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孟连县公信乡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及防治

2020-12-29 12:09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年3期
关键词:夜蛾悬浮剂虫害

公信乡位于云南省孟连县,是一个以傣族、佤族、以及拉祜族杂居的少数民族边境乡,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虫害发生的概率较高,因此,做好公信乡的虫害防治工作,有效避免大量虫害的侵袭。草地贪夜蛾又被称为秋黏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通过迁飞入侵的有害昆虫,不仅具备较快的迁飞扩散速度以及较强的繁殖能力,同时还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2019年1月,云南省首次出现草地贪夜蛾,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1个省共1 246个县发现草地贪夜蛾,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玉米大约减产20%~72%。因而,对草地贪夜蛾进行早识别、早检测以及早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为防止草地贪夜蛾对农业产生较严重影响,云南省孟连县公信乡对草地贪夜蛾早期识别、监测、防控做了相关调查,现做详细总结。

1草地贪夜蛾的特点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全变态昆虫,个体发育需要经过成虫、卵、幼虫以及蛹4个不同的虫态。

草地贪夜蛾成虫翅展约为32~40 mm。雄虫前翅颜色为深棕色,同时存在黑色斑点以及浅色暗纹,熊虫翅痣的颜色为灰色同时呈现出明显的尾状突出,这是草地贪夜蛾成虫显著特征;雌虫前翅颜色为灰色至灰棕色,后翅为灰白色,翅脉颜色呈透明状,棕色。雄虫外生殖器抱握瓣正方形,抱器末端的抱器缘刻缺。雌虫的交配囊不存在交配片。

草地贪夜蛾虫卵的形状为圆顶型,其高度约为0.3 mm,直径约0.4 mm,其卵上覆盖有鳞毛。通常情况下,100~200粒卵会相互堆积从而形成块状。在初产时,其颜色为白色或者浅绿色,到孵化前,颜色逐渐变为棕色。

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可以分为6个龄期,个别草地贪夜蛾仅具备5个龄期,随着龄期的不断发展,草地贪夜蛾的体长以及体色会逐渐发生变化。初孵时,草地贪夜蛾幼蟲全身颜色为绿色,存在黑线以及斑点,头部颜色为黑色或者橙色;生长过程中,颜色或继续为绿色,或逐渐转变为浅黄色,同时出现黑色的背中线以及气门线。草地贪夜蛾老熟幼虫的颜色一般为棕色,有时也存在绿色或者黑色的个体;体长一般为35~50 mm,头部颜色为橙色、棕色或者黑色;体表部位可以看到大量纵向条纹,背中线颜色为黄色,背中线两侧分别存在一条颜色为黄色的纵条纹,外侧依次为黑色纵条纹以及黄色纵条纹;头部兼具黄色以及白色,存在呈倒Y型的斑点,黑色被毛片上可见原生刚毛,腹部末节存在4个黑斑,这4个黑斑呈正方形排列。

草地贪夜蛾虫蛹的形状为椭圆形,颜色为棕红色,长度约14~18 mm,宽度约4.5 mm。

2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危害

草地贪夜蛾幼虫易危害玉米,成虫一般集中在叶片背面产卵。通常情况下,每个雌蛾可产10块卵左右,每块约100~200粒,最高产卵量可达2 000粒。卵孵化后,低龄幼虫会对玉米的幼嫩叶片造成危害,导致被害叶片上出现大量的孔洞,使叶脉表现为窗纱状。随着虫龄的不断增加,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食量逐渐加大,仅一头幼虫即可将1~2片叶片彻底吃光,如果大量幼虫聚集,几天内即可将整片田的玉米叶片彻底吃光,随后对玉米嫩茎造成危害。老龄幼虫与地老虎较为相似,可沿着玉米基部彻底切断30日龄的玉米幼苗。在玉米生长后期,草地贪夜蛾幼虫还可以钻入玉米内部,对雌穗和雄穗造成危害。如果虫害较为严重,甚至可导致玉米绝收。因而,做好草地贪夜蛾的防治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3草地贪夜蛾防治策略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可恶”但是并不“可怕”的虫害。其“可恶”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第一,草地贪夜蛾具备极强的迁飞能力;第二,草地贪夜蛾具备特别强的蛀蚀能力;第三,草地贪夜蛾有极强繁殖能力;第四,草地贪夜蛾有较强抗药能力。这4个特性直接决定了草地贪夜蛾具备较强的破坏力。草地贪夜蛾并不可怕,这主要是由于草地贪夜蛾起源于南美洲以及中美州,目前已经有近百年的防控历史,经过多年的积累,农技人员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高效同时具备较强针对性的草地贪夜蛾预防经验。因而,广大农户在面对草地贪夜蛾时不必过于惊慌,需要认识到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可防可控的有害生物。

草地贪夜蛾会对玉米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一般危害可造成玉米减产20%~30%,虫害严重危害时,玉米减产可达到73%,甚至可能导致玉米出现绝收的现象。公信乡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治工作,重点在使广大玉米种植户对草地贪夜蛾高度重视。乡镇政府可以通过宣发资料、召开专题会议以及组织培训会等各种方式扩大对草地贪夜蛾危害的宣传力度。农技人员可以将草地贪夜蛾相关防控知识积极传授给农户,保证农户能够从容应对草地贪夜蛾。

通过雷达预警、光谱检测等措施可实现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工作。性信息素检测技术是通过雌蛾信息素成分作为诱芯来对雄蛾进行吸引,已达到预测预警的效果;或者通过灯光监测以及分子鉴定技术来进行预测;此外,还可以通过田间调查来对玉米生育期进行准确识别,通过采样来调查草地贪夜蛾危害症状等来开展预测预报工作。做好草地贪夜蛾预测预报工作可以有效控制虫害蔓延。

草地贪夜蛾具备较强的抗药性,因而农户在采取农药防治措施时,需要对防治药剂采用交替使用措施,或者混合施用等措施以获得更佳的防治效果。针对1~3龄幼虫,可以采用20%的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的甲维盐微乳剂、5.7%的氟氯氰菊酯微乳剂、10%的虫螨腈悬浮剂以及60 g/L的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均匀地喷洒玉米植株来进行喷雾防治。对于4~6龄的幼虫,可以采用20%的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的甲维盐微乳剂以及10%的虫螨腈悬浮剂对玉米植株进行喷雾防治;或者采用60 g/L的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0%的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的甲维盐微乳剂以及0.4%的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点施于玉米的喇叭口。在草地贪夜蛾防治过程中,需要加强对药剂的交替混合使用,使草地贪夜蛾抗药性得以有效降低,进而提高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会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的入侵生物,其发生期常常与玉米螟的危害期重合。因而,对公信乡草地贪夜蛾进行有效防治的同时,还需要做好玉米螟的防治工作。生物防治措施主要通过赤眼蜂的释放来消灭玉米螟虫卵;化学防治措施主要通过施用药剂来实现,一方面可在玉米心叶末期,将锌硫酸制成0.3%的颗粒剂后撒于玉米的喇叭筒内,通常撒入102 g/株,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走式高杆作物喷雾机在玉米心叶末期对幼虫进行喷雾防治,可以采用BT(苏云金杆菌)粉剂作为喷雾药剂喷洒在玉米地中,以达到防治效果。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公信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叶广)

猜你喜欢
夜蛾悬浮剂虫害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两种草地贪夜蛾卵寄生蜂的田间寄生作用调查
25%灭幼脲悬浮剂防治山药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乡村无人机喷药
中国南方竹区4种竹笋夜蛾的形态比较研究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措施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美国油梨虫害进一步加重
夜蛾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