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室科学管理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价值探讨

2021-01-03 14:17戴建威梁春晓杨美珠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仪器医学

高 咪 洪 玮 付 欣 戴建威 梁春晓 杨美珠

1.广州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1436;2.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 511436

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强、操作能力要求高的学科,其所培养的研究生应具有高水平、高质量、实践能力等多种特点,在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同时,还应有优秀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科研能力与实验室操作技能[1]。 研究生教育是当今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较高层次[2]。医学类院校研究生应注重医学临床知识、医学科研实验素养以及未来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且还需要将理论联系实际做好医学生转变为临床医生的过程[3]。医学类院校的基础实验室其管理水平,在医学研究生的基础实验能力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证实规范且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在确保资源共享同时,对实验室日常运行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学生课题实验数据获得的可靠性以及科研水平的提升均有重要意义,是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及高效进行的前提[4]。本文主要对医学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进行综述,以更好地促进其在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1 当前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当前我国多数医科院校均属于非综合型高等院校,其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综合水平与985、211高校之间存在差异。医科院校中,依托于医学教学实验室以及生物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地位尤为重要,但大多数医科院校不重视实验室建设或者依附于附属医院。此种管理权、设备归属权不清晰的管理模式导致实验室相对封闭且分散,不利于达到实验室高投资高效率产出的目的,亦难以根据实际需求建立高水平实验室,并且对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建设造成一定的困难[5],另外分散的、初级的实验室不利于实验室设备管理以及教学任务等工作的开展。因此以上不足甚至是弊端严重影响了当前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科研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医学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开展[6]。

1.2 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有待提高

学历高并非等同于能力强、素质高。医学研究生尽管具有获得较高学历的机会,且处于获得最高层次教育的阶段,但部分医学研究生存在集体观念不强,责任意识不够,甚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安全意识不足等现象,具体表现为公共实验仪器与设备的使用上:不按规范申请使用设备强行插队、不按操作规范开关机、不按操作规范使用仪器匹配的耗材,造成仪器设备不必要的损耗。同时在实验完成后未能及时清洗相关器材以及不按要求归还、摆放仪器设备等,对于仪器设备使用的登记与记录上亦存在较大缺陷,出现仪器设备零件丢失、损坏[7]。另外有部分研究生实验室自身安全意识不足,具体表现为:不穿戴实验服、防毒面罩,将实验无关的物品尤其是食物带入实验室;还有部分研究生实验操作安全意识不足,具体表现为:实验动物饲养不规范不合理,实验动物逃逸[8]。

1.3 管理队伍缺乏主动意识

医学类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由具有医学实验室以及生物实验室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担任。且各管理人员之间需要具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日常工作中需要各司其职,团结合作[9]。同时我国对医学基础研究的重视日益增加,国家科研单位对医学院校实验室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医学类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得到不断更新完善,日新月异的科研仪器的发展促使实验室高精尖仪器设备占比明显增多,因此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科研能力与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其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加强管理能力,设备维护使用能力,拓宽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实验室的管理要求。但目前多数医学类院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多以非专职甚至兼职身份或者职称不明人员进行管理,导致高端仪器无人会用、无人能用、维护维修困难,科研课题无法开展,出现问题难以及时解决等问题[10]。

2 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以公共中心实验室为基础,完善专业实验室布局

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建议有效的整合现有资源,以科学规范为基础分门别类放置实验仪器设备,建设开放高效、专管与连管并存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联合学校设备中心、资产中心按需合理引进大型公用贵重仪器与设备,并实施集中管理,达到资源共享、合理使用经费、高效使用仪器等目的。创建依托于互联网的仪器共享平台,科研人员以及学生根据科研进度提前上网申请,审核通过后使用[11]。同时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应设立相对的管理条例,对仪器分类分区由专职岗位的科研人才管理,专人专管,职责分明。完善的实验室管理能更好的为全校医学研究生教学与科研服务,有利于科研综合水平的提高,双一流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另外还可将固定资产价格在3万元以内的中小型、常用仪器设备,由各自学科专业实验室负责采购、维修以及日常管理,3万元以上仪器资产经科室申报后由学校采购部门统一购置,该有措施即利于各专业实验室及时利用经费添置本专业针对性强的仪器设备,又有利于课题经费合理使用避免高端仪器重复购买[12]。

2.2 开放共享互助式医学实验室的建立

建设实验中心统一管理高精尖以及贵重仪器设备,实验中心管理人员培训指导下,落实仪器使用规范,并确保仪器设备的24 h开放性与安全性[13]。可在配备高精尖实验设备的中心实验室安装监控设备以及温度监控设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例如超低温冰箱室安装温度链监控系统,时刻监控掌握超低温冰箱的运行情况,确保实验标本的安全。同时还可在中心实验室建立科研硬件与软件合一的资源管理库,如建设标本管理库,通过一一对应录入标本条码到软件,达到标本存放清晰了然、方便储存与查找目的,有效的解决研究生流动性大、不稳定性强的问题[14],从而提高科研工作的计划性以及效率性。新入实验室的研究生根据往届研究生实验设备耗材使用情况,开展实验室安全以及仪器使用培训学习,学习通过方可进入实验室操作,避免不规范使用而引起的仪器设备损伤以及资源的浪费。

2.3 建立健全的医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议建立实验室的注册申请准入制,避免无关人员随意出入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安全。在申请进入实验室过程中要求录入个人身份、所属科室、指导教师、使用时间、课题名称以及所需要应用的贵重仪器设备等。完成申请后实施人脸识别或指纹录入,在出入公共仪器中心、实验室以及办公室前后均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更好的确保医学实验室工作秩序的有序性,而且还对公共财产安全,科研人员人身安全有重要意义[15]。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与奖惩制度。新入实验室的研究生在注册准入后、课题实验开展前应先进行相关规章制度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对于实验中心实验室管理人员亦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每年根据仪器设备使用时长以及维保情况进行绩效分数评定。精密、大型仪器应落实专人专管,建议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责任负责制,对于专人专管仪器设备的使用可以依托互联网共享平台实施网上预约登记制度,申请者要求使用前24 h提出使用申请,明确使用目的以及使用时长,管理人员及时审核申请者资格并登记备案,并时刻关注申请者使用仪器的情况[16]。建立仪器设备使用黑名单制度,对未按规范使用仪器者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以及仪器损坏程度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纳入黑名单暂停其使用资格,并需再次完成考核后方可使用,如进入3次黑名单者,则取消该仪器使用权限。在实验试剂耗材的存放方面,应建立试剂耗材仓库做好使用登记制,做好分门别类放置、统一管理,避免实验试剂耗材因难以寻找而重复购买导致过期、浪费,同时合理统一放置、管理试剂耗材有利于提高课题实验的效率,避免实验一小时找耗材三小时的情况发生[17]。另外还要加强完善医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一是集中放置仪器设备大多为大功率电器,因此应加强实验室电路排列的科学性,合理摆放大功率仪器设备,加强实验相关电器的使用安全观念;二是实验室存放多种有毒有害试剂,应规范有毒有害试剂的使用以及存储,同时避免强酸、强碱、剧毒药品等危险品污染环境,实验室应增加喷淋系统,保障实验室科研人员以及学生安全。

3 提高研究生实验记录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

研究生实验记录是反应研究者所进行的科学研究过程的最原始记录,在避免学术不端行为上具有重要作用,是医学研究生实验室能力培养的关键步骤。完整且真实的实验记录对确保科研成果的可靠性有重要意义[18],亦是医学研究生学习科研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笔财富。目前研究生实验记录上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一是严重缺项,例如实验条件不详细仅记录结果,无实验过程的操作条件、试剂使用时间以及用量记录,无针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无实验过程的阶段小结等;二是部分研究生实验记录本还存在缺页,空白页、漏记等现象[19],导致实验过程的漏记甚至需要补记等;四是实验记录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涂改,时间混乱,实验记录交叉,实验步骤简写等现象,从而大大降低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重复性。为真实的反映实验过程与结果,要求医学研究生实验过程中应加强实验记录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以定制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实验记录本规范化实验记录,督促研究生每日填写日期、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等信息,进一步提高实验数据真实性,并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20],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此过程中可由指导老师通过定期开组会的形式掌握学生实验进展情况,定期检查实验记录本,制订组内实验记录本记录奖惩制度,避免不规范现象出现。另外在院级科研管理部门可通过定期举行实验记录相关评比活动,设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优秀者给与奖励,对于不合格者则限期整改或给予通报批评等[21]。

4 提高医学研究生外文文献搜索以及阅读能力

在信息化科研时代,高效师生均可通过学校互联网数据库,免费获得所需外文文献。便利的众多数据库给予科研工作有力的支持,亦对科研人员的文献搜索能力、文献阅读能力有更高要求,其中文献的检索与阅读能力是研究生实验室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一项必备技能[22]。大多数医学实验室的研究生新生的外文文献的搜索以及阅读能力较低,尤其对于所需外文文献的知识点的抓取有待提高,导致学生更倾向于阅读中文文献,不利于全方面了解课题历史进展。因此需要加强研究生查阅外文文献能力,提高研究生外文文献阅读量,培养研究生阅读外文文献的兴趣爱好,提高其文献整理分析及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23]。通过多种举措,加强研究生文献获取与阅读能力,例如开设文献检索以及文献阅读课程,通过示范性阅读,传授学生在阅读英文文献中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定期组织文献阅读组会,如每周安排一名研究生讲解文献,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讲解文献,相互交流,即达到扩充知识的目的又能培养研究生文献查阅能力。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有利于研究生日积月累增加学术英文的词汇量,促使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阅读,既能通过文献阅读给予课题实验灵感又能为科研论文的写作打下夯实基础[24]。

5 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写作及学术会议表达能力

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考核目标中有一个重要指标即为科研论文的发表情况,其中又以SCI论文、中文核心论文以及统计源论文为主要参考指标[25]。发表医学专业的学术论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26]。学术论文的书写及发表目前存在多种问题,其中部分研究生没有正确认识学术论文的重要性,论文存在抄袭、拼凑、逻辑不严谨等现象,导致出现学术论文描述不专业、措辞不合理、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等问题[27],进而影响投稿与录用,甚至部分学生为了尽早论文见刊而发生的一稿多投等。故在医学实验室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通过开设英文论文写作课程加强研究生论文写作能力,掌握写作与发表技巧[28]。其次在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培养中,均通过开展学术会议以及学术讲座相关必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但在学术会议上作为发言者表达能力的培养还有所欠缺。在学术会议上准确、流利、有逻辑地展示课题进展以及结果的能力也是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的要求之一,因此应多开展研究生学术考核答辩相关活动,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在学术会议上对课题研究的讲解表达能力。

6 总结

医科院校的科研实验室是该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创建双一流学科、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支撑。规范且严格的医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在确保实验室安全有效的运行的同时实现医学实验室资源共享,达到全方面培养高素质医学研究生的目的,落实医学实验室规章制是研究平台的高效有序运行的保障,实验室管理者尽职尽责根据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顺利安全运行,科研人员以及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科研工作顺利、高效的实施。高效、安全、有序、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有利于整合高校优势实验资源, 促进高校教学和科研项目研究,进一步提高学校综合能力,而学校综合能力的提升又对研究生的培养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因此严格、有序、科学的的实验室管理对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积累专业知识储备,培养良好科研素养,激发科研热情等有更大的价值,最终达到为医学科研和(或)临床医疗事业输送高素质、社会需求型后备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仪器医学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医学的进步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食品检测实验室中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