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自然观察角的“深度学习”

2021-01-02 21:33张雅仙
科学咨询 2021年15期
关键词:肉肉数数晒太阳

张雅仙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 江苏苏州 215159)

“深度学习”的了解来自胡华园长的演讲《为什么是叶子、鲜花、树枝、果实,而不是戏剧、音乐、绘画——让幼儿的深度学习自然发生》”,演讲开头以一句问句“为什么是叶子、鲜花、树枝、果实,而不是戏剧、音乐、绘画。”开始,叶子、鲜花、树枝和果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是我们并未选择它。我们一直在“认真”寻找自以为适合孩子们的活动,当孩子们不感兴趣时我们在疑惑为什么吸引不了他们,我们总想把自己做得最好的给他们,但却忽视他们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与孩子们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老师也是一位学习者,放低姿态和孩子们成为朋友,共同寻找答案,而不是早早地设想好问题答案,失去共同探索的过程。

一、现状

演讲中印象最深的还有“走向深度学习”的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真实的学;第二就是要充分地利用材料与工具学;第三是整体的学。我们的现状是提前备好万无一失的教学活动,猜想好孩子们的回答,甚至怎么反问和引导。这真实吗?突然觉得自己的活动像在演戏,剧本、人物样样俱全。对于材料的利用,近几年我们确实在寻找更贴切生活的材料去丰富区域,但我们也容易抓住一个自然材料后放弃许多,缺少了多元化。比如上学期的秋季落叶纷飞,孩子们在操场玩落叶;午睡期间悄悄分享树叶;树叶大小、颜色、和种类分类;捡树叶;树叶拓印;分享树叶绘本,从而感受秋天树叶的“美”。那段时间,孩子们对于树叶的探索是主动性的,但这种主动性我们并没有继续去深挖,我们执着于让孩子们去学会某个知识与技能,却忽略了身边这些事物美好的本质。

二、改变与收获

自然观察角是每个班级的一抹绿色,孩子们很少真正观察,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去照顾。在这次疫情下,屈指可数的班级人数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空间与机会去观察,也让我在自然观察角发现了“深度学习”。

片段一:发现和探索——“为什么有的肉肉高?有的矮?

“张老师、张老师,这是我们上学期种的肉肉吗?”孩子们看到我在布置植物角,一个个都从教室里跑了出来。大家发现了肉肉的高度、大小和颜色,惊叹声和笑声充满整个走廊。他们的反问一下子让我意识到他们对“肉肉”充满了好奇,内向的孩子都在大胆地询问和表达,我应该抓住这个偶然的探索机会,一起跟孩子们真实地学。抛下问题“怎么照顾肉肉呢?”让孩子们去思考,孩子们注意到了植物公约“就浇水晒太阳呀!”。于是继续追问:“想让他们长的一样高,浇的水就得……”,放慢讲述速度,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一样多”。 紧锣密鼓的尝试开始了,你一次我一次,孩子们发现随意地浇根本没法倒的一样多。这时充分地利用工具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区的小量杯给了孩子们很好的帮助,大家一起认识量杯的刻度,从1 到20慢慢地数着。再次的尝试,让孩子们一下子就成功了。

有了前期“解决浇水问题”的自信,孩子们对于“晒太阳怎么才能晒得一样多呢?”有了更多探索的勇气和想法。再次引导孩子们去思考“怎么给它们排队呢?”。孩子们一听到“排队”这两个字,很快就想到了“从高到矮、从矮到高”的排列顺序。为了支持孩子们的想法,我们一起制作高矮标记,在照顾多肉的同时学会记录。

疫情下入园孩子变少,但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倾听孩子们的内心。如果在以往孩子们从教室里跑出来,我肯定会第一时间制止并让他快回教室。但现在,孩子的一次不经意发现却引起了一场自主探索之旅。自主地观察到肉肉高矮、颜色的差别,主动探索“浇水”和“晒太阳”,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失败但依旧很开心并勇敢地尝试,孩子们的受挫能力和勇气在不断地提高,同时孩子们有意识地给肉肉排队不仅提高了孩子们有规律的排序能力,还激发了孩子们对植物生长的探索兴趣。最后在量杯的帮助下潜移默化学习了从1 数到20,也培养了孩子细心的良好品质。

收获1:抓住孩子的兴趣,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空间,支持幼儿自由表达。

当孩子从教室跑出来询问,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就开始了,我们应感知孩子们并及时给予回复。老师不仅要做好“引导者”还应该是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引导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地提问可以让孩子的思考有方向,比如“怎么排队”,让孩子们的探索充满自主权,感受自己得到经验的满足感,同时孩子们也会更愿意去表达。敏锐的观察者在“孩子们能否持续探索”上尤为重要,观察孩子们是否在思考,是否突破了探索的难关,孩子们有疑惑那就改变引导的方向,让孩子换种思考方式。学会观察孩子,让孩子们的探索之路不仅仅只有一条。自主探索的同伴交往方式给予孩子更多倾听的交谈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闪闪发光。

片段二:肉肉的养护小贴士——“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晒太阳?”

一周一次的肉肉养护开始了,孩子们发现了肉肉上的叶子皱巴巴和泥土的裂痕,大家开始谈论“为什么?”。趁着孩子们的兴趣,我马上给孩子普及到“肉肉在叶子皱巴巴和泥土干裂的时候需要多浇水,但隔2 周浇一次水。夏天是放学的时候浇,冬天是中午浇。”孩子们回应到浇水的复杂。“养护肉肉可是需要我们仔细观察和细心照顾哦,浇水和晒太阳都有很多小知识呢!”,“张老师,那晒太阳呢?”,“肉肉喜欢半荫环境,所以像现在这么热的天气,你们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不能一直放在太阳下晒”,“放学再拿出去晒”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恩!多晒太阳没有错的,但是夏天30℃以上和冬天5℃以下肉肉需要搬到室内养的”。“哇,回家我也要告诉妈妈”孩子们开心地说道。

通过之前的探索,孩子们对于照顾肉肉浇水晒太阳充满了自信,每周养护时间一到就主动并独自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责任感在慢慢建立,观察能力也在提高。现在的他们观察到了肉肉叶子的皱巴巴和泥土的裂痕后会流露出心疼的表情,会表达出希望肉肉能好好生长的情感。有了同伴的参与,内向的孩子也表达了自己的发现并主动让我去看一看,这些细微的小举动是多么的可贵,孩子们主动的询问也看出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收获2:耐心倾听幼儿的疑惑,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

在这次观察中,我和幼儿分享了满满的干货——“肉肉浇水和晒太阳时间”,全程我说得较多但孩子们并没有觉得无聊,一个个安静地坐着倾听。也许这也是因为我尊重他们,在他们疑惑时我耐心地倾听,并没有打扰或去指出哪里说得不对。孩子们的疑惑得到肯定后,在我述说时他们也学会了尊重我,耐心安静地倾听。只有认真听了,才能感受到其中“浇水的复杂”,才能拥有探索的求知欲,才能大胆地进行互动交流,才能开心地说出想要跟家人分享。学会倾听很重要,想让孩子听你的,你就得去听孩子说什么。

片段三:新发现——“肉肉有小宝宝了”

“张老师,这盆肉肉长了好多小的出来,你要赶紧换大盆了。”保育员阿姨的话激发了孩子们的新发现。“哇!肉肉有小宝宝了!”孩子们笑着说道,大家开始数起来“1、2、3、4、5、6 7、8、……,有11 个宝宝,哈哈哈”。“2 号肉肉这么厉害,张老师也来数一数”,到底多少个呢?孩子们决定拿回教室再数一次。

大家围着桌子数了一遍又一遍,发现总是会忘记第一个数了哪个?于是开始尝试用同伴的手来做标记,引导着孩子们去寻找更方便的标记材料,孩子们一下子就说到了数字牌。学会了环形做标记数数,孩子们的兴趣更大了,他们跑向植物角,“张老师快来啊,14 号肉肉也有很多宝宝!”孩子们喊着让我去看,“哇!快数一数,等等我们给最厉害的肉肉做一个皇冠吧,让它成为肉肉国王”,“张老师,不对,应该是肉肉皇后,国王不会生宝宝的”,孩子们一下子又被逗笑了。

孩子的世界是天真可爱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肉肉长出的新芽看成肉肉的宝宝。“宝宝”的来临让大家对这个肉肉植物又增添了更多的喜爱,大家主动地提出去数数。对于小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环形数数”和“从1 数到12”还是很有难度的,但孩子们一直没有放弃,从植物角地面数到了室内桌面,从而看出了他们坚持探究,不轻易放弃的良好品质。

一个孩子困难成了孩子们继续数数探究的思考方向,大家互动交流找到了“同伴帮忙”的解决方法。为了让幼儿独自完成环形数数,我的引导是“除了同伴帮忙做标记,肉肉盆里还有什么也可以做标记?”。孩子们很快就关注到了数字牌,有针对地引导提问让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从而更加愿意探究思考。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了解了“什么是环形数数?怎么进行环形数数?”,锻炼了手口一致的数数能力。其实孩子们在关注到数字牌的时候就知道了答案,但完整表述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给予了孩子们独自在植物角数数的知识基础的自信心。

收获3:走近孩子的世界,和孩子成为朋友

在成人眼里“孩子们觉得肉肉的发芽是宝宝”是搞笑的,但在孩子们眼里那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成果。作为教师的我们赞同孩子的想法时应该蹲下身,真正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孩子们才会真实并勇敢地表达。“张老师,你快来……”这应该就是孩子们对于我这个朋友的肯定,在我讲述“评选肉肉国王”不符实际时,他们同样像朋友一样指出。简单的关系,不简单的行为习惯。蹲下身问一问他们在想什么好玩,从“你看这是……”变成“让我看看……”,从“你来玩……”变成“你想玩……”,倾听孩子所说的,理解支持他们的想法!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才会真正回归到儿童身上。

最后,归根于我们教师自身的文化质感。只有我们提升自己,孩子们才会有所变化。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放慢脚步,用心灵感受身边最简单的美,带领孩子们去探索,以朋友的角色一起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教师这个职业真的很神圣,我们培养孩子的同时也在培养自己,期待全新的我们。

猜你喜欢
肉肉数数晒太阳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数数歌
夏天晒太阳防病要注意时间段
养“肉”记
亲手给孩子喂起来的肉肉,该怎么减
爱数数的兔十一
为什么蜗牛走得慢?
“肉肉小姐”不作不燥的人生舒适做自己
数数谣等
冬天,宝宝怎样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