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2020-12-30 06:30郭贯成杜鹏
农业与技术 2020年24期
关键词:宅基地意愿农户

郭贯成 杜鹏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进入城市谋生。一些进城谋生的农民具有强烈的定居城市的愿望,并且我国传统农民住宅过于零散,一户多宅、宅基地闲置的情况较为普遍,土地利用效率低下[1]。据中国科学院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农村宅基地的大量闲置导致我国6666667hm2的土地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2]。同时,我国面临着坚守1.2×108hm2耕地红线和城市不断扩张的矛盾,迫切需要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3]。农户宅基地退出可以将这些闲置宅基地复垦和再利用,直接增加我国的耕地面积,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我国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土地资源紧张的压力。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的机制。201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我国农村宅基地取得方式和权益保障。2018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完善我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相关政策,探索宅基地的“三权分置”。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就农村宅基地问题上保留“一宅一户”,增加了“户有所居”的规定,鼓励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建立宅基地退出机制,发挥市场在农村土地资源中的主导作用,是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综合整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农村非农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4-7]。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宅基地退出的内涵[8-10]、宅基地退出机制[11-14]、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宅基地补偿方式[15-17]。学者们对于宅基地退出多从政府角度进行分析,随着农村宅基地退出政策的推进,学者们越来越重视农民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农户的意愿对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孙艳梅等以新疆特克斯县为例,选取3个镇,并且将农户分为3种类型,以此提出农户的需求、家庭特征、宅基地特征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并对各类型农户提出合理的建议[18]。郭贯成、戈楚婷以推拉理论为视角,认为农户宅基地抵押权认知是农户宅基地退出的重要拉力[19]。刘娇娇认为农户年龄、受教育水平、合理的补偿价格、退出后的就业保障对农户退出意愿有正向影响,农村居住满意度、退出后经济来源担心程度、家庭年收入对农户退出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20]。赵小风对苏南、苏中、苏北分区研究表明,在本地居住的时间长短、被抚养人数、上班距离远近、是否有城镇住房、宅基地数量、宅基地面积等因素对苏南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显著;外出务工人数、上班距离、财产性收入等因素对苏中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显著;财产性收入和被抚养人数对苏北地区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显著[21]。

1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样本基本特征

1.1 研究区概况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省会南京。界于E116°18′~121°57′,N30°45′~35°20′,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接安徽,东南与浙江和上海相邻。江苏省土地面积10.72万km2,下辖13个地级市,经济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常住人口8070万,是中国人口密度第一大省。地区生产总值9963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2万元。江苏省地处长江经济带,其经济综合竞争力、人均GDP、地区发展及民生指数均居中国各省前列,是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并与浙江、上海、安徽共同构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江苏省湖泊众多,地势较为平坦,地貌由平原、丘陵构成,拥有长江、淮河2大水系,具备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南方和北方的特征。本研究选取调研地点包含苏南、苏中和苏北的江苏省传统3大区域,具备“强—中—弱”的经济样带特点。

1.2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师生在2019年进行入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该调查项目涉及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泰州市、南京市、无锡市、苏州市、徐州市、宿迁市8个地级市100多个村庄的农户数据。本次调研数据覆盖范围广泛,从每个地级市下选3~5个县(区),每个县(区)下选取2个镇(乡),每个镇(乡)选取2个村进行入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890份。基于对调研所得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方面的考量,在本次调研前,对所有队员进行了培训,调研方式采取一对一与农民面谈式提问的方法,并由调研人员将问卷填录完成。

1.3 样本基本特征

样本基本特征见表1。由表1可知,被调查农民的年龄偏大,50~80岁所占比重为68.4%,30岁以下被调查者所占比重较低,为2.0%。被调查者的性别多为男性,占总调查者人数的65.6%。被调查者所受教育水平一般,以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水平为主,占总调查人数的75.7%,其次为文盲,占调查人数的14.6%,大学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最低,为9.7%。没有在城镇购房的农民占被调查农民总数的59.2%,在城镇购房农民占被调查农民总数的40.8%。被调查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中不愿意退出占比51.3%,愿意退出占比48.70%。

表1 样本基本特征

2 变量选取与计量模型构建

2.1 变量选取

本研究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问卷设计问题为“在相应的政策及一定的补偿标准下,您是否愿意退出闲置宅基地(若未闲置则进行假设)?”,是一种选择结果为“愿意”或者“不愿意”的二元选择。本文的解释变量(自变量)则是在参考了众多研究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影响因素分为4大类,分别为农户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管理制度以及农户认知情况。其中,农户个人特征选取农户年龄、农户性别以及受教育程度3个变量,农户家庭特征选取户口本登记人数、家庭年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宅基地建筑面积以及是否在城镇购房5个变量,农户管理制度选取是否拥有房屋所有权证、是否拥有不动产统一权证、是否新批宅基地、是否允许拆除重建以及是否建房监管5个变量,农户认知情况选取宅基地所有权归属认知以及城镇居民是否可以购买农房2个变量。解释变量定义及赋值的详细情况见表2所示。

表2 变量选择及含义

2.2 计量模型构建

本研究选取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户宅基地退出的意愿,问卷设计问题为“在相应的政策及一定的补偿标准下,您是否愿意退出闲置宅基地(若未闲置则进行假设)?”,是一种选择结果为“愿意”或者“不愿意”的二元离散型变量。根据被解释变量的形式,无法采用一般的直接线性模型进行估计,因而采用Logit模型对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在此二元选择的模型中,其矩阵表达式可表示为:

Y=βX+ε

式中,Y为被解释变量,当农户表示愿意退出宅基地时令Y值等于1,当农户表示不愿意退出宅基地时令Y值等于0;X用来表示可能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影响的变量,β表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逻辑分布(logit distribution)的公式为:

经过对数变换:

式中,P为农户在二元选择中选择愿意退出宅基地的概率。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运用Stata软件,选择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LR估计量的p值为0.0000,故LR估计量非常显著,说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拟合样本的数据。模型估计具体结果见表3。其中,对模型影响显著的变量有10个:农户年龄、农户性别、受教育程度、宅基地建筑面积、农户是否在城镇购房、是否拥有不动产统一权证、是否新批宅基地、是否允许拆除重建、是否建房监管、宅基地所有权归属认知;对模型影响不显著的变量有5个:户口本登记人数、家庭年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是否拥有房屋所有权证以及城镇居民是否可以购买农房。下文着重对影响显著的变量进行分析。

表3 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Logit模型估计结果

3.1 农户个人特征

年龄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有显著的负相关。究其原因,年轻的农民更为积极地寻求外出就业的机会,敢闯敢拼,不安于现状,对于城市的高收入水平、良好的居住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接受更好地技能培训等较为向往,因而对于退出农村宅基地的愿望比较强烈;而年长者由于年龄、身体等条件的限制,更趋于安于现状,不愿意放弃自己多年的宅基地,更为依赖农村的生活方式,思想也较为保守,看重宅基地的养老保障价值,因而不愿意退出宅基地。

农户性别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在同等条件下男性农户更愿意退出宅基地。相对于女性农户,男性农户外出务工能力更强,收入水平更高,经济上也较为宽裕,相对于在家务农,男性农户更倾向于外出打工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城市定居能力更强,因而更愿意退出农户宅基地。女性农户则更加保守,更喜欢安稳,因而比起男性农户,不愿意退出农户宅基地。

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的正相关,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户缺乏相关的学历和技能,难以离开农村去城市谋生,放弃宅基地后,居住和养老无法保障,因而不愿意放弃宅基地,而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见多识广,具有较多的谋生手段,能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由于我国历史原因,受教育水平与农户出生年代有很大关系,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相对比较低,缺乏外出谋生的经验与技巧,对土地的依赖度比较明显,因而不愿意退出宅基地。

3.2 农户家庭特征

宅基地建筑面积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有显著的负相关。宅基地建筑面积越大,侧面反映农户家庭人口数越多,生活成本越大,去城市定居的压力也越大,因而放弃农村宅基地所面临的风险也越大,因此农户更看重于宅基地的居住保障功能,不愿意放弃宅基地;农户宅基地建筑面积越大,那么农户对于宅基地投入的成本也越高,意味着农户更看重于自己的宅基地,在心理上抵制放弃自己精心修建的宅基地,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居住环境,因而宅基地建筑面积越大,农户更不愿意退出宅基地。

农户是否在城镇购房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有显著的正相关。即拥有城镇住所的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更强,拥有城镇住所的农户,不用担心宅基地退出之后的住房保障问题,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农民拥有城镇住房,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削弱,其更愿意退出宅基地获取资金补偿,来提高在城镇居住的生活水平。

3.3 农户管理制度

是否拥有不动产统一权证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有显著的正相关。拥有不动产统一权证书是产权明晰的体现,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可以降低风险,为宅基地的合法交易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减少了交易过程中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减少因交易而产生的矛盾与纠纷,降低了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增加了宅基地交易的价值,保障农户得到相应的住房和经济补偿,因此,拥有不动产统一权证的农户更倾向于退出宅基地,而无产权证书农户因为交易的风险不愿意退出宅基地。

是否新批宅基地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有显著的正相关。村集体不新批宅基地给农户建房,意味着农户退出宅基地后将永远不能再获得宅基地,因而宅基地退出具有不可逆性,宅基地退出后的风险增加,降低了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心理预期,因而,农户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宅基地。若村集体新批宅基地给农户,那么农户只要不脱离村集体,就有再次申请宅基地的机会和权利,因而农户退出宅基地所承担的风险较低,农户更倾向于退出宅基地。

是否允许拆除重建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有显著的负相关。究其原因,对于建筑年代较久、质量较差的住房,若不允许其拆除重建,那么农户的居住环境、住房安全等问题得不到改善,因而农户更倾向于退出宅基地来改善居住环境,若允许拆除重建,一些农户更倾向于在其原址上进行翻修重建。

是否建房监管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有显著的正相关,通常,农户会因为子女结婚或家庭条件变好而新建房屋,农户往往希望根据自己的偏好建房,而建房监管会使其偏好得不到满足,农户会转而寻求商品房,因而建房监管会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正相关。

3.4 农户认知情况

宅基地所有权归属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有显著的负相关。农户对于宅基地产权的认知,直接影响了其对于宅基地“归谁所有”的判断,进而影响了农户宅基地的处置意愿。当农户对这些权利“归自己所有”的意识越强烈,越期望在宅基地退出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当农户对于宅基地所具有的权能认知越清楚,也就是农户充分了解到宅基地所有权属于集体而不是个人的时候,那么其“归自己所有”的意识会减弱,并且,在国家给予一定的补偿的前提条件下,很大程度上会促进宅基地的退出。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Stata1 4.0软件,采用Logit模型对江苏省8个地级市100多个村庄的农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经过分析,有10个变量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分别为:农户年龄、农户性别、受教育程度、宅基地建筑面积、农户是否在城镇购房、是否拥有不动产统一权证、是否新批宅基地、是否允许拆除重建、是否建房监管、宅基地所有权归属认知;对模型影响不显著的变量有5个:户口本登记人数、家庭年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是否拥有房屋所有权证以及城镇居民是否可以购买农房。基于以上结论,政府在制定宅基地退出相关政策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充分考虑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及其偏好。据调查分析,农户的年龄越大,更趋于安于现状,依赖农村的生活方式,思想也较为保守,看重宅基地的养老保障价值,因而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农户的受教育水平越高,获取信息能力越强,对于宅基地退出的政策认识也更加到位,对政策的认知可降低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因而退出意愿高。宅基地建筑面积大、住房质量相对较好,农户退出宅基地的成本越高,因而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综上所述,在制定宅基地退出的相应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农民的不同特征,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等群体,要充分考虑其难处并妥善解决住房安置的问题;对于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要加大政策的宣传,消除其心理上的疑虑;对于宅基地建筑面积较大的农户,要制定合理的退出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导其自愿退出。

制定与宅基地退出配套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通过本次调查,很多农民对于宅基地退出的态度较为犹豫,并非农民对宅基地退出的政策不认可,而是担心宅基地退出之后的养老与就业问题。因而,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不能仅仅考虑安置补偿,还要充分考虑农民非农就业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宅基地退出才能大规模推行。农民“上楼”之后生活成本的上升,增加了农民养老的困难性,各级政府在制定农户宅基地退出政策的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完善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通过本次调查,宅基地空闲、超标现象较为普遍,集约利用水平较低。要制定相关政策来开发整理闲置宅基地,盘活现有存量用地资源,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达标、基础设施齐全、交通配套完善、村容环境卫生整洁。此外,优先鼓励有闲置宅基地的农户退出闲置宅基地,加强对退出宅基地的复垦和利用,实现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猜你喜欢
宅基地意愿农户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