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1-01-03 01:08李崧菱
企业文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技能院校人才

文|庄 颖 李崧菱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在社会中流通迅速,人才的价值不仅要在静止中实现,更要在流通中强化。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充分发挥人才的智力优势,真正让“人才成为人才评价政策的最终受益者”是终极目标。多元化的市场社会,应该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建立“谁用人谁负责、谁主管谁审核”的评价体系是充分发挥人才“指挥棒”作用的金钥匙。

一、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一)技术技能人才社会认可度低

“科技强国”是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但是对于科技人才,却很少有人将他同技术技能人才联系起来。人们普遍认为,科技人才就是那些教授、博士、院士、科学家等。但是技术技能人才也是我们“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我们科技含量较高的航天、航海、芯片等领域,还是日常的空调、电视、汽车等我们周围的这些产品,哪一个能少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参与。传统的观念仍然将技术技能人才和普通工人相联系,殊不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技能在科技领域的占比不减反增。

(二)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狭窄

近几年国家大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各方面的待遇。但是总体上说,技术技能人才的上升通道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不是很完整,职业教育衔接不是很紧密,职业教育学生没有完整的提升渠道。大多数职业教育学生的出路都是毕业即就业,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这也使很多职业教育的学生感到前途迷茫,丧失进取心。另一方面,技术技能人才专业上升通道同样不尽如人意,比如技术技能人才最高的级别就是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看似相当于副高职称,但是在职场中他们比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的待遇差很多。这也影响了学生对技术技能领域的选择,使技术技能人才优质生源变少。

(三)课程设置与产业岗位需求未能深度融合

各院校面临着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岗位需求无法高度融合、职业教育的发展未能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课程设置层次较低,特色优势专业不明显,门类单一,与企业及市场需求结合度不高;学科课程目标模糊,不能反映学科本质与价值;办学模式传统,需融入多样化、多元化特点,“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缺乏长效机制。

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

我国的战略教育理念指出需要调整教育结构,特别注重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新时期,地方学校将更加注重转型、向现代职业培训过渡、改变学生的培训模式,既注重企业一体化,又注重企业联系。学校旨在培养专门人才,相应减少学术内容,查明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更多的技术专业人员。鉴于目前的精英教育已转变为大众人口,地方学校需要发展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大学倡导发展以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一)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双能”教师团队

第一,加大团队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在暑假到公司就职,引导教师到公司新工作岗位,了解新的劳动力需求,了解劳动力领域的技能,然后返回学校思考人才培养问题,确保职业发展目标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第二,教师和管理人员可以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改善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之间的沟通,通过共同学习过程,利用典型的实践练习实例,弥补他们实践经验的不足,提高教师的能力。第三,引进企业专家以不同方式参与了订单的制定、培训材料的开发、课程的制定、课程的设置和实习,以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储备库。

(二)设立“技术学习院”

我国的职业教育院校建设不系统,技术技能特色不明显,知名学校很少,难以对青年学子产生吸引力。德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分为综合大学(大学)、应用科技大学(FHS)、职业学院(BA)及双元制职业学校(中职);初中毕业对应职业学校,高中毕业对应职业学院、应用科技大学、综合大学;应用科技大学(FHS)和职业学院(BA)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举办职业教育。结合我国的国情不能简单说中国的职业教育与德国的哪个学校或哪种类型对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文件中提道: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三)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需求深度融合

提高各院校课程设置层次,突出特色优势专业,专业设置门类多样化,密切企业和市场需求。加强市场监测,建立产业发展与专业设置数据库,定期对产业发展趋势和专业设置监测研究,形成监测数据。每年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招生计划以及职业学校招生前,对比数据库形成建议性报告。深入贯彻“十三五”规划,针对三次产业的战略调整,分析传统优势和高新产业发展的现状,立足学校实际,提升专业优势,适时增设新兴专业和紧缺专业,提升重点、紧缺专业契合度。

(四)发挥学校的育人主阵地作用

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在改革课程教学上下功夫,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及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结合,做到新体系、重基础;新手段、强实践、促自学。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改革实验教学

实践能力是技术能力建设的关键,是学生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方学院,应该从实验培训开始,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培训。学校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以便他们参与实验室的管理。一般来说,教师应发展综合实验,促进学生实践,提高学生素质,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创造力。通过这样的改革,学生可以增强应用知识的意识,学会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建立适当的技术专业人员队伍

任何人才都无法像技术专业人员那样得到发展。具体而言,该学科高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尤为困难:①建设新的地方学校,组建一支由两名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通过引入专业大学生可以充实这支队伍;②制定指导方针,通过将教师调往公司的高级职位,激励教师提高实习水平。硕士、研究生和技术专业人员的培训是在讲师小组之后进行的。教师队伍由四个领域组成:一是“大”工匠,他可以根据行业和专业知识从各种企业和行业中选择。二是世界锦标赛的金牌、银牌等技术锦标赛的获奖者。三是贵公司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四是医院和教授等传统院校的专业人员。一个由两名教师和教师组成的团队建立了一个由技术专业人员组成的更合理的团队。

(七)校企合作培养

校企合作培养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定向培养。以企业作为各院校实习基地,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各院校按合作协议为企业定向量身订制高技能人才。二是教学合作。企业与各院校共同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指导,研究教学方向,制定教学计划。三是技术合作。各院校结合企业制造全流程,参与技术攻关,解决企业产品升级换代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经企业认可后实施教学,或企业提供培训课题或课程计划,委托院校组织实施。

(八)职业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同时也是推进职业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引领专业改革和培养高技能人才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主动邀请企业界人士参与其中,确保相关竞赛项目都有行业牵头,政府相关部门辅助配合开展,进一步提升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系,确保职业教育能够真正做到专业和岗位的直接对接,促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岗位标准对接,借助教学与生产过程的有机结合,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改革。

(九)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在现阶段,社会更侧重创新性人才培养。所以,在职业学校中,需要在教学模式中,合理渗透创新思维的培育工作,实现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因此,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职业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并结合学科的教学特点,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等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在课上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了解创新知识的规律、方法、技巧。

四、结语

通过上述技术技能人才的框架和体系研究,提出了面向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院校、学历、招生考试、技能大赛等五方面的宏观体系建设。此体系中环环相扣,互相支撑,互为依存,互相渗透,缺一不可。通过唤起全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视与尊重,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地位、成就感与荣誉感,吸引更多有天赋、肯努力的人参与到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工作中去,为我国的“科技强国”增添动力。

猜你喜欢
技能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劳动技能up up!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