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绒杜鹃在三明城市绿地的光照适应性评价

2020-12-31 08:45朱祎珍
福建林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叶色三明市生长量

朱祎珍

(福建艺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0)

茶绒杜鹃(RhododendronapricumTam)隶属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天然分布于福建西部及西南部[1],生于海拔300~900 m的林缘、疏林中或路边。茶绒杜鹃花朵繁多,紫红色、淡紫色或粉红色,排成轮伞花序,极具观赏价值。国内许多植物园、公园进行了野生杜鹃的繁育和引种驯化工作[2-10],为探讨其在城市园林绿地引种生长和适应性情况,该研究于2018年11月开始在三明市区进行定点观测试验,评价茶绒杜鹃的不同光照环境下的适应情况,以期为茶绒杜鹃在园林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试验方法与内容

1.1 试验地概况

三明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半年多东风,炎热多雨;冬半年多东北风,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7~19.4 ℃,最冷月(1月)最低气温可达-10 ℃,最高也不超过10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7~28 ℃,极端高温可达40.5 ℃。年均降水量为1688 mm,年均日照时间1727.1~1897.5 h,年霜日10~35 d。植被茂盛,土层较深厚,铁铝氧化物含量很高,一般呈酸性。试验地位于三明市梅列区城市文化广场,年均气温为19~20 ℃,最低气温为-2 ℃,最高气温达40 ℃。年均降水量1573 mm,年均日照时间1795.2~1895.2 h,全年无霜,土壤偏酸性。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来源于漳平市永福镇3年生健康无病虫害扦插繁殖袋装苗,生长健壮情况较为一致,苗高约36.00 cm,地径约4.00 mm。2018年11月采用全阳(无遮光)、半荫(遮光度约50%)、全荫(遮光度约75%)3种处理进行引种试验,各处理样本50株。各处理引种移栽后管理方法一致,种植后浇足定根水,前期勤浇水,成活后在旱季适时浇水,未施肥。

1.3 观测内容

①成活率:每月统计各试验地样本存活株数,计算成活率。②生长量:采用50 cm钢尺测量,每月测量1次,记录每株苗高,计算月增长量。③年生长变化:用直观目测和钢尺测量苗高方法,判断萌动期、生长期、停止生长期情况。其中萌动期以鳞叶间出现新色为标准,数量达50%。④叶色变化:用直观目测的方法观测各试验地每月植株叶色变化情况。⑤越夏情况:调查统计试验地夏季高温天气后样本受害症状和数量情况,参照南京市中山植物园制定的植物耐热性级别及指标,进行耐热评价。单株评价标准见表1。按照表1中形态指标,在夏季最高温结束后,观测统计各级别植株数量,计算耐热性平均指数。其计算方法为I=(1x+2x+3x+4x+5x)/X,式中:I为耐性平均指数,1、2、3、4、5分别为不同的受害等级,x为不同程度下的株数,X为调查总株数。计算结果对照表2,确定该植物的耐热性等级。⑥枝条萌发数:在生长季节观察统计各试验地植株个体侧枝萌发数,求平均值。>

表1 单株树木耐热性评价标准

表2 植物耐热性评价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遮荫处理对茶绒杜鹃成活率的影响

成活率是直观反映植物成功引种驯化的一项重要指标,野生杜鹃多分布在较高的海拔,对光照、温度、水份需求特殊,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及物种本身的特性,不同种类野生杜鹃对引种地的适应能力差别很大。茶绒杜鹃零星分布在较高海拔丘陵山地中,育苗地靠近种源分布地,生长一般较好。但是,城市园林绿化地引种试验(表3)发现,茶绒杜鹃不同遮荫度下引种存活率高低依次为半荫>全荫>全阳,引种存活率较低,引种驯化难度大。

表3 不同遮荫度下茶绒杜鹃引种存活率

2.2 不同遮荫处理对茶绒杜鹃树高生长量的影响

茶绒杜鹃在三明市园林绿化地生长较慢(表4),2019年全阳处理树高年生长量为1.79 cm,全荫处理为7.83 cm,半荫处理为8.75 cm,均远低于种源地苗圃种植年生长量。生长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引种驯化难异程度,较低的生长量说明茶绒杜鹃在引种中,由于环境和管理技术的变化,存在生长速度减缓的现象。

茶绒杜鹃在三明市园林绿化地栽培,春季有萌芽生长现象,但1 a内表现出慢生长的变化情况。①萌动期:全荫和半荫栽培环境中,一般3月末—4月中旬随气温升高开始萌动。全阳环境下萌动迟缓,5月中下旬才开始萌动。②生长期:半荫和全荫环境下,茶绒杜鹃4月下旬开始生长,分别在5月和6月进入生长高峰期,之后生长较为缓慢;全阳环境下茶绒杜鹃在生长季以极平缓的速度生长,生长受阻。③停长期:由于夏季高温,茶绒杜鹃进入慢长或停长期,时间一般在7月开始。

表4 不同遮荫度下茶缄杜鹃高生长量

2.3 不同遮荫处理的茶绒杜鹃叶色变化

茶绒杜鹃新老叶色不一致,嫩叶金黄色,老叶深绿色,一年四季变化明显,观赏性强。叶色变化受环境和管理技术的影响较大,半荫生长环境下的茶绒杜鹃叶色变化明显,春季新老叶金黄色和深绿色交替,夏季转为浓绿,冬季变淡黄。全阳生长环境下叶色常年保持浅黄色,观赏价值低;全荫环境下叶色均偏绿色,差异不明显,较为单调。

2.4 不同遮荫处理的茶绒杜鹃越夏情况

茶绒杜鹃自然生长在疏林下或林缘边,分布于一定程度的遮荫环境下。不同遮荫试验证明,茶绒杜鹃不宜种植在全阳环境下,夏季高温气候下,鳞芽和嫩叶容易被灼伤,出现焦枯或斑点的受害现象。以半荫环境下的仿野生环境种植计算,在三明市园林绿化地其越夏的耐热性评价等级为Ⅲ级,耐热能力一般。评价结果见表5。

表5 茶绒杜鹃耐热性观测评价结果

2.5 不同遮荫处理的茶绒杜鹃枝条萌发数

枝条萌发数越多,观赏价值越高。三明市园林绿化地引种植株枝条萌发数少,仅为2~5枝。半荫环境下枝条萌发数最多,2018年平均3.86枝,2019年平均3.31枝;全阳环境下最少,2018年、2019年分别为2.32枝、2.17枝(表6)。

表6 茶绒杜鹃枝条萌发数量统计

3 结论

由于茶绒杜鹃扦插试验的成功,规模化育苗问题随之解决,为园林广泛应用提供了苗木保障。但是,由于野生杜鹃对生境的特殊要求,茶绒杜鹃的引种驯化难度较大。通过三明市城市文化广场引种3年生扦插苗的试点试验表明:茶绒杜鹃引种栽培成活率较低,引种存活率高低依次为半荫>全荫>全阳,且存在逐年死亡的现象;引种茶绒杜鹃生长缓慢,由于环境和管理技术的变化,存在生长速度减缓的现象;引种茶绒杜鹃有萌动期、生长期和停长期,萌动期和停长期较长,生长期较短;叶色存在四季变化,嫩叶金黄色,老叶浓绿色;夏季高温气候下,鳞芽和嫩叶容易被灼伤,出现焦枯或斑点的受害现象,耐热性一般;枝条萌发数少,以半荫环境下最好,平均为3~4枝;半荫环境下各项指标均优于全阳、全荫环境。

光照、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均对茶绒杜鹃的城市园林绿地引种产生影响,各因子间既有独立的作用,又有交叉的作用。同一区域光照强,温度升高,水分蒸发快;相反,光照弱,温度降低,水分蒸发慢。茶绒杜鹃城市园林绿地适应性的评价仅仅局限于三明市城市文化广场的引种研究是不足的,应多市多点同时进行,以便从区域的环境差异来综合反映园林应用的适应性。

猜你喜欢
叶色三明市生长量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夏 荷
家里的缝纫机
柳杉过熟人工林生长量多年度测定分析
林深水美佳人茶香——三明市妇联推动茶文化活动综述
阿尔乡沙地不同杨树品种生长分析
泰安气候条件对‘黄金芽’茶树新梢呈色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水稻突变体库的构建及部分性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