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地区17例新冠肺炎病人中医治疗刍议 *

2021-01-03 16:05唐浩程曹雪张卫华蒲秀玲毛亚妮郭团茂马文娟
现代中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咸阳临床患者

唐浩程 曹雪 张卫华 蒲秀玲 毛亚妮 郭团茂 马文娟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3.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46)

新冠肺炎(COVID-19)是近期在全球广泛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乏力及肺部急性损伤为主要表现。该病严重威胁了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对国家经济建设造成极大的影响。此次疫情爆发后,作为咸阳市收治该病的市中心医院东郊分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医提出了“早期截断,以防传变”、“分期而论,三因制宜”、“分证而治,灵活加减”等一系列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疗效。截止2020年3月24日,咸阳地区新冠肺炎患者总数17人,治愈16例(其中1例复阳,已治愈出院),转院1例,治愈率94.12%。现将其该病临床特征及中医治疗策略归纳如下:

1 中医对COVID-19的认识

COVID-19属中医学“疫病”“温病”范畴[1、2],《诸病源候论》[3](隋.巢元方)言:“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研经言》(清.莫枚士)曰“疫者役也,传染之时,病状相若,如役使也。”指出疫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的特点,且患病者往往主症相似,病情凶险。《温疫论》(明.吴有性)记载“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的观点,明确说明了疫病的病因并非六淫之邪气,而是一种特殊的“异气”、“疠气”[4]。《瘟疫论》中言:“今感疫气者,乃天地之毒气也。”揭示了疫气属毒之本质[5];COVID-19发于冬季,咸阳地处西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干燥[6],故其邪气属寒。《伤寒溯源集》(清.钱潢)言“外邪之感,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通过审证求因可进一步辨出疠气之属性。本地区确诊患者临床多以低热,倦怠乏力,胸闷气促,大便不爽,舌苔厚腻等表现为主,这些表现符合湿邪为患,重浊粘腻,易阻气机的致病特点。在我们的临床观察中,患者早期多有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干、咽痛等症状,后期除上述症状外还多兼有微热,心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符合燥邪“干涩,易耗津液,易伤肺”的致病特点。

叶天士《温热论》中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脏居于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鼻为肺之门户,故温热邪气(含疠气)经口鼻入侵人体,必先伤及肺脏[7]。我们通过对咸阳地区17例患者临床症候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本病早期以发热、咳嗽、胸闷、气短等邪入肺脏之症为主。《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肺与脾胃在经络上相互联系;肺属金,脾胃属土,在五行上为母子关系;《素问》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在功能上又共同调节津液输布,故若肺脏受损,则必及中焦脾胃,出现脾胃受损之症。我们观察的17例患者多伴有恶心呕吐、倦怠乏力、便溏,苔腻等脾胃症状,符合其传变规律。

2 咸阳地区COVID-19特征

因区域特点、气候条件、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存在差异,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感染者所呈现的临床特征虽大多相同,却同中有异,故虽国家和各省市均有其诊疗方案和策略供我们参考,但把握住疫病的地域特征,才能使治疗方法更加精准,临床疗效更好。

2.1疾病初期,症状轻微 本地区17例入院确诊患者中16例经过了疾病的初期阶段,占总患者的94.12%,这些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咳嗽、恶心或呕吐、倦怠、乏力等症状,仅有1例行COVID-19核酸测定阳性而确诊,但无临床症状。从本病初期这些症状看,表现多较轻微。

2.2普通多见,重症较少 在诊疗的17例患者中轻型1例(5.89%),普通型14例(82.35%),重型2例(11.76%),无危重型。可见咸阳地区的患者以普通型多见,重症较少。此可能与患者发病年龄较轻(平均39.70±11.16)、原有基础疾病少(23.23%)、咸阳抗疫排查严格和及早进行正确的中西医结合干预等因素有关。

2.3病程始末,均有湿邪 本疫毒的显著特点是17例患者均为“寒、湿、燥”三邪相杂侵犯人体所致。由于患者个体体质(阴虚、阳虚、痰湿、湿热、气虚、瘀血、气郁、特禀和正常体质)[8]不同,加之“寒、湿、燥”三邪侵体偏重有异,随着病程的进展和治疗措施的实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就“寒”邪而言,有10例患者持续时间较长(6~8天),4例“寒”从温化。而“燥”邪表现为逐渐减轻乃至消失,唯有“湿”邪存在于本病的自始至终。我们诊疗的患者中发热者14例(占82.35%),平均体温(38.01±0.44)℃,这种低中热除因感受疫毒的轻重外,多与湿邪有关。在疫病传变过程中,其湿邪的来源,一方面是由于疫毒本身夹有湿邪;另一方面,疫毒累及于脾,致脾失运化水湿,水湿内生。这样,疫毒外湿与内生之湿相合为病,故临床多见胸闷气短、恶心呕吐、倦怠乏力、便溏,苔腻等水湿困阻,三焦气机阻滞不畅之症。由于湿邪具有重浊粘腻,阻碍脾胃和阻遏阳气的特征,碍脾则运化失司而见纳差,阳气被遏而见身热不甚(不扬)之湿被热蒸、热被湿裹、湿热交阻、留恋不解之征象。

3 中医治疗策略

在治疗方面,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四、五、六、七版)》[9-12]及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二版)》[13],结合咸阳地区COVID-19特征拟定了针对性较强的中医治疗策略(或称为方案),在该方案的干预下,17例中除1例因年龄较大、病情严重转院外,其余16例均治愈。

3.1早期截断,防止传变 传染速、变化快是本病的显著特点,在其治疗过程中,抓住病机传变的特点和病理变化本质,及时采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止疾病突变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的重要保障[14]。COVID-19应及早截断,以逐邪为第一要务,治疗上可采用解毒、祛湿、泻下、通阳等多种方法,尽可能地阻止其传变,正如《温疫论》言:“大凡客邪贵乎早逐……病人不至危殆……欲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耳。”

3.2三因制宜,灵活加减 中医治疗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15-16]。在诊疗过程中既要把握COVID-19的共性特征,体现中医治疗的原则性,亦要注重其时间、地域和个性特征而施治。COVID-19发生在冬季,本病初起多表现为恶寒发热的肺卫表证,用药应以辛凉类为主,此为因时制宜。咸阳地区位于东经107°38′至109°10′,北纬34°11′至35°32′之间,系高原之川地,2019年年底至2020年春的总体气候偏旱,但由于近年引流黄河之水灌溉和井水的开发利用,与往年相比,燥湿相兼。故治疗中应处理好燥与湿的关系,常佐以玄参、麦门冬、沙参等药以滋阴润燥,佐以藿香、苍术、白术等药以燥湿健脾,此为因地制宜。我们在治疗过程中,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和体质特点用药,如体质偏虚弱者,治疗上佐以益气扶正之中药,如黄芪、党参等;体质偏热者,治疗上佐以清火、生津之中药,如北沙参、菊花等。此外,因老年人脏腑功能偏弱,正气偏虚,故病多呈现虚实夹杂之象,治疗以攻补兼施为法[17],同时也应关注其基础疾病的治疗,以防其病情恶化,从而突出了因人制宜的原则。

3.3分期而论,分证而治 我们对COVID-19制定的治疗方案重点是辨证论治。临床中根据患者不同的症情,症、舌、脉合参进行中医辨证,随之给予个体化治疗方案。将COVID-19分为6证(湿毒郁肺证、疫毒闭肺证、气营两燔证、内闭外脱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论治,做到了分期而论,分证而治。

3.4固护正气,惯穿全程 《灵枢·百病始生》曰:“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德,乃客其形。”明确指出人体正气不足,则邪毒趁虚而入,疾病乃发[18],说明固护正气至关重要。从辨证而言,寒湿郁肺、疫毒闭肺可兼脾失健运,治疗上佐以益气健脾之品,如黄芪、党参、炒白术等。气营两燔、内闭外脱兼有正损欲脱,故在祛邪开闭的同时佐以扶正防脱之品,如人参、附子、肉桂等;疫毒闭肺、气营两燔可兼有气阴两伤,故在治疗时佐以益气养阴之品,如西洋参、天冬、麦冬等;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型中正气已虚,邪将尽,应在扶正的同时勿忘清除余邪,正合叶天士“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之意。

3.5调畅情志,治神动形 在COVID-19的影响下,患者多有焦虑、悲伤、抑郁等异常情绪,这些情绪表现均不利于治疗和康复[19、20]。正所谓“形为神之体,神为形之主”。疫邪不仅损害形体,又可导致情志异常,反过来情志异常又会进一步加重形体损伤。故我们在治病的同时注重心理的调节,用医生语言疏导法结合患者适宜运动以及静坐、静卧法等自我调解法,安神定志,调畅情绪,清净精神;在治疗方药中加入柴胡、郁金、香附等疏肝解郁,理气安神之品。有的患者还给以针灸、推拿等方法调理情志,以达“精神内守”之状态。

3.6出院指导,愈后防复 根据国家卫建委和陕西卫健委的要求,我们对出院的患者坚持定期随访(2周、4周),了解患者预后情况,指导其康复。临床中发现大多患者在痊愈之初,气阴尚不能完全恢复,亦存在正虚邪恋之状,易受外界环境和生活起居的影响而复发,故在出院时给予相关指导。饮食上不宜过量、忌辛辣油腻刺激食物、忌过食海腥、生冷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正如章虚谷曰:“因食助气,则两热相合而复炽,故食肉病必复发,多食谷则邪遗留,必淹缠难愈。故当戒口,清淡稀粥渐为调养也。”药物上根据患者现有症状辨证遣药[21];生活上注意保暖和情志调畅。

4 小结

中医治疫实有上千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在COVID-19流行的新形势之下,只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其治疗中的优势,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陕西咸阳地区17例COVID-19患者的诊治进行了探索和规律总结,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以寒、湿、燥相杂的疫毒为病,湿邪贯穿始终,病型以普通为主,在中西医治疗中中医应尽早介入,分期辨证,并结合“三因制宜”、扶助正气而施治,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今后该病的治疗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咸阳临床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2020年来多名新冠患者隐私遭泄露 患者隐私应如何保护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咸阳
沐猴而冠
咸阳值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