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期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衰患者的影响研究

2020-12-31 08:29高恒舒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9期
关键词:心衰心血管心脏

高恒舒

(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梧州)

0 引言

心力衰竭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病的死亡率较高,心力衰竭也是造成心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心力衰竭会加重炎性反应,改变心肌结构,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心力衰竭在临床中属于病情较为危急的疾病,由于该疾病需要长期进行治疗,导致患者易产生一些不良心理或消极情绪,表现为焦虑、抑郁、烦躁等,在治疗过程中耐性和信心逐渐减退,出现治疗依从性下降,对治疗效果造成不利的影响[2]。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较为复杂,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心脏康复通过对心衰患者实施多方面的干预措施,使其身心均能得到较好的改善,从而降低致残和致死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康复治疗方式[3]。Ⅰ期心脏康复又称住院期心脏康复,一般在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支架植入术后1~7 d 或心功能Ⅰ~Ⅲ级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进行;Ⅰ期心脏康复主要是为了避免患者因长期卧床可能引发的肌肉萎缩、压疮等并发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通过合理的运动加速身体恢复进程,减少住院时间,尽快回归社会[4]。

1 Ⅰ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

运动方法用美国协会的运动康复7 步法[5],运动护理于患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后24 h 开始或心功能Ⅰ~Ⅲ级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进行,采用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分为7 个步骤进行。第1 步:呼吸及咳嗽运动,卧床做主动及被动四肢运动(包括提肩/环肩、伸屈肘关节、伸屈膝关节、踝泵运动)。第2 步:与第一部相同,但要在床上坐起,加踩单车动作。第3 步:热身运动,用缓慢步伐行走30 m,松弛运动。第4 步:热身运动,原地踏步运动10~15 次,用缓慢步伐走10~15 次,松弛运动。第5 步:每日2 次热身运动,步行100 m,尝试行几步楼梯,松弛运动。第6 步:每日2 次热身运动,步行150 m,上下1 段楼梯(1/2 层),松弛运动。第7 步每日2 次上2 段楼梯(1 层),松弛运动[6]。该训练方式能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并提高下肢肌力,有助于早日下床活动[7-8]。需注意的是,在患者进行Ⅰ期心脏康复运动训练前,应对患者心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查,如心率、血压、呼吸等,若检测无异常,且患者无严重不适症状下可进行训练;运行训练过程中也需对患者的进行以上指标的监测,若状态较差,不宜转入下一级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9-10]。

2 Ⅰ期康复呼吸锻炼护理

通过评估,排除禁忌证后每天开始进行呼吸锻炼,呼吸功能锻炼有腹式缩唇呼吸、呼吸训练器、呼吸操。腹式缩唇呼吸每次5~10 min,每天2~3 次,呼吸训练器开始使用时最大呼吸肌肌力50%的负荷,一旦患者能完成步骤,则一次增加1/2 的阻力或5 cmH2O,每天2 次,每次20~30 下[11]。

3 Ⅰ期心脏康复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饮食指导,改正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发放健康教育管理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心衰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常见并发症、预后情况等;同时护理人员应详细将心衰的病因、危害、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意识[12]。并对患者进行病房、活动区及卫生等方面的介绍,使患者能够快速了解医院环境,减少陌生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选择易消化食物,选择高蛋白、维生素含量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粗粮粥、面条等,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戒烟、酒,防止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复发的风险[13-14]。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及优质蛋白,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避免肠胃刺激和增加患者心脏负担。应控制饮水量,避免饮水过多加重心衰。严格控制盐和油的摄入量,养成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15]。

4 Ⅰ期心脏康复心理社会支持

由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会存在抑郁、心焦及不安等心理疾病,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干预。心理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与心力衰竭患者的沟通工作,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寻找患者心理疾病病根,注重患者心理引导工作,使患者重新树立信心[16-17]。沟通环节中,护理人员应维持良好的工作心态,通过温柔的语气与诚恳的态度认真聆听患者的倾诉,排解患者心中的苦闷,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尽可能得到患者家属的支持,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关怀与开导,尽可能多给予患者陪伴和关心,帮助患者建立治愈的信心,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18]。同时,也可以通过焦点转移的方式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如播放欢快愉悦的音乐、幽默的电视等,引导患者能积极主动接受治疗[19-21]。

5 用药指导

了解患者的用药禁忌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药物治疗,将药物的功效、服用方式、剂量、不良反应等详细告知患者,并指导患者按照医嘱正确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若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应对措施[22-24]。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若是联合用药,则需考虑药理的互斥情况,不仅要考虑抗生素能否达到抗感染的效果,也要避免影响肠道菌群失衡等情况。尽量减少静脉止痛剂的使用,减少腹胀、便秘的发生;同时不能使用影响心血管功能的药物[25]。可服用抗心衰药物,但需注意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性,不同的抗心衰药物具有不同的功效,需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针对性给药。

6 心脏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研究表明,心脏康复护理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帮助患者更快地回归社会。心脏康复分为3 个阶段:Ⅰ期心脏康复(住院期间)、Ⅱ期心脏康复(出院后)、Ⅲ期心脏康复(维持稳定期)。研究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呼吸锻炼,运动难度由简到繁,运动强度由低到高,可促进心脏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鼓励患者早日下床运动,减少卧床时间,促进胃肠道蠕动,加速身体康复;通过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既保证了患者充足的营养摄入,又避免了饮食不当对身体恢复的不利影响;心理指导能够对患者的消极情绪及时进行安抚和疏导,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据相关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与心率变异和心脏重构具有密切的联系,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规范化的康复运动训练,鼓励心衰患者进行运动能够减缓心率、降低心室重构的风险。

7 结论

随着我国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趋上升,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9 亿人。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们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救治成功率显著上升,但在治疗各个阶段仍缺乏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导致预后不佳。心脏康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基础治疗上,加强临床治疗效果,更好地改善预后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传统护理观念主张患者治疗后应注重绝对的卧床休养,主要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缓解病情;而Ⅰ期心脏康复护理提倡尽早活动,使心衰患者在入院后或术后尽快得到专业的护理指导,有效避免了长期卧床引发的肌肉萎缩、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Ⅰ期心脏康复作为初始康复护理,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才能为后期康复护理提供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效果。虽然心脏康复是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最新文献表明我国只有10%左右的科室将心脏康复应用于临床中。因此,未来应加强心脏康复的应用推广,在不断研究探索中将其有效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猜你喜欢
心衰心血管心脏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