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对策

2021-01-03 18:07王晓霞
课外语文 2021年3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养语文

王晓霞

(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中学,甘肃 陇南 746000)

引言

在高中语文的教育中,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重点项目进行推进。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高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本文立足于教师与学生两个主题,从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的意义和组织策略展开。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很好地跟上时代的发展,停留在传统的教学层次。学生无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更多地采取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进行练习题练习,最后再接受考试考核的传统方式。在教学、练习、考试的过程中,学生都被动接受。有效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入手,以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入,以图像化或简单的思维导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现课程内容。枯燥呆板的课程教学必然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而缺乏思考的课程将会导致学生思维受到局限,无法向更复杂的问题发出挑战。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都还未认识到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意义,教学观念落后,只重视知识而没有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形成应有的底层逻辑。另一个方面,师生的互动就仅仅停留在讲授、练习、考试方面。这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把握,也不利于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严重缺失。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程的教授主要包括学习的目标、学习的重点以及学习的难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要求学生能够在课前进行自主的书本预习或与学生进行探讨,在课程学习中进行基础知识应有的学习,在课后完成相关的语文习题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僵化,不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探讨,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会缺乏对所学知识更深程度的理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对学生来说,局限了他们的综合思考能力;对教师而言,大多数教师未能认识到,他们应该培养的是具有综合学科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的学生,而不是只做到课程知识的传授。

语文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内容大多与人文价值理念有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进行人文思想渗透,向学生传达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并不只是语言课程教学,而是需要进行文化价值传播。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会认为学生价值观念教育应该放在专门的思想教育课程上进行,而不应该占用语文课程的时间,在课堂上仅仅讲授语文知识,而不关注学生的素养。显然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学生在进行语文课堂学习时,除了对基础的语言知识有所了解外,更要通过课程的学习来了解我国优秀的价值文化,在此过程中进行自己的理解,并能够通过语文来对自己的价值理念进行表达。

语文课程的讲授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语文教学不能过于关注教学的实用性而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育。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应体悟我国优秀文化,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新课改下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融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合作学习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外,还能提高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育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应该是具有人文底蕴精神、科学精神,能够学会自主学习、进行健康生活、对他人和社会具有责任担当、具有实践创新的优秀的全方位发展的学生。就语文这一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四项能力。一是语言能力。即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来理解与表达观念和情感。二是文化意识。对我国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优秀价值文化有所认同。三是思维品质。即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与运用表现出来的创新、批判、逻辑分析等心智特征。四是学习能力。这是学生能够更上一层楼的发展条件,要求学生积极运用语文知识,不断地学习,追求更高效率的学习。学生从该课程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底层逻辑,形成看待问题特有方式。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生活中,他们也能够运用这种能力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这正是基础教育应该达到的目标。合作学习过程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符合当下时代的核心素养培养理念。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激发自己的兴趣,他们将对这一课程的学习更具有积极性,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大家互相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听取他人的观点意见,充分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是一味地被教师引导。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分享感受、换位思考、情境模拟等一系列互动真正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在合作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信息传播范围越来越宽,许多信息开始暴露在人们眼中,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学生如何从中选择正确的信息,摒弃有害的信息,对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行塑造,一直是教学应该有的目的。在高中语文课程教育中过于重知识轻素养,导致师生在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都只关注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素养的培育,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而学生也没有在课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依照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将学生的素养培育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新课改下的农村语文教学应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真切地了解到他人的想法与感受,明白个体之间不可避免存在差异,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共情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

(一)划分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大家一起讨论难免出现混乱的现象,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让各小组内部进行合作学习,一方面维护了课堂秩序,另一方面也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在每个学习小组中可以由小组内部成员自行选举一名小组长来维护小组讨论活动开展秩序以及收集整合小组成员的意见。

比如在对《氓》《采薇》这两篇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诗歌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可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两首诗描写的是男女恋爱,也可能是诗人对人生变幻无常的忧愁。在诗歌的创作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双声叠韵的手法,用来增强诗歌的音调和谐美,整体诗歌韵律优美流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为小组进行朗读,让学生在开口对诗歌的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美感,展开自己的想象,描绘那个时代中人们生活的画卷,从而提高自己对诗歌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除了小组内部的合作学习,教师还可以引导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各小组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并写在黑板上,接着向学生对《氓》《采薇》中的知识进行抢答提问,哪个小组成员抢答正确就为哪个组计一分,最后比哪个小组的得分更高。学生通过小组划分在竞争中合作学习,提升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

(二)通过信息共享合作学习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同,可能一些学生不知道的知识有另外的学生知道,每个人掌握的信息是不同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展现自己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个问题,让知道的学生进行回答,通过多人回答来完善问题的答案。

比如在对杜甫诗三首的教学中,教师不直接向学生讲述诗人杜甫的生平和所处时代背景,而是让学生自主将自己了解到的相关知识告诉教师,由教师写在黑板上。通过部分学生的回答与补充,黑板上呈现出这些信息——杜甫是唐代诗人,以诗歌闻名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期间遭到迫害,诗人平生的艰难经历;杜甫在早年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做出一番事业,最后无奈时局变化逐渐平息,后半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杜甫诗中有飘零之感也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诗歌一方面反映了诗人所见景物,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以及在壮阔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的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感,显出诗人的豁达情怀。这些都可以通过学生的信息共享展现给全班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学习思路,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与深思品质以促进合作学习

语文是百科之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与深思品质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与今后的人生发展都有很大的意义。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形成倾听的能力,对他人传达的信息进行准确的接受,经过自己的思考最终转化为内在品质。语文课程的教授更多需要教师讲解而非学生联系,这就对学生的倾听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深思,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与深思品质,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沉浸到语文的世界中,感受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活动,通过问答与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如果一整堂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话,学生难免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进行课堂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可以单独抽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需要让学生有倾听他人观点的耐心以及深度思考的能力。

(四)通过角色扮演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来理解一篇课文中蕴含的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人物受到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不同的人物面临不同的时代环境有不同的困境,会做出不同的抉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人物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进行分析,让学生多方面进行考量。在学生对书中人物进行价值观判断的同时,会引发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一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主要人物的行为方式进行分析,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假设如果他们是课本中的人物,在那种情境下又该做出怎样的抉择,面对危难的环境是否能够坚守本心,是否愿意牺牲个人利益而顾全大局。学生通过情境假设真切体会到课本中的英雄人物高尚的情操,了解到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价值关怀的学科,培养对语文学科的意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对《荆轲刺秦王》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找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荆轲、太子丹、樊於期、秦武阳、秦王等角色。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将荆轲刺秦王的来龙去脉生动展现出来。在角色扮演中要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突出荆轲的勇敢。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荆轲刺秦王》进行改编,假设荆轲等到了高渐离一同前往,刺杀秦王的结局会怎样。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 、结束语

合作学习是经过多年摸索被证实的高效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养成正确价值观念都有很大的帮助,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素养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