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主心骨,方有好文章

2020-12-30 07:10向浩刘秋琴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0年36期
关键词:部编版语文

向浩 刘秋琴

摘要:《写作日常课》基于读写共生的原理,依据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人与动物”的单元主题和“如何突出中心”写作主题,设计了日常化的片段训练。同时,通过“学—教—评—测”体系的构建,从合理选材、方法技巧和议论表达三个层级让学生逐步把握明确中心、凸显中心、深化中心的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关键词:读写共生;写作日常化;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部编教材初中语文读写共生日常写作研究,是以初中语文部编教材写作编写体例逻辑为课程基本逻辑,兼附写作知识、写作能力内在逻辑编写的作文教程。读写共生日常写作从阅读语篇中挖掘写作学习元素,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每天都进行有目标写作训练,从而实现写作能力循序渐进的提升。《写作日常课》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便是通过搭建丰富的写作支架,为学生提供细致入微的写作指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选篇由《猫》《动物笑谈》和《狼》组成。第五单元导语中提出的学习要求是“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与此相对应的单元写作主题为“如何突出中心”。基于单元课文和写作的主题,《写作日常课》第五单元的设计将“如何突出中心”作为训练重点,并且大量设计“人与动物”相关主题的写作训练,从三个层面逐步推进写作任务的落实。这三个层面分别为:合理选材,明确中心;方法技巧,突出中心;议论表达,深化中心。

一、合理选材,明确中心

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文章选什么材料,写什么内容,都要围绕主心骨,否则便会思路混乱、叙述模糊。

为了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合理选材,笔者主要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训练,第一个层次是较为简单的给定中心再选材的写作训练,第二个层次是稍难的自行明确中心再选材的写作训练。

首先,结合课文《猫》的相关选段,笔者设计了“写动物的可爱”“写动物的懒惰”等写作任务,学生在写作时基本要围绕“对动物的喜爱”的中心进行选材和写作。在具体选材上,也有更细致的支架。如在模仿《猫》第15至16段写一动物的训练中,笔者对原文的“叙事时间”进行了学习元素的解析,并给出支架“选择不同的时间点描写某动物,写出它的变化”,呈现写作对象不同时间的状态,能够使作者的写作意图得到强化,这样指导学生,能够拓展学生的选材思路。一位学生在这一支架的指导下进行的写作部分如下:

虽然阿婆一直嘟囔着要把那只小花猪送到集市上卖掉,可一直还只是嘟囔而已,小花猪依旧披着它的黑斑大衣坦着白肚皮日日躺在猪栏角落……随时都是一副安然养神、准备修道成仙的姿态。冬去春来,它的兄弟姐妹们都长了一个个头了,唯有它身子骨是拉长了,肉却没长多少,显得格外苗条清秀。阿婆气了,干脆拿了个漏斗,每日喂食时往它嘴里一塞……就这样连过了两月,这猪就被催成圆滚滚了。

学生通过写不同时间点小花猪的状态,非常生动地塑造了一只懒惰的小花猪,形象幽默的语言让他对小花猪的喜爱自然流露。

其次,结合《动物笑谈》选段设计的写作训练,基本是只给定宽泛的写作内容,需要学生自行确定中心后再进行细致选材的训练,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如“描述某种动物的生活现象”“描述跟某动物玩耍的场景”“写动物的恶作剧”“写动物趣事”等。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条理地组织写作内容,笔者在模仿《狼》的写作训练中设计了“仿写提纲”的任务,给定的写作支架是“模仿《狼》的行文思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笑狼列写提纲,记叙一段和某动物的相处经历”。列写提纲,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考虑表达的内容,而且能防止偏题,更有利于表达中心。一位学生通过列写提纲,记叙了他从带小狗下楼玩耍,再到因打篮球而粗心致小狗走失的经历,表达了他对小狗的思念与自责,条理清晰,中心明确。

二、方法技巧,凸显中心

相比合理选材,方法技巧是从更微观的层次为凸显中心搭建路径。总体来说,凸显中心的方法技巧主要有详略得当和抓住细节。

详略得当是要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决定材料的详略。叶圣陶先生将文章组织比作组成一个圆球。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一篇文字的各部分也应环拱于中心,为着中心而存在。为要使各部分环拱于中心,就得致力于剪裁。剪裁的依据便是以是否与总旨一致为标准。对作文材料进行剪裁以达到详略得当的目的,进而凸显中心,是《写作日常课》在本单元写作训练的重要任务,其中最集中的详略安排训练是模仿《狼》第2至4段记述与某动物之间的经历。

《狼》在第2段详写狼的行为,突出了由狼制造的紧张恐惧的氛围;第3段详写屠户的行为,暗示着形势的转变,屠户不再像第2段那样处在明显的劣势;第4段均分笔墨写屠户杀狼,突出了狼的狡诈和屠户的智勇。本次写作任务结合《狼》巧妙的文本结构,设计了三个写作支架,分别是:模仿第2段,一边写人,一边写动物,并详写动物,突出动物特点;模仿第3段,先写人,再写动物,并详写人,略写动物,突出动物的特点;模仿第4段,边写动物边写人,均分笔墨,突出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主题。通过分段落进行详略安排的写作练习,学生能逐渐领会每一处详略安排的意义,最终达到凸显中心的目的。

抓住细节是在详略得当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具体的写作技巧以达到凸显中心的目的。《写作日常课》在第一到第四单元的写作任务中,便已经设计了大量的具体写作技巧的训练,如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这些写作技巧在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中同样会频繁出现,让学生在重复训练中融会贯通。《写作日常课》第五单元中设计的抓住细节的相关训练主要分为三种,前两种分别为学生已经较为熟悉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第三种是通過文本细读挖掘的并且对学生而言较为陌生的“新”表现手法,其中描写手法的训练是最多的。

第五单元写作设计中描写手法的相关训练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场面描写、侧面描写、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等等,种类多并且出现频率高,这是因为描写是让学生抓住细节时最常用的写作方法。谁是主要写作对象,谁与文章的中心息息相关,谁就需要更多的描写,作者的写作意图往往就通过大量着墨的部分体现出来。

此外,值得一提的便是在这一单元新出现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主要出现在《动物笑谈》的相关选段训练中。第一个是正话反说法,指表达的意思与字面意思正好相反;第二个是曲解法,即抓住对方的一个语词,加以歪曲的解释;第三个是岔断法,指语言的逻辑不按常规发展而突然中断,导致出人预料的结局。使用这三种方法正是《动物笑谈》的作者能在行文中流露出丰富的幽默感的原因,也正是这些方法,让《动物笑谈》这一篇带有科普性质的文章不显枯燥,而是灵动风趣。这些手法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又是课文选段中的闪光点,加以训练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拓展。一位学生的习作片段如下:

我家的狗子就像表里不一的公主似的,无论白天玩耍时表现得再怎么开心,吃饭的时候再怎么狼吞虎咽,到了夜晚还是止不住地哀嚎起来,那嚎叫的声音仿佛遭受了巨大的委屈,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作者对小狗的嚎叫进行有意的“曲解”,让这只昼夜表现不一的小狗的形象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在实践中,我们能发现,虽然这些“陌生”的表现手法的运用有一定难度,但学生仍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有一定的收获。

总体来说,《写作日常课》在第五单元凸显中心的方法技巧训练层面,与之前的所学所练形成了良好的衔接,同时亦在扎根文本、读写结合的基础上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写作视窗。

三、议论表达,深化中心

议论是对事物的分析、评论,是阐明作者思想观点的重要表达方式。通过议论,作者能够展现自己的理性思考,挖掘记叙的事物背后的深层意蕴,以达到深化中心的目的。在具体写法上,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但都要注意事理结合,理从事出。《写作日常课》在第五单元设计的议论表达的相关训练有两处,第一处是模仿《动物笑谈》第3至4段分析动物生活现象,课文选段中劳伦兹依据自己对小凫生活的观察,经过分析后得出了清晰的结论,这“一事一议”使文章呈现了理性思考的美感。据此,在片段模仿写作中,笔者设计了“分析动物生活现象并猜想出结论”的写作支架,一位学生的优秀习作如下:

塘里的鱼儿们抱作一团,如同集体出游一般,朝着相同的方向摆尾;可一旦有一颗石子在附近激起涟漪,惊动了一条鱼儿,其他的一条条便争先恐后,互相冲撞,完全没有了先前的秩序井然。其他的同伴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都惊慌失措,四散奔逃。没一会儿,鱼儿发现自己并没有受到伤害,又迅速聚集到一起,仿佛完全丢掉了之前惊慌的记忆。

因此我才发现:常说“如鱼得水”,这鱼儿在鱼群里固然灵活,但隐藏在其中的时候,常常也有不明所以、随大流的时候。

这位七年级学生不仅拥有细腻的观察能力,更有较为透彻的分析总结能力,他在这个片段中呈现的“一事一议”甚至带有些许哲思的意味,值得读者品味一番。

第二处议论表达训练在模仿《狼》全文仿写提綱和感悟中。《狼》的结尾议论精辟,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感悟均在其中,耐人寻味。精妙的议论表达能展现作者的思考,深化文章中心,让文章余韵无穷,值得学生学习运用。据此,笔者设计的写作支架是“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结合这段经历写出自己的内心感悟”,这其实是鼓励学生在议论中加入抒情色彩,结合二者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一名学生依据支架完成的片段如下:

小狗走丢了之后,除了对它的想念,我也一直为这件事自责,那天下午如果自己没出去打篮球多好,然而小狗走丢已成为不变的事实,它再也没有回来过,我家自此再也没有养狗。对于小狗走失的事实,作者进行了反思,同时表达了自己的自责之情。但这个片段有缺陷,其抒情意味已经超过了议论意味,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的时候也要关注学生对议论概念的厘清,帮助学生更精确地进行写作实践。

《写作日常课》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如何突出中心”主题通过合理选材、方法技巧和议论表达三个层次,构建了“学—教—评—测”一体的写作训练体系。突出中心,在文章作法中是一个宏观的主题,要将其落实到微观写作实践中,离不开学生在前四个单元进行的扎实的写作训练,因此,本单元在结合具有单元特点的写作任务的基础上,延续了诸多之前的写作训练点,帮助学生巩固强化。从最后的单元写作训练来看,笔者提供的十个支架中有六个涉及之前已经频繁训练的描写方法,但在具体表达上更关注描写方法对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这样的日常化的、有次序的、有层级的设计关注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没有负担地逐步地提升写作水平。同时,学生自评、同伴评和教师评这一多元的评价体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长期写作奠定基础。

【本文为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研究课题“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读写共生写作日常课实践研究”(GDJY-2020-A-zy0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怎样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2007:13-14.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 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07.

猜你喜欢
部编版语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方法之研究
重视儿童本位的回归
论小学语文“多元阅读”校本课程的实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鲜明特点及时代意义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