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基本问题

2021-01-02 18:56徐建飞王莹
桂海论丛 2021年2期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徐建飞 王莹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是将马克思主义政党治理理论与当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实践相结合而生成的理论产物,是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形态,是新时代把党建设好、管理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学界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基本问题,包括时代背景、生成基础、科学内涵、辩证统一、基本特征、价值意蕴、创新突破、实践进路等方面。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对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基本规律,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和质量提升,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政党治理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1)02-0045-06

基金项目:2018年度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一体化’育人体系视阈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18JDSZK143);教育部思政研修中心2020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项重点课题“习近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研究”(2020ZD002);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9年度重点项目“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TZTSKB005)。文章受江苏高校“青蓝工程”、扬州大学“青蓝工程”资助。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提出了许多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及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实践,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政党治理理论与当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实践相结合而生成的理论产物,是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形态。学界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基本问题,包括时代背景、生成基础、科学内涵、辩证统一、基本特征、价值意蕴、创新突破、实践进路等方面。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对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基本规律,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和质量提升,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是在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规律和特点,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新时代所处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时代境遇下生成的。

(一)世情考量。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对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应对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全球化的视角分析,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浪潮中,尽管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仍然持续不断,国际争端和摩擦不断加剧,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分歧在较长时间内依旧存在,西方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阴谋没有改变,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猖獗,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蔓延,全球经济政治持续动荡不安,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相互激荡,考验执政党的智慧、能力和胆略。面对外部的挑战,如何顶住压力,迎难而进,维护国家利益,塑造政党形象是党面临的现实处境。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间竞争,国际政治安全形势波诡云谲,国家间文化、意识形态话语权竞争激烈等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形成的世情背景。

(二)国情考量。从国内形势上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经济成分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人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化,使得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既是形势所需,也是实现党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面對新形势下的问题和挑战,党必须要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排除万难险阻,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三)党情考量。从党情上分析,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9100多万,党组织468万多个,数量之多、规模之广,在世界政党谱系中独树一帜。如何加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建设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难题。“新形势下,我们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1]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经得住考验,抵得住诱惑,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不强,立场动摇、信仰模糊、精神懈怠,经不住诱惑。个别党员干部脱离群众、贪污腐化、骄横跋扈、道德败坏、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的利益,践踏党纪国法,玷污党的形象,败坏党的风气,损害党群关系。个别党组织涣散疲软,纪律松弛。党在执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严峻考验和挑战,迫切需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应对执政的风险和挑战。党面临着诸多“世所罕见”的执政难题,面临从执政党到长期执政党的考验,要打破“周期律”,继续保持“健康体魄”和活力,必须遏制不正之风,预防腐败,将党的建设推向全面从严治党阶段。

任何一个思想理论的生成都有其特定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也不例外,其生成有具体的理论渊源、文化根基、历史基础、现实动因。

(一)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政党治理做了开创性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论述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治理的一系列基础命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治理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坚持理论强党、思想建设和制度治党的有机耦合,把党的建设和从严治党的方法手段延伸到建设、管理、治理、监督等层面,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的新模式。

(二)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文化思想,这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强调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的养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建设理论,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加强政党的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三)历史基础。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重视管党治党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党的建设当作一项“伟大的工程”来抓,确立了三大优良传统作风,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理论体系初具雏形。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的挫折和党执政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理论,提出了从严治党的命题,重视从严管党治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发展政党治理理论,依据国内外的新形势,提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理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注重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立体化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中完善从严管党治党的新方略、新举措,这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生成提供了历史基础。

(四)现实动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正视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勇于应对党经受的风险挑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政治自觉,不断自我革命,推动形成和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从严治党,重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新时代,“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仍尖锐地摆在党的面前,落实从严管党治党,深化党的建设各项制度改革比以往更加紧迫。中国共产党清楚地意识到从严治党重大战略决策对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这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动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作为一个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有其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

(一)基础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3]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构成的基础要素就是“党的领导”“全面”“从严”和“治党”。“党的领导”事关政党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全面”侧重政党治理总布局的全方位,“从严”强调治理对象、内容和过程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治党”解决了“谁来治”“治理谁”“如何治”的问题。

(二)内容构成。为了顺应全球化和信息化新趋势,适应现代化和民主化社会发展新动向,以鲜明的时代意识和问题意识为主要特征,以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总要求,通过健全党内制度体系,建设党内先进文化,推动党内教育机制等路径,巩固政党权威,树立政党形象,增强政党认同[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涵盖了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等五个方面的建设。思想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前提,组织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载体,反腐倡廉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要务,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保障,由此形成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思想体系。

(三)系统建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集中展现,是一个系统化的理论成果。有学者认为,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从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载体、治理方式、治理保障、治理评估等方面系统构建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逻辑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境界,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管党治党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力地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的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创新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光辉典范,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思想,主要体现在“全面”与“从严”的辩证统一,“治国”与“治党”的辩证统一,“治标”与“治本”的辩证统一,“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民主”与“严纪”的辩证统一,“宏观”与“微观”的辩证统一,“针对性”与“实效性”的辩证统一,“重点性”与“全面性”的辩证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辩证统一,“攻坚性”与“持久性”的辩证统一,“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辩证统一,“严管干部”与“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

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蕴含了十个方面的辩证统一思想,即遵守宪法法律与党内规章的辩证统一,维护党中央权威与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辩证统一,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辩证统一,尊重执政规律性与维护党员主体价值性的辩证统一,全面开展与重在从严的辩证统一,严格执纪与监督保障的辩证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辩证统一,刚性惩治与柔性爱护的辩证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借鉴世界其他政党经验与总结自身经验的辩证统一[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在中國的创新和发展,彰显出了鲜明的特色。

(一)整体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主体、目标、过程、任务都具有整体性。主体整体性表现在覆盖面广、数量庞大、执行到位;目标整体性表现在科学有效、切实完整、鲜明具体;过程整体性表现在全面落实、着力解决、精准切入;任务整体性表现在思想为根本、政治为核心、组织为基础、作风为关键、纪律为保证、制度为保障。

(二)人民性。在党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与人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命脉相连,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是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人民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幸福。“人民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与价值旨归。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蕴含深沉的为民情怀。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要坚持人民主体性,把人民的意愿和诉求作为行动的逻辑起点,把人民的美好期待和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管好党治好党。

(三)继承性。“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勇于自我革命、依规从严管党治党是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重要法宝和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国内外的新形势提出的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抓好思想建设、改进作风建设、强化组织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种不正之风,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与生俱来的内在品格。

(四)创新性。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各种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管党治党思想。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思想建设为基础,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从严治吏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严明党纪为重点,凸显出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五)开放性。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一直处于开放状态,管党治党呈现出开放性特征。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主动吸取苏共等政党亡党的教训,积极向其他国家政党学习管党治党经验,积极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向更深、更广范围推进[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为何管治”的根本原因,科学构建了“谁管谁治”的责任结构,明确界定了“管谁治谁”的客体对象,初步形成了“怎样管治”的系统网络[7],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一)理论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探索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论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科学理论,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性地将“从严治党”提升为“全面从严治党”,第一次提出了“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二)实践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仍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担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四个伟大”的实现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党的建设水平决定了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科学指南,为解决党内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提供了根本途径,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伟大征程。

(三)政治价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强化队伍建设,预防腐败现象蔓延;完善巡视反馈机制,指明从严治党的方向;不留死角,全覆盖打击腐败行为,重塑政治生态;提升廉政意识,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审计“三公经费”,改革央企薪酬制度等有力举措[8],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增强了党的权威和自信,营造了纯洁的政治生态[9]。

(四)伦理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具体表现为:将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作为党自身建设的價值追求,将秉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党自身建设的价值依归,将躬行以人民福祉为核心作为党自身建设的价值根基,将强化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机制作为党自身建设的价值关怀[10]。

(五)意识形态价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思考和处理党和国家、党和群众、党和制度这三大领域的关系,指出以战略思维把握党和国家的关系,以底线思维把握党和群众的关系,以法治思维把握党和制度的关系。每一个领域的思考都蕴含了深刻的理论思维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在意识形态层面的战略考量,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深厚的意识形态底蕴。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在伟大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在变革与创新中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蕴含了重要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实践创新。

(一)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中对治权论、规矩论、担当论的丰富和升华是其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中提出的“制度治权”,通过加强惩治腐败、监督权力运行、规范权力行使的制度建设,实现了从严治党的目的。其提出的“政治规矩”突出了党的政治纪律,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把重大责任具体细化为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责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丰富了党建理论。

(二)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治标和治本兼顾,制度治党与思想建党并举,自律和他律双管齐下,将党建制度创新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开展党内法规清理,陆续制定出台36件重要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立章建规实现制度化、规范化[11]。

(三)组织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组织机构的完善和改革,改善党的领导,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党中央通过调整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和领导架构,完善与发展中央和地方巡视组的职能,优化与创新非党组织的“党组”机构,设立中央领导小组加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组织和人力支撑。

(四)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构成了当代中国最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化党员干部问题意识和担当意识为前提要义,以党建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实践导向,以从严治吏为实践核心,以狠抓作风建设为实践起点,以惩治腐败为实践重点,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惩戒、防范、保障的三重机制为有力保障,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为主要载体,以培养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为重要抓手,以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为总体布局,以加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基本准则,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保证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实践的长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指明了从严治党的思维方法、遵循原则和实践路径。

(一)思维方法。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取决于思维方法的科学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需要用战略思维准确把握定位和方向,谋划全局;用系统思维全面把握基本规律,用辩证思维正确分析逻辑关系,破解矛盾;用法治思维深入理解法治诉求,图谋善治;用创新思维科学认识根本动力,凝聚合力;用底线思维深刻把握基本要求,划定边界[12]。

(二)遵循原则。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坚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坚持科学治党与从严治党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与领导示范相结合,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总结党自身建设的经验与借鉴世界其他政党经验相结合。

(三)实践路径。以党的建设总目标为方向,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基础,以组织建设为保障,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严明党的纪律为治本之策,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反腐败斗争为中心环节,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抓手,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为关键[13],通过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思想从严,抓治吏从严,抓反腐从严,抓作风从严等实践举措,强化政党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管党治党水平[14]。

[1]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6.

[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35-136.

[3]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6.

[4]吴桂韩.政党治理与全面从严治党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2):107.

[5]姚东.全面从严治党所遵循的十个辩证统一——习近平的新论述和党中央的新要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2):19.

[6]杨德山.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特征[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3):17.

[7]雷厚礼,雷蕾.习近平对管党治党理论基本问题的时代性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2015(3):24.

[8]陈和,王智.习近平同志全面从严治党路径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5):51.

[9]潘新喆,胡志远.习近平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创新及其价值意蕴[J].理论探讨,2018(3):18.

[10]郭广银.全面从严治党的伦理向度[N].光明日报,2016-07-10(6).

[11]周敏凯,时晓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理论思考[J].党政研究,2018(5):54.

[12]李思学,李敬煊.论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的思维方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9):25.

[13]樊金山.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研究[J].学习论坛,2018(11):38.

[14]陳志宏.论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时代意蕴[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25.

责任编辑李建良

猜你喜欢
全面从严治党
《古田会议决议》对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启示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的机关党建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为什么要紧握法律戒尺
浅析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的现实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为领导干部戴上“紧箍咒”
怎样清除政治生态中的“雾霾”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