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研学旅行路径,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2020-12-30 12:35王洁盈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4期
关键词:研学发展

王洁盈

11月21日,人民研学网首届研学旅行创新与发展峰会在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召开。2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兰溪,共探研学旅行未来路径,共商实践育人创新模式。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在首届研学创新与发展峰会致词。(以下为郑砚农发言摘录)

一、研学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功在千秋的战略工程

直观理解研学,就是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中学、在实物场景中学,这就使我想起了毛泽东著作《实践论》中一段的话:“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是毛泽东对党的领导干部说的,也是对所有人说的。1954年在万隆会议上,面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新中国的不了解以及敌对势力的破坏,周总理对记者们说:“中国有句话叫‘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到中国去看一看。”争取了国际社会的支持。面向当前的大变革时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必须做到:“既要读好有字之书,又要读好无字之书。”因此做好研学工作是一项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百年大计。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从私塾里、教室的黑板上学习知识,疫情期间又是从网络上、网课中学,研学将会改变从封闭式的课室里学习知识的传统局面。

二、研学将会建设多领域协同办教育的生态

说到研学,我想起了2005年我参与指导的一个类似的活动,一批对中国园林建筑设计有兴趣的外国朋友,我们把他们安排在苏州大学校园里住下,半天存教室里讲课,半天在实地(拙政园、隋园)考察,如果说旅游观光三日游费用是一万元,而这样的安排就是十万八万,就有了旅游溢价。当时叫游学,用的英文叫studyabroad,但是就像90年代涌现的一大批早期的互联网公司一样,由于时机、环境的氛围,变成了前浪,拍在了沙滩上。

现在我们关于研学旅行有了政策性的指导文件,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相匹配的条件,人们的生活也有了这样的需求,研学不仅仅是学校的,大、中、小学生,即便是成年人(老年人活到老学到了也不在少数)的需求也很大,所以研学发展正当其时。

当然,仅就研学旅游来说,就不仅涉及教育部门、旅游部门,研学的专业领域涉及到哪儿,哪儿就需要链接、沟通、资源匹配,就要在那儿形成一个生态,比如探索太空、航天,到西昌基地;比如还有的要了解中国外交的“小外交官”研学项目就安排到了博鳌,所以研学旅游不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单打独干的事情,需要多个领域部门协同性的综合性工作,因此耍使研学工作得到发展,政府在出臺指导性的文件后,相关领域的部门要取消壁垒、融合发展。

三、要用办教育事业的情怀和市场的思维办研学

要潜下心来打造出一批研学产品、研学组织、研学目的地的品牌。说到品牌,大家都知道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和产品重要的衡量标准。过去我们以举国之力发展体育事业、文化事业,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没有重视到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市场的建立和规范,致使我们没有国际知名的体育产品品牌(体育产品在国际市场溢价低),我们的球类俱乐部往往打不出好成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以来一直强调耍发挥市场的作用,十九届无中全会公报也特别提到了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我想,研学不是仅仅学习书本知识,不是仅仅在学校,要与相关领域,要与研学对象共同研究、创新研学产品。这首先需要我们认识到既要有办教育的情怀,还需要有办产业的市场思维,不能仅靠政府的政策和财政的支持,要发掘出研学产业的新动能,才能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现在已经到了数字经济时代,许多属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已经不断地渗透融合在各个领域,这对研学领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加快创新的步伐,创新研究的新业态、新教育方式、新商业模式,让研学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否则,就有可能错失良机。我们要从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角度,承担起创新教育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研学发展
善思与研学齐驱,智慧和灵动共舞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中国研学旅行联盟成立暨红旗渠研学旅行论坛召开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