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时期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及本质特征

2020-12-31 11:1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时期体质改革开放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124)

近年来,体育教师教育领域引起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中小学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学校培育高素质全面型人才的重任,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国际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制度都不断强化和变革,因循守旧、落后的学校体育制度终将被时代所拋弃。加大制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学校体育制度已迫在眉睫。因此,在对国内外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育教师培养经验进行研究的同时,很有必要对改革开放时期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征进行历史追溯和深入研究,以便以史为鉴,以知兴替。本研究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方面出台的相关制度性文本材料为依据,对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并揭示其价值取向和本质特征,力图为未来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改革开放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时期(1982-1992年)对于体育教师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体育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自身以及外界专业组织双重机制的作用下提升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道德的过程。查阅得出改革开放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数量逐渐增加,更多的年青一代加入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女教师数量比重逐渐扩大;中年一代体育教师进入职业成熟期,成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推进力量;学历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改革开放为他们创造了丰富的学习条件,年轻一代体育教师具有全面的专业能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资质,但教学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在承担的工作量上,多数达到满工作负荷,反映了敬业和奉献的良好职业道德,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育教师工作主动性的发挥;在工作绩效方面,年轻一代体育教师,凭借知识、技能和年龄优势,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取得好的工作成绩并获得社会承认;在参与体育科研方面,具备一定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但整体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2、改革开放时期的体育教师状况追溯

2.1、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逐渐扩大

据国家教委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数量严重短缺,现有体育教师16万名,缺额体育教师36万名,而且合格率较低。有人主张应尽快发展中师体育班兴办中等体育师范学校,招收中等体育学校毕业生,大力培养和训练小学专职体育教师,从而加速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2.2、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上不断提高

1986年2月27日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体育教师队伍的数量不足,业务水平不高;规定了新补充的小学、初中和高中体育师资的学历要求:加强体育系(科)的建设,加速培养中小学新师资;以多种培训形式,千方百计地提高体育教师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到九十年代初期,每年培养具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体育教师达万余名。在城市基本上解决了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2.3、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改革开放时期体育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们由被人看不起的“体操把式”、“体育棒子”变成了人民教师。人民教师是一个多么光荣的称号,这绝不是一个称呼上的改变,“体育棒子”和“人民教师”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这其中包含着体育教师对人民的责任,又包含着人民群众对体育教师的爱戴。又颁布了如《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一系列的法律文件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稳定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给予体育教师职务聘任、工资待遇等法律保障,从政治、业务与生活上关心体育教师,对千多名优秀体育教师予以表彰。

3、改革开放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

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主要指当时学校体育教师教育制度制定者与改革者的价值选择,反映的是一种群体性的价值选择或价值追求。据此认为,改革开放时期体育教师教育制度的形成蕴含4种价值取向: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教育宗旨,以以生为本为形成思想,以培养合格健康的公民为实践思想。

3.1、指导思想:“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改革开放后,我国各行业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指导思想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纠正文革错误思想,学校体育改革起步。文革期间,我国中小学正常的各科教学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教育质量也在不断降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国中小学体育发展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以军代体”和“以体代劳”的错误观念,确定“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学校体育运动指导方针,推动学校体育重新形成正常的教育秩序,开启学校体育改革新征程。

3.2、教育宗旨:“素质教育”

这一时期学校体育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是“体质教育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根据先前体质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体质下降明显,体质教育思想应运而生,以学生体质是否增强作为学校体育的评定标准,强调对人体的生物学改造,重视运动技能的教学;接着是“双基”教学思想,这些都是“注入式”、“传习式”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对教师教的内容机械地做出接受,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80年代中期,学校体育界开始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1984年湖南汩罗率先提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将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的根本思路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提升学生的劳动技巧和身体、心理素质,进而达到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3、形成思想:“以生为本”

这段时期形成思想是以生为本即快乐式教学。教师的一切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素质教育综合发展作为教师教学的根本,这就是以生为本。改革开放时期的形成思想就是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在教育的改革和新课标要求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成了改革开放时期教育的主要观点。以生为本就是把每一位学生个性和特长充分发挥,是把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人格培养起来。确定教育改革方向,积极开展制度改革。所谓快乐式体育教学,就是在学生开朗、自然的心境下,在体育课中通过老师指导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进行快乐而自觉的运动和锻炼,这不仅是教育目的的要求,而且也是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4、实践思想:培养合格健康的公民

在此阶段,我国确定了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改革。我国中小学体育制度改革的实践思想明确为“体育工作以增加学生体质为主,以普及体育运动为主,以培养学生经常锻炼习惯为主,以培养合格健康的公民为主”,我国中小学体育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发展迅速。

4、改革开放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制度的本质特征

4.1、开放性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除了在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外,在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文理学院、民族大学、甚至一些综合大学也有培养体育教师的,几乎可以说体育教师的培养已经向所有高校开放,而不是完全限制在师范院校、体育院校,说明在这一时期表现为“开放性”特征。从对培养课程的内容来看,体育教师学习的课程逐渐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几本必修课程,固定的操式训练,更是多了一些选修课程、新运动项目;更是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制度表现为鲜明的“开放性”特征。

4.2、多元性

改革开放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制度除了有明显的 “开放性”外,还有较强的“多元性”。在体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各学校体育目标主要是扩大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各项技能。学生学习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固定教学方法,教法广泛;开设术科课程项目多元化,如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游泳等术科课程;同时开设理论课程也逐渐增多起来,如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儿童学等理论课程。因此,改革开放时期体育体制又一特征为多元性。

4.3、专业性

改革开放时期的体育教师有专业的各体育项目的训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针对性。对于各年龄阶段的学生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各有不同的课程学习,不同训练方法使用。改革开放时期培养体育教师有明确规定和界定标准,培养体育教师应具有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组织、专业自主,这就显示出了改革开放时期体育教师的专业性。

5、结语

改革开放时期结束了从体育棒子到体育教师的过渡,开启了体育教师的新篇章,然而,新事物在产生之初总是不完善的、弱小的,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些问题的产生都需要研究者深入认识改革开放时期体育学制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及其本质特征,以便以史为鉴。研究以改革开放时期体育教师教育制度为主线,在梳理改革开放时期体育教师教育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时的体育教师教育制度表现为以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以生为本思想”为实践取向,以”培养合格健康的公民思想“为形成取向4种价值取向,并揭示了该时期体育教师教育制度开放性、多元性和专业性的特征,旨在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后续发展和完善提供历史借鉴。

猜你喜欢
时期体质改革开放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