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对视障儿童阅读服务的优化路径分析

2020-12-31 22:41李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5期
关键词:视障电子图书志愿者

李丹

(吉林省图书馆,吉林长春 130022)

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工作深入推行,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常态化的阅读服务。但是,这些服务更多面向一般大众展开,对于视障人群,特别是视障儿童提供的针对性阅读服务水平并不理想,虽然部分公共图书馆提供了一些视障特殊群体服务,但整体服务形式较单一,无法切实满足视障儿童的实际阅读需求。

1 关于视障儿童

视障是指视觉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对于视障儿童来说,其因为视觉敏锐度低或视野受损,以致无法达到正常视力,因而影响到日常生活[1]。 广义而言,如果儿童需透过辅助器具如眼镜、放大镜等才能看清楚东西,就称为视障儿童。 由此能够看出,视障不等于全盲,其能够展开阅读活动。

2 视障儿童阅读的主要特点分析

第一,阅读需求相对强烈。虽然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但是视障儿童对于世界的探索欲、求知欲并不低,因此,对于阅读的需求更高。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每天保持30 min 及以上阅读的视障儿童占比79%,而视障成人则占比70%。 能够看出,视障儿童的阅读需求强烈,且高于视障成人。

第二,自主阅读能力较差。 由于视力障碍,视障儿童的自主阅读能力较差,在进行实际的阅读活动中,需要外界的支持,特别是家长、教师(或公共图书馆员等)的协助与指导。 同时,当前存在部分视障儿童在互联网中展开阅读,因此为其提供数字化阅读资源极为必要。

第三,阅读心理较为特殊。视障儿童展开阅读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认识世界、感受世界,且其心理更为敏感,这对公共图书馆视障儿童阅读服务的提供提出了更多要求[2]。

3 公共图书馆提供视障儿童无障碍阅读服务的必要性

(1)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依赖于信息的传输,因此对视障群体而言,为加强其与社会的联系,在图书馆内加强信息的无障碍传递极其重要。公共图书馆为视障儿童提供无障碍阅读服务,能够改变其阅读方式,使其充分调动其听觉感官,迅速获得文化信息与常识,可提升视障儿童对世界与社会的认知速度,促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

(2)有助于图书馆功能的升级。图书馆承载着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功能,一直以来都是为残障人士提供公益性阅读服务的关键场所,公共图书馆为特殊人群提供服务的能力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等级。在信息技术得以普及应用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应积极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切实构建起一个适用于视障人群获取知识的场所,消除此类人群与文化知识之间的屏障,帮助其获得更多的知识与常识,真正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共用,由此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促进地区间社会文明的进步。

(3)顺应国家“以人为本”的发展需要。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几千年传承而来的传统美德,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景下,这一先进文化思想已经成为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则。视障儿童与正常儿童最为关键的发展差异在于其儿童时期的心理成长变化,由于其生理上的缺陷,会使其在成长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若不能给予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极易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公共图书馆提供视障儿童无障碍阅读服务,能够优化图书馆功能,使其更加人性化,可让视障儿童感受到关爱与平等,对其心理健全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公共图书馆对视障儿童提供无障碍阅读服务的现状分析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视障儿童的文化教育工作愈加重视,不仅为其设置了专门的学校教育机构,也在大多公共图书馆内设置了专门的视障儿童(视障群体)阅览室,以此满足其阅读需求,体现出对其阅读权利的维护。 同时,在这些阅览室中,还配置了放大镜、读屏设备等读书设施,确保视障儿童阅读行为的顺利展开。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公共图书馆针对视障儿童提供的无障碍阅读服务依旧存在一定缺陷,具体有:文献量不足;服务模式与内容相对落后,活动内容丰富度不高;虽然配置了一定的盲文书籍,但是并非所有视障儿童均掌握盲文;资金短缺,设备更新缓慢;专业服务人员数量较少等。 这些问题促使公共图书馆对视障儿童阅读服务的整体水平下降,无法切实满足视障儿童的实际阅读需求,需要进行重点关注、完善与优化[3]。

5 面向视障儿童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具体优化策略探究

(1)侧重有声电子图书的采购。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有声电子图书得到发展,并逐渐成为人们青睐的阅读方式,这样的书籍能够更好的规避视障儿童受到视力限制而出现的阅读障碍问题,更好地满足视障儿童的现实阅读需求。相比于盲文书籍来说,有声电子图书的价格更低,不仅能够支持视障儿童的顺利阅读,还可以为普通读者群体提供更为多样的阅读形式,推动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升级。

同时,结合上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对于视障儿童来说,该群体中并非所有的儿童个体均掌握盲文,因此公共图书馆仅对其提供盲文书籍并不能最大限速的满足视障儿童对阅读服务的现实需要。 而引入有声电子图书就可以解决相应问题,提升视障儿童的阅读量,培养其阅读兴趣,推动视障儿童更好发展。山东省威海市市图书馆于2019年3月与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举办了“数字阅读,还你视界”智能听书机发放仪式,在活动现场内领取到听书机的视障儿童可利用这一设备到市图书馆自行办理图书借阅手续,即可凭借借阅卡到图书馆内的“特殊教育阅览区”进行听书活动,这一有声电子图书与听书设备的采购,为视障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可大幅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使其获取更多的先进知识,开阔自身视野。

(2)提供网络在线服务。现阶段,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对各个行业的服务模式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公共图书馆也不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想要进一步实现视障儿童无障碍阅读服务水平的优化,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引入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为所有读者,特别是视障儿童提供网络在线服务。在此过程中,要求公共图书馆馆员全面了解馆内藏书与文献信息、掌握盲用设备的使用方法。依托微信、QQ 等新媒体社交平台,使用语音的方式与视障儿童展开交流沟通,实现网络在线服务的提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及时完成视障儿童问题的回应,并明确其实际阅读需求,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针对性[4]。

另外,相应馆员可以定期在视障儿童微信群、QQ 群中上传有声电子图书资源,完成好书推荐以及视障儿童现实阅读需要的满足,为视障儿童提供更便利的阅读服务,促使公共图书馆视障儿童无障碍阅读服务的升级。 长春市图书馆在优化图书馆服务功能时,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为给视障儿童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开展了“爱心帮帮团”文学讲座,并建立了帮帮团微信群提供在线有声读物的借阅与传输功能,给视障人群提供了方便,从而在图书馆中营造出了集关爱、热情、温暖为一体的听、读书氛围,使文字表达不再冰冷,切实为视障儿童带去了温暖与精彩。

(3)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为了进一步达到优化视障儿童阅读服务的效果,公共图书馆除了要实施“软件”方面的完善(包括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等),还要落实“硬件”的优化建设,即加大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力度。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无障碍通道。在公共图书馆内设置无障碍通道,引导视障儿童达到阅览室、卫生间、大门等重点区域,并尽可能与馆外的盲道相连接。 第二,阅读条件。 结合公共图书馆现实情况引入多功能数码助视器等设备,为视障儿童营造更好的阅读条件与阅读环境; 依托无障碍原则展开图书馆网站的设计,提供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的进入端口,确保视障儿童阅读资源的丰富。 第三,安全设施。 公共图书馆在满足视障儿童现实阅读需求的同时,还要最大程度保障其在馆内的安全,为其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例如,可以在卫生间设置自动化洗手设备与充水装置等,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加设紧急呼叫设备; 在电梯等区域的功能性按钮中增设盲文点字等。2019年1月浙江省遂昌县在市残联的推动下,积极举办了视障阅览室体验活动,吸引县域内视障儿童到该馆一层视障阅览区进行听书活动。 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视障儿童通过无障碍通道有序到达视障阅览厅,并带其感受了阅览厅内的基础设施如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休息室、无障碍电脑等,同时组织视障儿童感受了无障碍电影,此次活动有效激发了相关儿童的阅读兴趣,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有效提升了相关人群的阅读积极性,切实使图书馆成为视障儿童的精神家园。

(4)积极构建视障儿童阅读数据库。公共图书馆可以结合馆内的藏书情况、 现实需求构建起视障儿童阅读数据库(图书馆盲人语音平台),在其中上传馆内的磁带、图书、绘本、音视频光盘等资源,将视障儿童感兴趣、最需要的阅读资源转变为数字化形式。依托这一数据库建设,视障儿童可以在不利用任何辅助设备的情况下,远程实现自主“阅读”。

笔者认为,为了适应视障儿童的实际年龄发展特点,应当在数据库中上传大量的有声绘本资源,促使视障儿童可以与普通儿童一样体会到阅读绘本的快乐。相比于普通书籍来说,绘本能够更好地激发视障儿童的阅读兴趣。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落实的工作内容如下。

第一,完全无障碍建设模式。 选择更为简单、不受限的软件结构完成数据库建设,如B/S 架构,促使视障儿童可以在多种电脑终端中登录数据库并获取所需阅读资源。依托数据库的语音提示功能,明显降低了视障儿童使用数据库展开阅读的难度。第二,无障碍人机互动。从按键与操作界面入手,简化数据库的操作流程,保证视障儿童能够在操作键盘方向键与回车键的情况下实现网页操作,保证人机互动的无障碍。 第三,提供资源的免费下载服务。 保证视障儿童在无需注册为会员(公共图书馆用户) 的情况下,可在数据库中获取阅读资源,享受在线的免费阅读服务。 第四,配置专属图书馆员。 为了更好解决视障儿童在操作数据库中面对的现实问题,公共图书馆应当设置专属图书馆员岗位,对视障儿童提供专项服务。

(5)积极争取吸纳社会扶持。结合上文的分析能够了解到,对当前公共图书馆视障儿童阅读服务的展开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因素为资金不足。 为了尽可能消除资金投入问题,推动视障儿童无障碍阅读服务的升级,公共图书馆应当积极争取、吸纳社会支持,并落实自有资金的盘活。 此时,除了要加大对视障儿童阅读服务的投入(包括采购有声电子图书资源、馆内设施优化等方面的投资)之外,还需要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 与多种慈善与志愿者项目展开竞争,尽可能争取更多的外部资金支持。 例如,可以参加公慈善项目大赛、 申报专项扶持资金项目或志愿者服务重点项目等,为公共图书馆的视障儿童无障碍阅读服务全面升级提供更为充足的资金支持[5]。2016年,和勤公益在众筹网及网信理财的商务平台上发布了“为视障人群募集阅读室”的众筹项目,致力于为偏远地区图书馆建造无障碍阅读平台,给视障儿童带来读书的乐趣,使其与网络信息、计算机软件等更多的进行接触,从而促进其与社会更好的接轨。在阅览室建成后,图书馆工作人员会通过举办线上、线下培训活动,分期对相关人群进行计算机软件使用培训,通过阅读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能够促使孩子们更加全面的认识世界,从而促进其更加健全的成长与发展。

(6)引入志愿者组建服务团队。在视障儿童阅读服务的展开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此时,仅仅依靠公共图书馆中的现有馆员远远不够。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应当构建、引入“图书馆馆员+志愿者+志愿组织” 的服务团队构建模式,具体来说,就是积极吸纳志愿者完成视障儿童阅读服务团队的组建。

此时,可以结合多种面向视障儿童的阅读活动安排志愿者参与,为视障儿童提供出行、书籍借阅、数字资源获取等多方面的指导。 为了调动志愿者的服务态度与服务积极性,要将参与阅读活动的志愿者纳入市志愿者系统注册管理,依托登记积分、突出贡献奖励等方式调动志愿者的荣誉感。

(7)展开多种形式的读者活动。公共图书馆具备一定的教育功能,需要引导视障儿童可以逐步融入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当展开多种形式的读者活动。 例如,实施面向视障儿童的文学创作培训,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指导模式完成写作技巧培训;提供流动视障服务,结合现实情况设定视障儿童(视障群体)流动服务站,实现按需上门服务的落实[6]。

6 结语

综上所述,视障儿童的阅读特点对公共图书馆视障儿童无障碍阅读服务的提供提出了更多要求。通过侧重有声电子图书的采购、提供网络在线服务、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构建视障儿童阅读数据库、积极争取吸纳社会扶持、引入志愿者组建服务团队、展开多种形式的读者活动,推动了视障儿童阅读服务的升级。

猜你喜欢
视障电子图书志愿者
志愿者
TOUCHING ENJOY——适用于视障儿童的趣味积木玩教具
我是志愿者
叙事疗法在视障学生思想品德融合课程中的运用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电子图书的出版模式及版权保护创新
视障儿童功能性视力软件化训练研究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北大方正提供373种电子图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