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1-01-03 18:07孙传香
课外语文 2021年36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利用阅读教学

孙传香

(日照市第三实验小学,山东 日照 276800 )

引言

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各个行业的进步,转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转变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也能够为学生整合更多的阅读教学资源,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促进了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未能把握教学目标,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体现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阅读活动是教师、学生、阅读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与互动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活动理解文本表达的内容,感受文本传递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实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发展。但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习惯于细致而耐心地讲解,或者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以讨论代替阅读,也有一些教师将情境创设、情境表演等多种手段引入阅读课程。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未能把握住教学目标而导致教学活动脱离目标本质,忽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学生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课程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导致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受限。

(二)过于重视综合拓展,忽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

对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学生通过阅读活动积累基础知识,掌握阅读方法,并且在阅读活动中逐渐培养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为后一阶段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实际上,大多数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过于关注综合素质拓展而忽视了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这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对词语的理解不够准确,语言知识积累不够,从而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做出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实现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步发展。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思路

首先,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融入阅读情境中,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的内涵,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师、学生、阅读文本三者之间的高效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学生更加完整地认识文本内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进行学习。

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当深入挖掘课程教学内涵,在此基础上实现课程教学模式与阅读教学目标之间的统一,根据课程教学培养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价值。同时,教师在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搭建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学生能够及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针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分享和交流,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更好地掌握学生现阶段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引导策略,从而使教学活动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再次,教师采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和阅读体验,并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这要求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语文阅读课程的热情,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从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最后,教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需要在顺应学生学习水平、思维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阅读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地探讨阅读文本中包含的深刻思想,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以阅读文本中的内容丰富自身的情感发展,促进自身的思维发展,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又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是驱使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关键,只有学生对阅读文本和阅读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自觉地进行阅读。基于学生这样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基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程教学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新奇的体验感下进行阅读,才能够有效提高阅读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内容大多拥有丰富的配图和丰富的画面色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这些图画和内容“活化”,将静态画面转换为动态图像,用这样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一种新奇的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小学语文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教师在课前导入阶段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课程教学中的插图,与金华双龙洞景区的视频资料结合起来,为学生制成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对本节阅读内容有大致了解,同时,这种新奇的方式也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阅读课堂效率

一节语文课程的时间只有40分钟,教师在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高效利用40分钟的时间,才能够使学生在高效率的阅读过程中既能获得基础知识又能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应用信息技术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课文中的语句、文字画面等阅读元素相融合,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使学生更易于理解阅读的内容。其次,教师还可以灵活地运用基于信息技术出现的一系列新的课程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基于信息技术出现的微课进行教学,借助微课教学方式,能够以短小精悍的视频内容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快速地突破重难点知识内容,进而有效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微课教学构建翻转课堂,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将自己未理解的教学内容反馈给教师,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划定本节课程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集中讨论,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同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以小学语文课文《牛和鹅》为例,教师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结合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为学生制订了课前自主预习目标:认识本节课程的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针对这样的课前自主预习目标,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了两组微课教学内容,第一组微课将本节课程需要掌握的生字词罗列出来,配以读音、笔顺写法,让学生根据微课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推送了第二组微课,这一组微课对课文进行了范读,教师则要求学生根据范读找出不理解作者表达的文章内容。利用这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拓展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能够实现课程教学方式的转变,更能够为学生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一些学生学习水平较高,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希望得到更多的知识,同样,也有一些学生身心发展滞后,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引导才能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基于这样的现状,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分层教学,这样能够使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小学语文课程《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在阅读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指导学生针对“恐龙是如何灭绝的”这一问题展开综合探索,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然后在兴趣小组中展开讨论,利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拓展,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增强获取知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使阅读教学由课堂转向实践,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也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更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四)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信息素养也是信息化背景下人们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对教师来说,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够利用各项互联网资源,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实施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资源,以及多元化的阅读教学策略中不断地提高阅读的效果。对学生来说,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从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具体来说,培养信息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利用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逐步实现阅读水平的提升。

以小学语文课程《爬山虎的脚》为例,在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了问题:利用信息技术从互联网中搜索资源,总结爬山虎有什么样的特点。在这样的问题下,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中一些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搜索资源,一些学生能够针对搜索的信息资源进行总结,最终由学生将这些资源总结成答案。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才能实现信息素养与阅读水平的同步发展。

(五)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教育教学应当生活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情境,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够将阅读中学习到的品德和思想实践于生活中,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能够在生活中感受美和发现美,从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这需要教师将学生的生活元素与信息化技术结合起来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阅读与感悟,达到提高阅读水平的目的。

以小学语文课程《祖父的园子》为例,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自己印象中的菜园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分享之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课文中描写的“祖父的园子”以动画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想象与作者的描写之间有哪些区别。有了这样的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而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转变了教师的课程教学方法,也丰富了教师的课程教学理论。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更能够实现综合素质的拓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既能够获得语文基本能力,也能够实现综合素质的培养。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利用阅读教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