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优势侧功能性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性

2020-12-31 11:1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功能性力量优势

(沈阳体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1、前言

人体的运动需要力量作为动力来源,跑、跳等运动项目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下肢。从解剖结构上看,其解剖结构和组成是相同的,在人刚出生时两侧肢体的形态相同,左、右腿具有一定的对称性,在行使功能的早期阶段,双侧的功能是相似的。靳士信在《解剖学进展》中指出;“所谓单侧优势,是指身体的一侧较另一侧在构造和功能上占优势。为一般人所熟悉的是大多数人的右手比左手好用,这就是右上肢优势,或称为右手偏用。相反,左上肢优势的人占少数。”单侧优势并不限于上肢,下肢也是如此。人们在用双眼观察事物时,左右两眼的视敏度不一样,人天生的较多就使用某一眼为主,也就是他的优势眼。根据两侧迁移原理,利用非优势侧的对侧迁移技能提高整体的运动能力的方法和效果,加强非优势侧肢体锻炼在教学训练效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康复训练领域,功能性训练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已经得到验证。在欧洲和北美,功能性训练多用在大众健身,主要用来改善活动受限人群关节的稳定性、神经肌肉控制、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功能性训练对运动员的影响在前人的理论与实践的支撑下可以得到很好的展现。

2、功能性训练的研究现状与述评

身体功能训练最早是康复训练领域的一种积极的自我治疗方式,近些年来被引入到竞技体育领域,因其对身体素质的显著提离效果而日益引起理论界、实务界的关注与重视。但纵观当前的研究可见,目前对于身体功能训练的概念尚没有权威统一的界定,明晰这一概念的含义是研究开展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Cook·G等(1997)认为身体功能训练是以动力链原理为基础,针对动力链中弱链进行的专项性的力量训练,它强调对动力链中每一环节的力量训练,通过对动作的分析寻找弱链,进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

Chulvi·I等(2009)认为,身体功能巧训练是一种与力学、能量代谢及协调等密切相关的训练科学,它来源于日常生活,在竞技体育是针对某种特定动作灵活性、稳定性的训练,涉及动力链中每一个环节。

Bill F(2006)指出,身体功能训练是一种模仿人在自然状态下的身体运动训练方法,它以发展核必部位的力量素质为核心,通过提髙核心的稳定性来提高肌肉工作效率。此外,还有部分学者持相似的观点,例如:Gamhetta V(1999)、邓运龙(2009)及刘爱杰(2008)等。

闫琪(2012)指出,身体功能训练是指一种以提高运动专项动作效率为目的的,采用与人体特定运动需求相一致的训练方法。它强调动作的整体性和核心部位的作用,重视多平面的运动形式,强调训练中本体感觉与神经控制能力。李丹阳(2011)也认为,身体功能训练满足了竞技体育训练中对身体素质全面性的要求,通过身体的全面性训练来提高全身的各项身体素质。

综上,各位学者对功能性训练概念的界定研究视角是不同的,涉及到训练目的、内容及过程诸多方面。此外,身体功能训练还是基础体能训练的重要补充,对运动员平衡能力、柔初性及协调能力等基础身体素质的发展也有显著作用,身体功能训练打破了传统体能训练中各要素之间的结果,强调柔韧素质、协调素质及平衡素质等在体能训练中的基础地位,先重点发展这些基础素质,在此基础上发展力量、耐力及速度等素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国内外学者观点的辨析,作者将其定义为:以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功能为根本目标,与体育专项性动作模式相一致,以多本体感觉、多平面和多关节练习内容为主,从平衡性、柔韧性、协调性、稳定性及核心区等多方面来促进神经、骨骼、肌肉及运动素质全面发展,更适应竞技比赛要求的训练模式。

3、非优势侧与优势侧的研究现状与述评

由于人体大脑结构的不同,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它们的形态和机能各不相同。胼胝体是连接两半球的组织,通过这一组织,两半球在各自优势基础上进行协作,两半球的工作方式不同并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信息。虽然两半球的能力几乎相等,但在处理问题时总有一侧处于优势,并支配着另一侧,通过它们之间最重要的联接部位一肪服体,信息可从一侧转移到另一侧。绝大多数的信息是从一侧肢体传到对侧大脑的(如从右手到左脑),之后又有部分信息通过胼胝体到达了肢体的同侧大脑。因此通过双侧训练大脑的两半球都可得到直接的信息,这样非优势侧就可调节或帮助优势侧提高其能力,这一发现为人们理解和研究优势与非优势之间的差异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体育领域这种优势与非优势主要表现在部分运动技能的核心动作当中,这一侧肢体在无形中进行着不同负荷的训练使得这侧肢体的力量、形态、神经的支配和运动单位的募集比另一侧都有很大的优势肢,逐渐形成了优势与非优势侧腿。任何一项运动的核心动作不是靠优势侧腿来完的,要靠非优势侧腿的配合共同完成,非优势侧腿在身体平衡方面是必不可少的,要想让运动成绩有所提高,就要减少优势侧对非优势侧在力量、协调等方面的补充。在完成动作时优势侧腿对非优势侧腿的补充,这就是所谓的补偿性动作。例如:在田径运动技术中运动员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是通过身体的补偿动作和恢复性动作尽量控制身体,使之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徐三兆和丁泽1982年对冰上速滑项目力量进行研究,速滑是力量耐力型项目。速滑运动员在冰面上高速位移,不仅要很强的维持平衡和保持蹲屈姿势的静力性力量,而且需要很强的“爆发性”蹬冰的动力性力量。运动员在任何距离的全程滑跑中,左腿和右腿几乎同样的承受巨大的负荷,因此必须同样的力量,同时要具有维持高速滑跑的力量耐力。然而在实践中作者发现许多速滑运动员(包括优秀速滑选手在内)左右腿的力量与力量耐力的发展还不均衡,一条腿力量强,一条腿力量弱,这样就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格尔格在1987年对不同水平的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双侧训练效果进行了测定(1:启蒙组、2:提高组、3:优秀组)结果表明:1组有阳性结果但不显著,而2、3组的结果则差异非常显著。这说明在提高组和优秀组运动员该年龄阶段中对于提高执拍手的运动技能来说,双侧训练要优于单侧训练。

李震通过对非优势手练习来提高普通大学生铅球成绩的教学试验中,用两个班级52人、47人作为实验班进行对比研究,用总课时36,每节课50分钟。实验班学生用优势手推铅球一次后,非优势手向上举5次,再推铅球一次,如此循环,对照班按照常规教学。试验后结果表明,对照班与实验班的铅球成绩差异非常显著,因此,非优势手练习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训练手段。

综上所述,人体运动方式是相对对称且不仅相似,每个运动员双侧各项能力的差距不一样,所以补偿程度不一样,既然人体的非优势侧腿对人体的运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运动训练中我们不能只重点训练力量和专项力量,忽略了对单侧弱势腿的训练。根据各项研究表推测,非优势测训练能够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与青年组)改善上、下肢的不同的运动能力,如肌耐力、爆发力与双侧平衡能力。因为人体需要协调的运动,优势侧的动作没有非优势侧的配合是无法完成核心功能性动作的,所以我们就要重强化和重视非优势侧腿的训练。

4、结束语

功能性训练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学术及社会背景,是基于人体运动链理论、动作模式概念及竞技能力构成模型的一种训练理念及方法体系;强调运动康复及健康观念,坚持训练方法与目标运动方式的一致性,树立训练整体观念,强调核心区域力量的价值,重视运动过程中多方位多关节的联动作用等特征;基本内容涵盖功能动作筛查、物理治疗、功能动作训练。这恰恰对非优势侧的康复训练内容不谋而合,在目标运动方式训练过程中增强非优势侧的本体感觉,神经输出能力,肌肉控制能力等,最后达到增强运动员的平衡性与稳定性的目的。

猜你喜欢
功能性力量优势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矮的优势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麦唛力量 (一)
画与话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