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模式下新流通产业链融合重组路径研究

2021-01-02 22:54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8期
关键词:流通产业链物流

许 旭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 威海 264504)

一、引言

近些年,我国电商行业突飞猛进,产业链实现了重组,大大提高了物资流通水平。产业链集群是核心企业组织的,将生产制造、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零售等环节集合起来的,一体化网络群体。该集群可以发挥各部门的特长,调动各参与者的优势资源,共享市场需求信息,提高产业链效率,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原有的产业链模式因为效率不高,发展的速度缓慢,不再适应新形势发展,亟须改革升级,逐渐的建立新流通产业链体系,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优秀的科技成果,加快物资流通速度,适应市场对高效率物流的需求。

二、电子商务引起产业链重组

1.增强了产业链关联度

电商的发展,能够促进信息传播,促进新流通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调度使用产业链资源,加快物资流通,有利于提高产业链粘合度,加强供需双方的联系,构建电商为基础的新产业链。

2.促进产业链资源合理配置

电商的发展,使企业可以更加轻松的获得市场信息,获得更多精准的消费数据,大数据技术可以进行自动的数据整理、分析、归类,对消费者的个体特征例如年龄、性别、学历、工作、消费者偏好、购买习惯等做出描述,根据消费者特点细分市场、设计商品,并进行精准的商品推送。电子商务打破了人与人之间、人与商品之间,以及不同商品间的流通隔阂,将不同商品的流通关联起来,在产业链内共享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3.促使产业链重组

电子商务更新了商品流通模式,出现了很多新的流通模式,例如B2B、O2O、B2C等,化解了原来物资不畅通的弊病,扩大了市场空间。新流通删除了一级分销、二级分销、三级分销等复杂的销售环节,化繁为简,制造商直接面对顾客,根据顾客特点生产、提供商品,满足顾客的特别需求,这样自然能得到顾客青睐,销售更多商品,卖更高的价格,获得更丰厚的利润回报。对顾客来说,也不再局限于少数的、简单的、粗糙的商品,而是解放钱包,放飞自我,在电商的天空中自由“恋爱”,随意的选择心仪的、精致的、美丽的商品,倘若不满意,还有后悔的余地,可以联系商家,提意见建议,也可以退货换货,没有太多的道德绑架。应该说,电子商务促进了产销融合,推动了产业链协调发展。

三、产业链集群对流通水平的影响

过去很长时间,不同地区之间市场分割严重,物资流通障碍多,在不同区域间调度困难,物资流通相关企业多、规模小、实力弱、水平低、业务重合,他们之间的竞争多为低层次竞争。现在,电商发展改变了物资流通方式,原有的流通模式吸收了新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在不断的变革,速度变快了,效率更高了,方便了客户,重组了供应链,使我国商品流通业产生了巨大变革,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具体如下。

1.新流通技术减少了流通费用

新的产业链集群大量的使用先进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可以更快的识别、传递物资流通信息,使流通变得更加快速、准确,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物资流通能力。而且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也为电商的正常运营提供了高效、省钱的物流支撑。可以说,新流通产业链其实是包含了电商平台、网上商店、顾客、物流企业的多位一体的集约型流通模式。

原来的物资流通渠道是:生产商——各级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把各方联系在一起,该模式下参与的企业比较多,供应链很长,物资周转的环节多,用时久,需要很多库存保证供应,在途损耗大,资金占用多,流通费用高,价格高,消费者不满意。新的流通渠道精简了,省去了很多中间环节,变成了:生产商——网上商店——消费者,也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把各方联系在一起,但是和旧的产业链相比,新流通渠道少了很多环节,省去了很多渠道费,节省了很多时间,也不需要太多库存,物资周转更快,产品质量更加新鲜,在途损耗也减少了,资金回收更快,价格更便宜,顾客更满意。新流通以它独特的优势,定会取代旧流通,会逐渐的发展成熟、完善。

2.摆脱了时空限制,扩大市场空间

新流通摆脱了时空限制,扩大了市场空间,使全国各地的制造商、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直接联系,更加柔性化地提供商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可以带来巨大的规模经济。消费者只要有一个电子终端设备,例如手机,或者电脑,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各个电商平台,自由的选择各类商品,全国各地的,甚至是世界各地的商品;已经在售的,或者是预售商品;高端的,或者是经济实惠的商品;吃穿住行用,无所不能,甚至是记忆中的童年时代的美好,走遍大街小巷寻找不到的,网络都能使梦想成真,找到那一点美好的回忆。网络的巨大能量,给电商带来了无限大的发展可能,只要有优秀的产品,只要能抓住消费者的内心。

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网络是没有界限的,很多电商平台服务于整个国家,有些还服务于国际市场。它能容纳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各类企业,能够将各类产品发布出来,各种资源利用起来,进行最优化配置,创造最大化效益。网络打破了市场的区块分割,实现了市场的统一,实现了市场的国际化,多样化。

第二,网络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能够躲开地区贸易壁垒,摆脱臃余的交易环节,让销售企业与顾客直接对接,构建平滑的供需关系,打破地区贸易限制,扩展市场空间。

第三,电子商务存在的重要基础是配套的物流系统。我国现在有很多物流公司,大多数物流公司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设立了物流站点,部分企业还设立了区域配送仓,在物流工作中普遍采用了条形码、射频技术进行信息传递,自动订货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进行订单管理,另外还有EDI技术,GPS技术,GIS技术,POS系统等,加快了物资流通,使电商企业能够跨地区送货,甚至还可以即时配送。可以说,没有高效的物流网络,就没有电商。

3.产业链集成,加速了物流周转

新流通的快速发展,很多行业开始采用新的产业链集成模式,包括商业零售业,网络教育、新闻传媒、医疗卫生、文化旅游、运输仓储、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加快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提高了流通效率,带来了一场产业组织模式与流通制度创新的革命。新产业链和旧的模式相比,经营目标有很大不同,原产业链经营目标有:时间-成本-服务-质量,即缩短时间,降低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销售更加优质的产品,创造更高的产业链价值。新的产业链模式下,兼容了旧模式下的所有目标,同时增加了三个目标:环境-资源-安全,说明了新模式不仅要实现内部经济,而且要考虑外部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充分的注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安全,是一种内外兼修、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七个目标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大大提高了流通的整体效率。

与此同时,产业链集成更加关注消费者需求,以消费需求为中心构建组织结构,目标更加明确,效率也会更高。目前,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系统网络已经实现了整合,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摧枯拉朽,迅速占领了市场,大有一统江山之势。原有的产业间关系也在悄然变化,市场竞争加剧,有些落后企业被淘汰,有些企业生存下来,并且不断的扩张市场,更加强大,成为行业巨头,但也不断的面对更加强大的竞争者,面临更加快速的市场形势变化,面临更大的风险,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企业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不断创新,创造了更高的流通效率。

四、当前产业链发展中的问题

1.中间环节臃杂

通常,产业链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种,一种是无缝链接,制造商和顾客抛弃中间商,直接对接,该模式易操作,步骤少,成本低,收益高。但是这种模式目前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推广运用,现有的多出现在初级产品的交易中,例如一些农畜产品,农户直接在集市上设置摊点,售卖商品,或者在电商平台上,自产自销。另一种是间接模式,制造商和顾客不直接交易,而是通过中间商联系,中间商的类型很多,有大的批发商、经销商,也有小的代理商、零售商等。目前我国产业链大多数都是这种模式。现代化的生产大多数都是机器化的大批量生产,生产厂家一般致力于生产制造,将产品流通交给经销商、代理商去做,经销商、代理商再分别将物流部分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销售外包给零售商,零售商负责将商品销售给消费者,这样商品流通的过程也完成了。这种模式看起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是所谓雁过拔毛,每增加一个层次,就增加一份费用,增加一份资金占用,增加一份时间,增加一份损耗,减慢一份速度,降低一份效率。

2.地区贸易壁垒,阻碍物流企业扩张

近年来,物流行业在我国发展很快,但是仍然存在产业布局不科学,经营水平低,简单粗暴扩张,很多物流站点直接由其他店复制过来,不规范,不专业,缺乏自主决策能力,遇到困难就左右摇摆等问题。还有的企业独立做物流,但是管理能力差,忙闲不均,导致物流能力不足或闲置。另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部分地方政府心目中仍是“为一方官员,保一方平安”的思想,为了地方利益,为了政绩,在一些政府招投标项目中,设置了种种地区限制,甚至横加干预,包买包卖,破坏了跨地区的企业之间的产业合作,不能实现深度的融合,没法进行大规模扩张。

近年,我国很多地方建设了物流产业园,有利于物流的集中发展,但是很多物流园规划不合理,管理不善,物流公司低层次复制,形式和业务都雷同,相互之间恶性竞争,效率不高。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第一是因为开发者本身对物流园认识偏差,认为建设物流园就是开发房地产,不管市场前景如何,先圈上地,盖上房子再说,结果就是盲目建设,建好后发现招不来商,引不来资,造成偌大的物流园大量库房空置,门可罗雀,带来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这种现象在中小城市尤其严重。第二,是物流园的选址,并不是自由选择的,需要受很多政策或者是地方发展的约束,例如大城市约束尤其多,市中心、繁华地段、办公区、学校集中地段等地方一般是不允许建设物流园的,就算往这些地方送货也会受到交通管制,虽然这些地方往往也是最需要物流的,但能建的地方一般都是政府划定的、远离市区的偏远地方,这些地方地价便宜,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市貌。这也是影响物流规模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产业链融合重组建议

目前,我国产业链集群化水平较低,不能适应新流通形势的要求,还需要不断的发展完善。

1.突破区域限制,实现全国统筹

地方保护不利于产品的正常交流,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协调合作,突破区域限制,实现全国统筹。首先要以市场为中心,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协调管理各地方关系,保证新的跨区域机制能够顺利进行;其次要细化地区政策,在发展一体化的同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特别措施,保证不同地区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再次要综合考虑目标与问题,根据新流通的政策目标,找准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加强产业链各链条企业间的联系,协同运作,解决问题,以获取整体最大效益。

2.大型企业为核心,采取逆向整合

电子商务推动了产业关系变化,加快了产业链重组,大制造商逐渐的成长为产业链核心,脱离中间商,实现了“脱媒”,逆向整合成为产业链改革的重要方法。这种情况下,流通企业需要加快改革转型,不断提高供应链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的水平,提高商品供应能力,商品销售能力,企业间协调能力,提升产业链逆向整合的能力。政府应该加强对电商网络平台的资金支持和安全管理,保证其安全、健康、有序的发展,并且鼓励组建更多形式的线上交易平台,对其实行统一化监管,督促流通企业转变营运方式,掌握自主营运技能,推动产业链集群健康发展。

3.开发新技术,物流现代化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谁先掌握了最新的技术,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新流通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产业,企业更加需要加快开发利用新技术,构造新的智慧物流,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首先要加快开展线上业务,探索开设智慧店铺,加速运用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云计算技术,将企业打造成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其次,发展智慧产业链、智慧销售、智慧流通,鼓励流通企业更新理念,运用新的物流技术,机器人系统,电子金融等,建立配套的智慧型流通设施设备,加强产业链内的协调配合,打造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产业链集群。再次,建立数据信息平台,提供完善的产品和企业的基础数据信息,每个用户都能够自由的发布信息,也能够使用信息,进行企业间交流、分工、合作,进行资源分配,产品交易。信息平台的资源共享使供需方能够直接交流,缩短产业链条,减少中间环节,增加终端销售渠道,提高产业链的效益。

4.加强品质管理,保障流通品质

现有的产业链模式,效率已经比原来有很大的提升,但是低层次竞争,商品品质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市场形象,阻碍了市场发展。新流通模式下,应该加强产业链各链条的质量管理,供应端提高商品的制造质量,流通领域加强使用条形码技术,防伪技术,采用更加安全高效的运输技术、仓储技术,提高配送速度和质量,销售端开发更多的销售渠道,加快商品周转,各方共同努力,保障最优的商品品质。同时国家监管部门以及各销售平台也应该加强立法,完善政策,严格标准,加强监管,将假冒伪劣商品、不正当交易行为摒弃出市场,创建规范的、高品质的、高效率的市场环境,保障高品质的商品成为市场的主导。

六、结语

我国电子商务在快速发展,电商平台越来越多样化,很多流通企业认识到电商平台的强大号召力,加入电子商务的行列,使用线上平台销售产品,扩大了市场份额。企业之间也增进了交流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新技术,共享信息资源,重新构建新产业链模式,并逐渐显示其新生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建立起更加强大的、智能的、高效的产业链集群。

猜你喜欢
流通产业链物流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美国的蔬菜流通
国务院决定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