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探讨

2021-01-03 18:07
课外语文 2021年36期
关键词:学科中职教材

张 奕

(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6 )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每个学段都必须学习的重点内容,在中职教育中,语文常常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中职学校作为职业类学校,其教学重点多为实践类的操作技能,语文作为人文社科类的学科往往难以受到学校重视,并且学生也普遍认为语文的学习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并无直接帮助,也较为轻视,最终导致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因此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化改革势在必行。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我国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教师在针对这部分学生开展教学时仍然持有传统中职的教学观念,片面地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读书识字,将语文仅仅作为一项识字工具进行教学,然而中职语文教学早已脱离了单一的读书识字阶段,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等多方面的责任。教师如果一味秉持着传统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势必造成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下降。对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许多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都较为落后,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带领学生机械式地学习教材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强迫学生完成语文学习,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真实掌握情况也常常不尽如人意。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社会竞争的加剧即使在专业技能上表现较好的学生也难以拥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而落后的语文教学也难以在综合素质方面给学生提供较多帮助,中职学生的发展受到更多限制。

(二)教学定位不够明确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操作型人才的专业学校,其整体的教学规划基本围绕专业技能开展教学活动,过去衡量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人才竞争力更多是以专业技能的掌握为主。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持有高水准的专业技能已经不再是提高社会竞争力的关键,而是对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更为看重。在这种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就更加重要,但是在调查中却发现中职学校对语文教学的定位不明确,例如中职学校受限于其办学特点,因而招收的学生普遍文化课成绩较差,很多学生在文学素养乃至语文的基本功上都较为缺乏,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觉得学生的语文功底较为薄弱,不想花更多时间帮助学生重新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目标设计以及教学任务的安排更多浮于表面,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就导致中职语文教学的随意性被扩大。另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也忽略了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缺乏和中职教育的特色结合,导致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和其他科目的教学存在割裂,继而对中职语文的教学质量带来更多负面影响。

(三)学生缺乏学习意向

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其在生源质量上和普通高中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学生在文化课方面的表现较差,并且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中职学校也不同于初高中有较为严格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氛围与初高中相比更加宽松,这些都导致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始终难以得到提升。语文教学作为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著名文学作品的学科,在教学上不像理工类学科有明确的评定形式,因此构建高效的中职语文课堂除教师付出精力外,还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然而在针对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当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存在误解,相当一部分学生片面地认为学习语文只要能够认字读书即可,并不重视对文学内涵的学习,并且大部分学生认为中职学校的学习重点在专业课程上,语文这种公共基础类的学科对自身的帮助不大,因此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也较为松懈。部分学生平时就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加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在交流上依赖智能电子设备,对字词的书写和使用更加忽视,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目标,继而影响其在中职语文课堂上的表现。

(四)教学没有得到重视

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性较强的办学场所,其教育体系更多以技能教学为核心,并且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经过三年的学习后就可以步入社会参与相关岗位的工作,对并无实践基础的学生而言三年时间并不长,这也导致中职学校在教学安排上较紧凑,语文这类公共基础科目自然在教学空间上就被一再压缩。通过对中职学校教学情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在中职学校中语文教学如今更多处于从属地位,部分教师由于语文教学的课时安排被一再缩减,语文在整体教学规划中始终得不到重视,对教学钻研也就逐渐松懈,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模式落后的情况时有出现,学生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预期的教学效果也就始终难以达到。

二、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方向

(一)教师的专业化要求

前文提到中职学校在整体教学中具有职业化的特色,因此在教学中也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服务功能,在这种背景下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就要重视改变教师教学观念,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服务意识,要认识到语文作为公共基础学科,其为专业类学科的服务功能。虽然语文作为人文社科类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相差较大,但是也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准。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在专业知识上的储备和技能练习,例如在针对导游和文秘类等专业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掌握一些和该专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师也要对该专业的近期发展动态有所了解,明确该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区别地对不同专业在职业素养上的不同要求进行重点教学,比如贸易专业更加强调沟通和组织能力,旅游专业则更加强调人际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等。

(二)教材的职业化要求

中职语文教学在教材的使用上也要加以注意,教材不仅要能够保证语文教学质量,还要能够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及学生专业特色。中职学校的教材选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在选用教材时不仅要重视对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还要加强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例如学生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必备的精神品质,如诚实、自信等。专业教材要能够体现该专业的职业特点,要把语文的学科内容和职业特点相结合,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专业思想,这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改革方向。例如在对饮食有关的专业进行教材选编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文补充教材的选编,比如中国饮食文化的南北方特点,又或者是宗教饮食文化带来的影响,还有历史名人在饮食文化中留下的足迹等,通过这些文章的选取,学生对我国的饮食文化发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这些相关文章也大大提升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专业性的语文教材和普适性的教材结合中,中职学校的语文教材还应该彰显出职业院校内不同专业的办学特点,以达到教材在普适性和专业性上的统一。

三、“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专业化

教材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素材,前文提到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所致,中职学校普遍招收的都是文化课成绩在中游以下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不仅文化课成绩较差,在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意识上也缺乏较好表现,甚至很多学生还有逃避乃至厌恶学习的倾向,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根据所教学科来制订教学策略,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策略。语文本身不仅是一门人文类学科,还是一项应用型技能,其在人文性和实用性以及文学性上的特点都值得教师进行深入研究。所谓“面向职业”的中职语文教学首先要在教材上进行深入挖掘,过去在传统中职语文课堂上,部分教师更多的是将教材内容一板一眼地呈现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浅显,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且教材中的隐藏内容也没有显现,导致语文教学始终难以和职业特色相结合。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心灵的歌吟》中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可以通过加深对课文的挖掘以带领学生体会祖国的大好河山,对旅游类的专业而言,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自身专业的职业认同感,继而贴合“面向职业”这一语文教学理念。

(二)把握改革方向,贯彻职业化理念

过去传统中职语文教学受限于学生质量的差别,教学效率普遍较低,为了按时完成教学规划就不得不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学无疑就成了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也与中职学校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育理念相违背,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明确语文教学的职业性,要认识到语文这一公共基础学科为专业类学科服务的性质。在对职业类学校的学生调查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入学时对社会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对各行各业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在专业选择上往往具有从他性和盲目性,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常常陷入迷茫,因此语文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改革中就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在职业化上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项脊轩志》和《师说》等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在带领学生对人物进行深入了解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优秀的品行,继而对职业素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语文历来在学校教育中的定位就是以背诵为主的学科,因此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往往也是学生轻视语文,对语文的学习无所谓的关键原因,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习得的往往只是理论知识,对语文的实践性较为忽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科都是围绕着学生所选专业进行教学,不同学科的教学规划也大都以实践活动来展开,要想加强中职语文教学的职业性改革,就必须对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加以贯彻,以期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继而帮助学生找准专业技能的应用方向。例如教师可以进行对职场的访谈这一活动设计,通过和职场人物的直接对话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立体的岗位知识。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要平均具备不同性格的学生,以避免小组成员在访谈活动中过于腼腆,同时由小组内部自行确定访谈领域和具体访谈对象,在制订好访谈纲领后有序地开展访谈活动。为了确保每个小组都保质保量地完成访谈,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在访谈结束后撰写一份访谈总结,由每个小组的代表在班级内进行心得交流分享,最后由教师对优秀的访谈报告予以表扬并作为模板在班级中展示,以激励其他学生不断进步。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对所选职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消除学生的迷茫感,还能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帮助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更加坚定。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向职业”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点改革方向,是提高中职学校社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学校首先要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继而在改革方向和改革内容上加以明确,加强对中职语文教师的培训,才能进一步落实改革的具体措施。过去中职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过于边缘化,导致在教学内容上流于形式,不仅对人才培养起不到较大作用,还难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未来职业化的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的改革方向,不仅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学价值,还要突出学科的人文情怀,明确改革目标,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为培养更加高质量的职业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学科中职教材
【学科新书导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