单位线上媒体联盟,粉丝量超过50万。与《浙江日报》合作开辟“真善美”专栏,宣传青少年思政引领创新做法。扩大团属“B站”“抖音”“金华少年”“红领巾之声”“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等市县校级媒体的影响力和引领力。

猜你喜欢
入团真善美入党
申请入党,是否需要多次提交入党申请书?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确定入党介绍人要注意哪些问题?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重温入党誓词
向党旗宣誓
入团感受
最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