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研进展与科技服务进展

2020-12-29 12:09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木香木薯科学院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发布白木香基因组精细图谱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发布了白木香基因组精细图谱,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在GigaScience期刊。该基因组精细图谱的发布将为野生白木香种群保护生物学、沉香结香机制和香味基因及树种的进化研究奠定良好基础,也为基于基因组的白木香分子育种的深入工作提供了可能,在基础研究及应用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Oxford Nanopore和Illumina测序,结合Hi-C数据生成了220.6 Gb的高质量读长。组装后的白木香基因组大小约为726.5 Mb,其中716.6 Mb的序列被锚定至8条染色体上,Scaffold N50为88.8 Mb,BUSCO分析结果为95.2%。重复序列占基因组的比例为59.1%,共注释了29 203個蛋白质编码基因。根据单拷贝基因的系统发育和分化时间估算,发现白木香与其在锦葵目(Malvales)的最近共同祖先大约在53.2~84.4百万年前分开。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 Spreng)是瑞香科(Thymelaeaceae)中第一个基因组组装至染色体水平的物种,随着后期更多个性化数据的装配和分析,新版基因组图谱将保持持续更新。白木香是传统名贵药材和天然香料“沉香”的重要基源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自然条件下,仅有7%~10%的白木香可以结香,且结香过程极为缓慢,通常需要数十年。良好的医药价值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导致了人们对白木香的掠夺式采伐,其野生资源已日渐枯竭。野生白木香是国家II级保护植物,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和IUCN Redlist列为易危(VU)物种,收录在CITES附录二中。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湛江站橡胶树抗寒研究团队助橡胶生产春耕忙

3月5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橡胶树抗寒研究团队罗萍研究员、贺军军副研究员和张华林博士一行3人,到广东省新时代农场开展橡胶树病害防治和胶园林下种植技术指导。

受早春气候影响,新时代农场的橡胶树第一蓬叶已经完全抽叶,但白粉病发病严重,团队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后,给出科学合理应对措施:本轮叶片已无喷药救治的必要,待落叶再抽叶时加强防治。

为了缓解目前橡胶产业困难,新时代农场计划在胶园林下种植特色产业提高胶农收益,稳定胶工队伍。针对农场这一需求,橡胶树抗寒研究团队与农场领导生产技术人员座谈,详细调研了胶园情况,并结合实际提出种植一些特色农作物的建议,比如树菠萝、化橘红、魔芋、五指毛桃、砂仁等,并就有关林下种植技术进行了指导,助力新时代农场春耕复产,为农场发展胶园林下经济,提高胶农收益,稳定胶工队伍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芒果专家开展攀枝花精准扶贫产业技术培训

2020年,是精准扶贫工作“国考”之年,为了助力攀枝花精准脱贫工作顺利收官,夯实贫困户依靠科技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基础。3月13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芒果技术专家、攀枝花市仁和区挂职副区长梁清志、区委党校副校长阮善伦、教科研室主任欧阳定平及党校教师一行,到攀枝花仁和区布德镇新桥村开展“精准扶贫产业培训”,共计120余位学员参加了此次培训。该培训班为布德镇芒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和技术支撑,极大地增强了当地农户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该培训班将基层党建宣传与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结合起来,将理论讲解与现场示范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同时,专家还和果农们一同深入芒果园,实地查看芒果生长情况,并就芒果现在花期的修剪进行现场教学指导。

4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与农业机械研究所在广东恩平开展木薯种植机械化技术培训

2020年3月17~18日,为响应国家复工复产的号召,不误农时保春耕,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岗位科学家团队到广东省恩平市横陂镇开展木薯种植机械化技术培训与示范。

当地农民非常看好木薯产业的发展,种植的木薯可加工成饲料,用木薯饲料喂养肉鹅,实现种养有机结合。但种植木薯耗费大量的人工,造成种植过程中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而木薯种植机械化恰好可以有效解决木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双方计划在恩平建立一个木薯种植机械化示范基地。

为做好技术服务工作,达到农机农艺有效结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与农业机械研究所团队除提供机具外,还对全套机械化方案包括木薯品种、耕地规划整理、栽培农艺、后续田间管理、采收、饲料加工、全套机具的操作使用等给予全程的技术支撑。本次种植环节的技术培训,重点培训了种植大户木薯起垄机、木薯种植机的作业方法,为下一步带动更多农民采用木薯生产机械化技术打下了初步基础,将有利于促进当地木薯产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

5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咖啡资源育种团队在咖啡资源分类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

咖啡为世界第一大饮料作物。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咖啡,是“一带一路”沿线热带国家农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全球经贸活动及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arabica,C. canephora和C. excelsa是世界知名的三大咖啡遗传资源,其中,C. arabica为异源四倍体,而C. canephora和C. excelsa为二倍体。近年来,主导品种C. arabica咖啡易受病害干扰,限制了品质和产量的提升,影响咖啡种植农户收益和全球咖啡贸易。将具有特殊风味物质和抗病等优异性状的等位基因导入主导品种C. arabica咖啡,以期获得优质、抗逆的新品种是咖啡育种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而解析三大类咖啡遗传资源的遗传与分化关系是咖啡分子育种的关键所在。因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咖啡资源育种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对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三大遗传类群咖啡93份核心资源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挖掘出约1 536.8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通过种群进化、种群分层分析发现三大遗传咖啡类群高度分化,C. arabica和C.canephora遗传类群亲缘关系较密切;基因标注和候选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发现每个谱系中大多基因是独立选择,只有少数2个或3个是平行选择,而这些基因可能有助于适应性进化。同时,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与咖啡因和风味物质合成相关的基因和SNP位点在3个遗传类群分裂过程中的差异,明确了咖啡因N-甲基转移酶(NMTs)是咖啡因合成途径中最重要的酶,一些咖啡类脂相关的SNPs在不同物种间表现出明显的等位基因频率偏差。该结果为咖啡优异性状候选基因挖掘、亲本选配等咖啡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6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紧盯咖啡生产

每年1~3月是咖啡成熟盛期,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咖啡研究中心、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咖啡专业委员会专家多日来通过微信、电话、入户指导等多种途径,对咖啡种植户、种植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咖啡农户解决销售难的问题。

3月19日,龙宇宙研究员、林兴军副研究员、陈鹏农艺师对万宁市莲花村咖啡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专家对槟榔间作咖啡、咖啡水肥一体化、咖啡种植等咖啡园所存在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农户提高咖啡长势。3月24日,林兴军副研究员、陈鹏农艺师、谭军博士赴海南省白沙县元门乡白沙陨石岭咖啡专业种植合作社指导咖啡加工厂建设。近几年来,中国热科院香饮所为白沙县66.7 hm2的咖啡示范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指导,通过不断完善咖啡初加工技术,建立咖啡加工厂,提高加工能力,提升咖啡品质,助力咖啡农户增收。

参考文献

[1]摘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网,2020-03-04—2020-03-28.

猜你喜欢
木香木薯科学院
鹅可能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鸟类
小区里的木香树
On the Subjective Express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oncept Photograph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poems and postscripts
柬埔寨马德望省木薯种植面积有所减少
科研院所横向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雨季的木香花
挖木薯
暖香惹梦
尼日利亚木薯农民合作联盟签署协议促进木薯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