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01-03 05:39宋红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树人教育者立德

宋红云

(济南大学 山东·济南 250000)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说道,“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中心环节”,这句话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致力于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的学科,这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谋而合。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中的意义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总书记这句话指明了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实际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把学生德育的培养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进行知识的教学与技能的传授中,充分认识到和把握住个人品质与德行对于才干、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在提升基本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素养的同时,更加注意强化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全面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始终。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宽立德树人的实践渠道

随着科技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对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其影响,表现出智能化、现代化的特征。立德树人是传授知识、培养情感、树立信仰三者的有机统一。这其中,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内容是实现三者统一的前提和核心。现代互联网技术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载体,为高质量的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直接互动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实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跨越。“互联网+”思维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发展思路,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改变了青年对其固有的刻板印象,使其变得更加鲜活立体。立德树人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书本、课堂上的理论和空谈,它逐渐开始走进学生内心,贴近学生生活。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显然,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立德树人,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主渠道、主阵地。高校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教育载体的创新,不断适应大学生发展的新需要,利用学科优势在落实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配合各专业课程进行协同育人,与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等各育人队伍同向同行,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政治教育者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拥有其他任何教学渠道和教育方式都无可替代的地位及作用。但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自身职业的使命认识较为模糊,责任感较为缺失,以为只是在课堂上单纯讲读教科书,完成教学课时就算完成了自身使命,只刻板的扮演“教书匠”的角色,而没有担负起“引路人”的“传道”职责。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课下与学生沟通较少,认为关注学生生活是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并不分属于自身职责之内,但实际上,不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世界也就不清楚学生的真正困惑,自然无法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也就谈不上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与课后生活均没有发挥出该有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更别说发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来深远的影响学生,这种责任感的缺失直接导致担负着言传身教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缺位,严重影响了高校立德树人的落地、落实。

2.2 立德树人“进学生头脑”的落实不到位

在高校,立德树人的落地情况并不乐观,并没有深入人心、入心入脑。首先,如今大学生身处的社会环境更复杂多样,又普遍涉世未深,自身的价值观还处在成型阶段,容易受到校园文化、家庭环境及社会风气的影响。虽然高校大学生经过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整体素质较高,但仍然有少部分学生考虑问题浅显单纯,再加上社会阅历缺乏,极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比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现象在某些学生身上就有所体现。多种腐朽落后思想冲击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要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的难度。其次,学生进入大学后,经过三年高中苦读和为日后踏上社会做准备,认为进入大学之后应努力拓展人际关系,学好人情世故,于是就减弱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上分配的时间本就不多,时间分配上还会更加注重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呈现出潜移默化和长远塑造的特点,效果的显现不是一目了然,更使得学生对思想教育教育课程产生了无所谓的心理状态。

2.3 实现立德树人的载体未形成合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联系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或活动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载体,既有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还包括书本教材和进行道德情感体验的活动。除此之外还有网络课程、手机软件等多种形式的新媒体载体。目前来说,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载体还大多局限于学习和完善理论知识,灌输式推广书本知识的阶段。但实现立德树人载体的选择运用上应该把立足点放在对学生的心理变化、道德情感体验的关注上,这样才会引发学生行为上的变化。书本、教材等传统载体缺乏活力,被教育者参与感不强;实践活动型载体落实时缺少物质保障、考核测评等方面的具体条件;网络形式的载体花样变多,手段变新,但技术不成熟运行也不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载体分散发展尚未形成合力,还不足以协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中问题的对策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多重角度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所以必须有针对性的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在立德树人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最终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1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

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必须要有一支责任感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者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实施主体,增强其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是保证其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着力点。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理论上清醒是行动上坚定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学好、领悟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精髓,掌握主旨,敢于践行,真正把信仰的“种子”植入自身的灵魂。另一方面,还要内化价值追求,要牢牢把握并不断强化“四个服务”的意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增强对职业的神圣自豪感、荣誉使命感,时刻铭记立德树人的责任。最后,学校要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群体的监督评价。可以依据教学内容是否融入生活、教学实际成效,学生是否满意等标准来考核教师,通过评价科学引导教师,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

3.2 推进立德树人“进学生头脑”的落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受教育的主体。首先,必须要打动学生才可以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古板的教条式说教,而是以促进学生脚踏实地的践行为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采取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用身边的故事感染带动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最终在答疑解惑中水到渠成的进行思想塑造和价值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课堂,改变原有的生硬机械式导入,增加灵动性和亲和力,使学生真正走进课堂,这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首要一步。其次,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想法多样,并且面对教师善于表达、乐于沟通,这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及困惑的机会。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抓住机会,因事而化,因势利导,进行思想启发、释疑解惑,在和学生的良性互动与真诚探讨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引导每一位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3.3 构建实现立德树人的载体的合力系统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或组合,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的性质。”构建实现立德树人的载体的合力系统要遵循系统论的原则,更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首先,要有一个统筹全局的领导组织对各载体进行整体谋划,使其扬长避短,有机整合,架起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互动的桥梁。这个领导组织可以由学校党委建立,学院具体执行。其次,要发挥出课堂教学、教材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育人功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政治信仰和坚定的政治认同感,为立德树人筑牢信仰根基。还要着力开发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最后,要用好校园网络载体,网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当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网站有关技术人员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共同开发建设网站,结合学生实际,以服务大学生为宗旨,立德树人为目标,形成一个提供学习资料、心理疏通和咨询、情感倾诉等服务的多元化功能网站。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通讯软件作为教育载体。通过软件分享教育教学观点和心得,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互相了解,拉近师生心与心的距离。

猜你喜欢
树人教育者立德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严以修身”先立德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教育者应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