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阅读方法,激活初中语文课堂

2021-01-02 15:33
课外语文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体悟文本阅读教学

刘 芳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中学,江苏 江阴 214423)

有效的阅读教学要立足学生主体,从已有经验入手,结合现实生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平台,以此激发兴趣,促进感悟。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发挥学生能动性,使其在多元方法的引导下深入文本,展开思考,由此拉近与作者的距离,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下面我就立足教材,结合实例从不同方面具体阐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一、美读——导入激趣,调动思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语文教学是具有艺术性的,有效的课堂需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其在一开始就被吸引,因而主动融入,逐步展开思考。在这一过程中,要尝试借助美读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其阅读感悟。

以泰戈尔的散文《金色花》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细腻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并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这篇散文虽然很短小,但是意蕴丰富,在教学时就可借助美读引导理解,以第一句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就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并展开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就需要回到文本,立足情境展开思考,在不断体悟中获得线索,逐步发现这不仅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还表现了家庭之爱,体现了人类天性的美好与纯洁。由此,学生就会发现,一旦融入情境去读,就能有丰富收获,之后就会从不同角度展开,揣摩各种不同的意味,无形中提高对文本的理解与把握。久而久之,就能调动学生阅读思维,促使在阅读中体悟文本,感悟内涵,在不断挖掘中领会作者意图,最终实现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

初中语文阅读教材大多是诗、词、歌、赋、小说等作品,每一篇都是佳作,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因此,在教学中,要借助读激发学生,让其在美读中产生强烈的共鸣,由此获得深刻感悟。

二、速览——突出主体,把握重点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明显发现阅读量要比小学阶段大很多,难度也有所提升,针对这一点,在教学时就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注重其感官系统与注意力的不断发展,以此提高对重点信息的把握,并通过信息整合,加强对文章全貌与中心的把握。

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就可先要求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句子,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让其在短时间内体悟文章重点,把握文章出彩之处。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感知,这时就可开展合作,带领学生梳理归纳文章的重点,进行分类与分析。在这一环节,我发现学生经过仔细阅读,对文章的重点把握很到位,由此便可进入“速读”环节,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浏览,在这一过程中解决一些简单、基础的问题:1.济南的冬天总特点是什么?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3.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一来,就能借助速览引导学生感知,并初步培养总结归纳能力,在不断训练中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在这一过程中,要逐步提高教学难度,促使学生在训练中获得一定技巧,不断捕捉有效信息,以此提高阅读速度。在速览的基础上,就可开展研读赏析,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借助这样的教学,就能促进学生阅读,帮助其掌握速览的阅读方式,能够从多个角度获取重要信息,并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由此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注,不断激发、调动其对阅读的兴趣。

三、捕捉——抓住关键,提升能力

高效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读”,更多的是读后的“用”,每一篇文章中都有精彩的词句,这都是作者倾尽心血造就的精华,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加强引导,鼓励学生模仿,在不断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就可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对文章进行通读,并在读的过程中将自身认为美妙的句子圈画出来,进行赏析。随后,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这一句:“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这么短短的一句给了我们无数梦幻的感觉,不禁流连忘返,因此就可带领学生展开分析:在这句话中,作者对紫藤花的描写细致入微,奠定了全文“梦幻”的感觉,热切地表达了内心的激动、喜悦之情。在这之后,学生对于“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们心底”这一句展开分析,并提问学生:这个“流”字用得怎么样?是否恰当?对此,学生思考片刻表示:这个“流”字用得很恰当,不仅生动表现出紫藤萝花盛开时的美丽场景,还生动刻画出藤萝无限的生命力,让人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美好。

可见,在阅读教学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带领学生发现文章中的亮点,尝试运用合适的方法引导,以此加强对精彩之处的体悟,最终实现其语言综合素养的提升。在不断积累中,就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其善于阅读,学会写作,不断提高表达的生动性。

四、品味——引导咀嚼,升华认知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阅读,大多数课堂习惯让学生单一地“读”,借助反复地认知促进感悟,这一做法虽然有效,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使其无法深入文本感悟,因而错失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机。

针对以上问题,在实施阅读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品味”“咀嚼”,尝试将已有经验运用到日常学习、写作中,以此提升文学素养、人文素养。在教学《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就可先布置朗读任务,并且引导思考:为什么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什么才是人类的灵魂?是不是只有伟人才有高贵的灵魂?借助这一系列问题,学生就需要立足文本展开思考,在这一环节可分解成两部分,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获得独特认知,随后在这一基础上展开合作交流,针对同一问题发散思考,逐步得出结论: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因为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不仅如此,他们还拥有梦想,所以人的灵魂高贵。可见,学生对于文章的内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这时就可继续引导:今后的你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陷入思考,随后给出不同的答案,归纳之后表示:他们想要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梦想的人,努力拥有高贵的灵魂。在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读后感”的作业,引导其将阅读感悟转化为写作灵感,尽情抒发自身感受。

通过这样的教学,就能加强引导,促使学生感悟文章的核心,并利用文章的基调引发情感共鸣,由此获得丰富的认知经验。久而久之,就能激发学生阅读能力,让其在不断品味、咀嚼中获得深刻感悟,不断积累阅读经验,升华认知。

五、挖掘——深化体验,发展素养

语文是一门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的学科,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经验,获得丰富体验。意识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善于挖掘文本内涵,促进学生感悟,使其在学习中将教材内容与自身学习经验结合。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为例,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童年自由生活的乐趣,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批判。基于这一目标,在教学时就要着重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语言,深刻把握文章内涵,获得别样的体验与感悟。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入手,像三个“也许”引导学生质疑、猜测,尝试用无可奈何的语气朗读,这样就能充分体悟作者对童年百草园的依恋以及无奈去私塾的感情。在这一基础上,可更进一步结合“雪地捕鸟”情节体验捕鸟的乐趣。在这一环节,可邀请学生到讲台上扮演童年作者的角色,亲自体验捕鸟的乐趣。这样一来,就能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使其在体验中获得深刻感悟,进一步挖掘文本内涵,因而加强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再如,讲到《秋天的怀念》一课时,就可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感悟母爱的伟大、包容与无私。久而久之,不仅能渗透有效的阅读方法,还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让其在文本阅读中获得更多趣味体验。

对文本的挖掘是开展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有很大作用,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不断体验中获得丰富认知,以此奠定写作基础,为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做好准备。

总之,有效的阅读教学离不开方法的渗透,作为引导者,应从学生经验出发,从最朴实的部分入手,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清晰掌握阅读技巧,由此夯实阅读基础,获得能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体悟文本阅读教学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体悟书法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