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社区的评价体系及管理模式研究

2020-12-30 07:06戎贤康鑫鑫刘平
关键词: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管理模式

戎贤 康鑫鑫 刘平

摘 要: 宜居社区作为一种社区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未来社区发展的趋势。本文建立在国内外已有的宜居社区评价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含有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的天津市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并且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天津市美丽社区瑞益园进行评价,得出该社区的宜居度为好,初步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并且针对瑞益园社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整改建议和管理模式,从而更好地打造美丽天津、宜居天津。

关键词:宜居社区;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356(2020)-04-0026-09

随着我国宜居社区建设迅猛发展,社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对社区建设现状没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不同学者针对不同地区制定了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宜居社區建设的评估也越来越成为政府、公民关注的热点之一。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一个互联的社会社区,由社会团体或组织组成[1]。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并逐渐成为政府服务人民,开展群众工作的纽带和载体。

十八大报告关于社区治理系统的指出要提高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强调其要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的功能。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习主席提出社会治理重心应该下移,把重点放在城乡社区。目前,天津市的发展正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建设滨海新区、建设雄安新区,这几大机遇的交汇期,2018年天津市全面开启“八大工程”,旨在全面提升社区功能,“宜居社区”相关理论和评价体系建立在“宜居城市”相关研究基础之上。社区作为城市结构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稳定和发展。在基于功能优化、绿色节能、健康舒适和智慧互联的条件下,充分考虑功能、健康、环保、舒适、安全、人文、适老等方面的因素,建立天津市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天津市宜居社区的建设,积极响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

一、宜居社区相关理论研究

(一)宜居社区

中文中的“社区”是由费孝通先生从英语“community”翻译过来的,社区可以以面积、人口和道路等方式进行划分,社区从人口上来划分大致在1万-3万人,占地面积在20万-50万平方米。所谓 “宜居社区”,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适合人居住的小区,在特定的空间,居民之间进行各种活动,产生相互关系,大家共同享受着空气、住房、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等,有共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和睦相处。

宜居社区概念是建立在宜居城市的基础上,社区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国外对宜居城市的诠释比较注重居民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建设现状,即居住舒适性、可持续性、环境适应性。国外有关宜居社区的相似概念有Green Community、Sustainable Co-mmunity、Livable Community、Smart community等[2]。国内的学者对宜居城市的研究是从自然和生态环境与社会和人文环境两个层面来展开的,有关社区的类似概念还有绿色社区、和谐社区、美丽社区等[3]。但是宜居社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价值观的改变,宜居社区的界定随之而变,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将宜居社区定义为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功能、健康、环保、安全、人文、适老、智慧等各方面的美好家园。

(二)人居环境理论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人口剧增,随之带来的是环境恶化、住房拥挤等城市病,居住环境的改善,打造人居环境的理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生活、娱乐和社交的空间。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人类集居形式,把人类的集居作为一个整体,注重人与环境的相互协调,研究人居发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居环境理论”最早由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提出,他指出人居环境包括“人、社会、自然、建筑、网络”五种元素[4],吴良镛提出人居环境由自然、人类、居住、社会以及支撑系统组成,他强调人居环境是以自然为基础,以人为中心,创造良好的环境是人们共同的责任[5]。

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来阐明人居环境理论,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来讲,有的学者提出构造以城市建筑、城市配套服务设施以及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三要素的复合生态圈;也有学者从形态学角度认为人居环境的内涵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生产和生活相结合,物质和精神相一致的。建设和发展人居环境的目的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生产和生活中注意生态保护,共同呵护人类美好家园,推动社会繁荣。

(三)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在需求理论当中将人类需求形象的描述为像金字塔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如图1,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建立指标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不同层级的需求,以保证指标的系统全面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霍华德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这部著作中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他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同时具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化城市。田园城市实际上城乡一体化最初的设想[6]。

简·雅各布斯于1961年出版著作《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提出人是城市中最活跃的部分,城市的最终目标是为人服务,在她的书里,规划不再是很严肃的事情,城市与人之间需要相互信任[7],她敏锐的提出“街道眼”的概念,他提出城市多样性的四个条件,首先是要打造城市多功能有机统一,第二是营造灵活的小街段,三是保留老旧建筑最后是要合理规划人口密度,同时书中还提到了城市多样化的负面效应,当某一项功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那么规模就会无限扩大,打压其他功能从而阻碍城市的发展,所以要做到区域协调发展。该书对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不少建筑师和规划师开始倡导新城市主义运动,开始遵循新城市主义设训的原则,提倡回归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小镇”风格式的小街坊、尺度宜人的街道、便捷的交通站点和接近社区的服务设施等[8]。强调城市集约化增长,社区社会群体多元化融合,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改善城市和社区环境,表现为精明增长的美国社区开发模式,此外,国外一些机构也建立了指标体系,如表1。

(二)国内研究现状

2005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首次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即指居住和空间环境良好,人文社会环境良好,生态自然环境良好,生产环境良好的居住地。此外,为了更好地评价一个社区的宜居度,研究组建立了6大指标体系,29个二级指标体系,以及二级下属的近90项三级指标,分别从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生活安全度,资源承载度,公共安全度等六个方面进行指标体系的建立。

2007年,张文忠对“宜居城市”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诠释,认为应该从三个层次上理解“宜居城市”,第一层次是在空间范围限定一个城市为单元,第二层次是从城市内部空间,以街区、社区为单元,相比第一层指标,第二层指标的设计更加切合居民的切身利益,包括安全,环境健康,生活方便,出行便捷,居住舒适性等指标,而第三层面的指标更多是从建筑设计专业性的角度考虑,但是在整体上建立“宜居城市”指标体系的时候是以第二层次为核心,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站在人居环境的角度构建的[9]。

国内其他学者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指标体系,如表2。

三、宜居社区指标体系的建立

由于指标的建立受到国家政策、人们价值观、社区建设现状、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指标体系建立的时候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样性,保证建立的指标更全面、科学。

(一)指标的选取

指标评价系统流程图(见图2)。

(二)指标体系内容

进行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当中,考虑了天津市现有社区的建设现状、社区周边建设等因素,并借鉴了国内优秀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经验,在构建评价体系的同时,保证体系具有适应性、系统整体性和科学性等原则。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我们设置了六个一级指标,六个一级指标中,前四个指标是从物质客观层面进行层面评价的,后两个是从精神层面主观层面评价的。前四个一级指标包括:社區生活便捷、社区建筑舒适、社区环境适宜、社区安全稳定。后两个一级指标包括:社区文明和谐、社区管理科学。为了更好地运用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组在一级指标下设立13个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下设39个三级指标,如表3。

四、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

基于上文所建立的天津市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级指标权重进行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采用9标度法构造两两判断矩阵,邀请管理学,运筹学等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判断指标间的相对权重。最后综合运用Excel 和YAAHP软件完成指标权重的计算。

(一)采用9标度法

通过采用9标度法(详见表4)构造两两判断矩阵,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根据专家自己对各级指标的重要程度的主观评价进行打分。

通过对于同一个层次的指标量化后可得到判断矩阵A = (aij)n×n,i = 1,2,3…n。判断矩阵中的值应满足以下条件:(二)采用几何平均法对判断矩阵权重进行计算

1)计算判断矩阵A各行元素的乘积Mi

2)计算各行Mi的n次方根值:

3)计算权重Wi,对其归一化处理,得到特征向量W = (w1,w2,wi,…,wn)T:

(三)一致性检验:

在进行一致性检验的时候要求出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姿max和一致性指标CI,最后计算一致性比率CR。

根据阶数查表5,求出随机一致性指标RI:

经过专家组成员多次修改打分,最后计算得出各级指标的一致性比CR<0.10,满足一致性范围,即各指标之间的权重分配比较合理,最后得出一级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值(详见表6),三级指标采用等权重的方法,即各三级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相同。

用层次分析法与其他指标划分的方法相比,该方法更为常用,具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专家在评分时候的主观因素,由于指标层次和数量较多,传统的依靠专家主观经验进行打分,缺乏可靠性,采用层次分析法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从一级指标权重来看,权重相对最高的是社区生活便捷(0.243),其次是社区建筑舒适(0.196),由于我国居民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品质,生活便捷和建筑舒适是重要的评价居民生活幸福的重要。社区安全稳定(0.134)和社区文明和谐(0.134)一级指标的得分相对较低,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升,安全包括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人身,财产,食品等安全问题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社区文明和谐注重居民的邻里感情,居民对社区参与的积极性,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打造社区文化品牌会越来受到关注。

五、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

(一)指标的量化

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运用分级量化的利克特量表,通过了解居民满意程度的形式,把主观判断加以量化,该表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种满意度,分别记为5,4,3,2,1,分别对应不同的分值,把评价者满意程度转化为不同的分值,以便于评判。

(二)计算各级指标的得分

将一级指标评分值乘以各自的权重,再根据得分结果评价表,如表7,即可得出天津市宜居社区的最终评价指标体系—天津市社区宜居度。

六、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一)案例选取

本次调研的社区是天津市瑞益园社区,属于瑞景新街管辖范围,社区始建于2005年5月,瑞益园社区东起辰兴路,南起龙门道,西起辰旺路,北起龙岩道,交通便利,小区共有2 190户、5 475人。占地面积13.0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是天津市首批保障性住房之一,被评为天津市优秀社区。

社区配套设施齐全,从2015年开始先后投入800多万对社区进行改造,全力打造“七园两室一馆一广场”的文明社区新局,社区周边交通、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配套齐全,方便了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次调研目是通过考察瑞益园社区的建设现状,包括社区内的交通、绿化、建筑,还有其他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和社区周边的交通、公共设施布局情况,并对瑞益园社区管理模式和治理措施进行学习,从而对瑞益园社区进行一个综合了解,再以对居民发放《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调查问卷》问卷的形式了解居民对社区的满意程度,进而可以分析出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问卷调查中常用的三种量表分别是瑟斯顿量表,利克特量表和格特曼量表。利克特量表[11]因易于制作,所以被广泛应用,该表采用满意度分级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评价,该表由一组客观陈述组成,有“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五种回答结果方式,分别记为5,4,3, 2,1,分别对应不同的分值,这样每个被调查者的主观态度被量化,最后的评价指标的得分为,最后的总分也可以反应评价者的态度指向。

本课题组成员分别在2019年3月和4月期间对瑞益园社区进行三次走访调研,为保证调查问卷的有效性,本课题组成员在不同时间段,在社区的不同地点分派人手进行发放,共向社区居民,包括工作人员在内,发放120份调查问卷,收回120份,回收率100%,收回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93.3%。

(三)数据处理

通过发放《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调查问卷》,收回有效的问卷,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如图4。

并根据被调查者的打分,根据前面所述的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各级指标的得分,再根据表8得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得分及社区的宜居度。

如表9所示,瑞益园的最后评价的结果为好,初步验证了评价指标的合理性,通过评价结果我们也可以对瑞益园社区建设情况进行直观的判断,可以看出瑞益园社区的社区文明和谐、社区管理科学、社会建筑舒适、社区环境适宜四个指标的评价结果为好,社区生活便捷评价指标较好,评价结果最差的社区安全稳定,以下就瑞益园社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图5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社区居民对社区停车场设置的满意度接近一般,由于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普遍配有汽车,有的一个家庭甚至两辆车,社区车位紧张,加上有些外来车辆临时占用业主车位,造成停车混乱。由于社区周围生活配套设施齐全,交通出行便捷,居民私有电动车的很少,所以社区没有专门的地上的自行车和充电桩位,只有个别楼栋的地下室有自行车和充电桩位,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停车需求,家庭智能传感设备普及率指标为差,由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智能设备普及率不高,瑞益园社区居委会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社区之家”,方便日常事务通知和社区居民之间交流。

对社区建筑舒适下属三级指标进行分析,居民对社区无障碍设施和健身运动场地满意度非常高,这两个指标的评价结果为非常好,社区考虑到残疾老人的不便特意为每栋建筑设计坡道,社区内道路设有盲道,此外居委会内设有无障碍公厕,社区内设有配餐室专为老人解决温饱问题,社区建筑规划科学,间距满足规范,居民可以在室内享受到充足的日照,对儿童和老人的身体健康很有好处,从2012年起,社区对居民楼进行加装电梯,方便了老年人和残疾人士出行,但是由于社区装修没有考虑绿色、健康,没有考虑采用密闭性好的门窗,为老年人提供安静的休息场所,居民对社区饮用水供应普遍表示不满意,经常出现停水的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

居民对社区安全稳定三级指标的满意度总体不高,社区室内普遍没有安装火灾、煤气泄漏报警装置,对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社区设有消防通道,但是由于社区车辆较多,存在乱占道路等现象,此外有居民反映出现家里被盗现象,社区保安人员配备不足,没有尽职尽责。居民对社区卫生环境不满意,普遍反映楼道里面经常出现动物的粪便,没有人员打扫,保洁人员责任管理制度落实不彻底,社区的垃圾分类比较合理总共分为三类,分别是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居民对社区绿化环境非常满意,社区内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赏心悦目,并且居民自发对社区的植被进行管理,定期浇水,施肥。共建、共治共享美丽瑞益家园。

居民对社区管理科学满意度非常好,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联合物业部门、社区居委会实行“两长四员”网格化服务模式,两长即党小组组长、楼长,四员即卫生员、调解员、治安员、调解员,分片管理,落实责任。社区在刚建成的时候,由于物业缺乏管理,社区居民缺乏主人公精神,加上社区党组织缺乏监督,造成社区 “满目疮痍”,社区党总支书记霍彤看到社区百废待兴。

七、瑞益园社区整改建议

(一)打造安全机制

为了打造有效的瑞益园安全机制,需要各方的协作各尽其职,如表10所示,针对小区出现偷盗现象,社区居委会应该告诫居民更换防盗门,加装防盗窗,社区安保队伍应该加强安全巡逻,做好轮换值班,做到24小时全天监察,居民应该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熟悉社区居住的环境,不在家存放大量现金,妥善保管贵重物品,社区居委会应该定期邀请当地派出所专业人员对社区居民进行培训,提高危机情况下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社区微改造

由于瑞益园属于老旧社区,盲目的“大拆大补”会破坏社区原有的结构形态和文化底蕴,所以社区的改造应该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循序渐进,优先解决居民最迫切需要[12]。针对瑞益园社区建筑老旧,应该对建筑外墙进行美化,更换保温性能好的窗户,针对供水不足,应该进行二次加压改造。针对居民提出的社区楼栋乱贴小广告情况严重,宠物粪便多等卫生情况,每栋楼的楼长起带头作用,“充分发挥两长四员”网格化服务模式,针对道路不平整带来的安全问题,应该对破旧的道路进行硬底化改造,慢慢地让社区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让居民从点滴的变化来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三)打造“三社联动-社区共享”管理模式

“三社联动”是从社区的角度上来探讨,三社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居委会、业委会、和居民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作为社区的载体,以政府购买为主导的社会工作者作為依托,以社区作为平台,实施服务的模式。“社区共享”是从片区的角度,强调社区与社区之间联合协作,资源共享,构造社区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促进闲置资源的流动利用[13],从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如图6所示。

由于社區建设现状、社会组织管理水平、社区工作者专业服务水平良莠不齐,再加上三者之间的联动需要因地制宜,所以出现了多种“三社联动”的模式,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是内需驱动型,由于社区自身的发展,需要社会组织的不断完善、优化,具备与时俱进专业知识的社区工作者来适应社区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区的进步,形成了良性循环,政府主导型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区建设中制度不完善的缺点,对社区组织起到规范和引领作用。社区生活的居民支持并监督社会组织的日常工作,社会工作者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非志愿或志愿的形式为社区提供服务。“三社联动”需要“党建引领、社区协同、全民参与”,需要正确处理社区管理组织之间,居民自治和政府领导之间,居民与社会组织之间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关系,社区与社区之间合理配置人力、空间等闲置的资源,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

八、结论

本文旨在建立天津市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已获得天津市 “美丽社区”瑞益园社区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瑞益园社区的宜居度为好,也初步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瑞益园社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通过整个评价流程我们可以看出,物质层面建设对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有很大的影响,是居民生活的最基本保障,无论是对老旧社区改造还是新建社区都应注重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社区文明和谐和社区管理科学两个一级指标均为好,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十九大精神已经深得民心,但是社区管理的科学性上还有一定的欠缺,本文最后提出建议打造“三社联动,社区共享”的管理模式,积极响应十九大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此外社区建设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也以幸福民生为落脚点。

[参考文献]

[1]  娄成武、孙萍. 社区管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8.

[2]  Kevin S. Hanna. Planning for Sustainability: Experiences in Two Contrasting Communiti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2005,71(1):27-39.

[3]  孟元元. 城市宜居社区综合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 燕山大学,2011:10-12.

[4]  李王鸣,叶信岳,祁巍锋. 中外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践发展述评[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0(2):205-211.

[5]  吴良镛. 理论的探索与实践的创新——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讲话[J]. 城市规划,2012,36(1): 22-23.

[6]  (英)埃比尼泽·霍华德著,金经元译. 明日的田园城市[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43-45.

[7]  简·雅各布斯著,金衡山译.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 北京:译林出版社,2005:12-20.

[8]  Myers,D.,Gearin,E. (2001)Current Preferences and Future Demand for Denser Residential Environments. Housing Policy Debate,12(4).

[9]  赵格. LEED-ND与CASBEE-City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对比研究[J]. 国际城市规划,2017,32(1): 99-104.

[10]  张文忠. 中国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思考[J]. 国际城市规划,2016,31(5):1-6.

[11]  李艳玲. 五点量表中极端用词对大学生的选择影响研究[D]. 苏州大学,2006,6-20.

[12]  李志豪. 社区微改造精准解决百姓需求[J]. 浦东开发,2018(5):30-31.

[13]  徐选国,徐永祥. 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三社联动”:内涵、机制及其实践逻辑——基于深圳市H社区的探索[J]. 社会科学,2016(7):87-96.

收稿日期:2019-05-14

作者简介:戎贤(1965—),河北定州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结构抗震、工程管理方面的研究。

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5        网络出版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APJ&dbname=CAPJLAST&filename=GDCJ20191025000&v=kjO483gicTxmkqubtWGr5p%25mmd2FibG4oW8xJWMLzoVjI1tq1a6r5Ra0796JVJQJ1kXFW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管理模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