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山东高校体育中的探索路径研究

2020-12-31 11:1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13期
关键词:体育类文化遗产物质

(山东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90)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内容广,历史发展悠久,体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经过历史传承遗留下来的某个区域人口或者社会群体进行的民间体育锻炼,其目的在于强身健体,丰富人们生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高校教育中,既有利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校体育教育中,可以引导、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中,使其成为健身娱乐、积极向上的体育项目,并且在教育实践中,使青年学生真正受到“根的教育”。本文践行体育强国战略思想,以山东省高校教育为依托,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传承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到高校体育教育中来并使其得以更好的发展。

1、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山东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发展意义

高校是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地,然而,通过对当前山东省高校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情况的分析,发现高校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主要表现为“虚热”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及师生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足够的重视,山东省多数高校只是将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而且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只是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由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予以高度的重视,且从当前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将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中仍然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高校是对知识文化进行集中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阵地,山东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本土文化、历史发展等情况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将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中,使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是高校进行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如今山东省教育部门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而将体育文化、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中,能够有效凸显当地高校的办学特色,进而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另外,将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育中,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为高校体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效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体育学习需求。将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育中,能够有效增加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的传播与普及范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当地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独特魅力与重要价值。

2、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山东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发展现状

2.1、高校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不足

尽管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中,将体育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而各大高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又远远高于民族传统体育,这就导致高校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通过对相关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各大高校所开设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常有限,一般为1-2项,主要包括武术、太极等。其中,武术是受欢迎程度最高、开设范围最广的一大项目。而多数高校所设置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只是一些常见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用于比赛或者表演等,具有比较明显的目的性。除了一些深受欢迎的武术、太极等项目之外,其他大多数项目都是以社团的形式开展,而学习这些项目的群体主要为体育专业学生,其他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则非常少。总的来说,山东省各大高校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并对其缺乏足够的宣传,从而导致学生对其缺乏足够的认知,因而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度普遍偏低。

2.2、专业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师资队伍不足

将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中,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与融合传承,离不开专业师资队伍的支持。山东省各大高校中所开展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者基本上在民间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且其传承方式基本上以师徒传承为主,而高校中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专业教师却严重不足。另外,山东省高校多数体育教师平时所接触的是现代体育,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了解与接触非常少,而专业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师数量十分有限,难以充分满足广大学生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学习需求,从而导致学生由于选修课时与数量的限制,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学习时间更加有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2.3、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由于体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大部分都是在室外或者体育馆开展,同样的,一些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展,也是需要一定的场地与器材,这就对体育教学场地与器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充分意识到学校体育对于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也渐渐意识到学校体育教育对于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渐渐加大了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投资力度,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学校体育教学场地与设施的建设,以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高校中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然而由于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再加上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与高校对学校体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也缺乏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再加上本身学校的经费本身就来源单一,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多数高校体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与高校,经费来源比较单一,难以有效满足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学的开展需求,因而对高校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更是不足,从而导致高校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专业场地与设施器材,进而大大限制了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有效开展。从而导致一些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也只能选择将就或者放弃,进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积极性。

3、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山东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路径探索

3.1、构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课程体系

要想将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好地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中,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还需要构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课程体系。如今山东省各大高校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课程教学中,普遍缺乏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而且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学内容多以基本动作为主,缺乏足够专业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各大高校构建完整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课程体系,加大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理论知识、文化内涵及功能价值的挖掘,以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愿意自觉承担传承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责任。具体而言,高校应该充分利用相关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料,有针对性地编制专门教材,进一步丰富理论知识,实现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文化、项目内容与高校体育教育的充分融合。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大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以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并愿意选修这门课程。

3.2、加强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将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高校体育教育中,并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都离不开专业师资队伍的支持。针对当前山东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业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高校应该积极聘请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民间传承者,邀请他们对本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以不断提升本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师资队伍。另外,还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增加体育教师的薪资水平与福利待遇,将教师的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知识水平与技能和其福利待遇挂钩,鼓励本校体育教师自觉学习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3.3、加大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费投入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业场地与设施的建设情况能够显著影响其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因此,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学的开展经费与相关场地设施的不足,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本地多元文化精髓的挖掘,从而不利于当地本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因此,高校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来改善当前体育教学中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学场地与专业设施不够完善的状况。首先,各大高校应该尽可能地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加大对体育教学及其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积极配合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工作,加大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学场地与专业设施器材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加资金用于标准运动场地的建设与维护;其次,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经费不足、来源单一的情况,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企业、机构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以拓宽经费来源渠道,缓解自身的经费压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展会与表演等活动,来加大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人士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水平,使其充分意识到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传承现状及其传承与保护的迫切性,增强社会企业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意识与商业意识,自觉创造出更多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竞赛与表演平台。

猜你喜欢
体育类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体育类高校学生党支部优化建设研究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Tough Nut to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