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在教育信息化下的转变

2021-01-03 18:07
课外语文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中职教学方法信息化

任 雪

(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宜兴 21420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有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如何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加强相关研究,深入分析。中职学校管理者应为教师教学改革创造更多有利条件,逐步推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发展,不断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

一、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必然会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也会有意识地加强教学工作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社会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渗透,教育界也不例外,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表现出易上手、操作简单的特点,对教师来说,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能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对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长期是被动式灌输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将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形象、具体,枯燥的课堂教学会更加生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难点知识。这样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可实现学生更高效率的学习效果。另外,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增添课堂活力,让学生在更轻松活跃的环境中学习,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二、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教与学变革的制约因素

(一)教学理念制约

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对中职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更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当下,部分教师对教学理念还比较模糊,尤其还不具备借助信息化技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想法与能力。虽然部分教师已经开始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但未将其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研究系统性不强。虽然有些教师将PPT引用到课堂教学中,但是未对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很少开展问题导向教学活动,无法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还有部分教师在信息化技术教学中依然将自己放在主导位置,没有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已经成为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瓶颈,亟待突破。

(二)教学方法的制约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实行改革,不仅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推进的需要,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将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入融合。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无法创新性使用信息技术,没有将信息化+中职语文作为当前课堂教学的手段,不能大力拓宽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无法与课堂教学中开展的互动教学、探究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学习无法融合,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部分老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没有引导学生参与互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全面收集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影响后续教学的针对性。

(三)教学载体制约

要想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离不开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学平台做支撑。分析当前我国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虽然教育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但是结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分析来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一个完善的语文教学平台,教学平台功能缺失,没有一个完善的学习平台,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缺乏相应的资源体系、服务体系、管理评价体系等作为支撑。部分中职语文教师未将教与学结合起来,忽视了微课的作用,即使有部分教师将微课引进课堂,但也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工作,无法针对重点、难点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不能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目的。

三、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的有利因素

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除对口单招外并不存在升学的压力,这对中职语文教师来说,有着优渥的教学改革条件。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有着以下有利因素。

(一)更先进有趣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

借助教育信息化技术,发挥信息化在资源上的优势,将传统静态化的教学形式转变为新颖的动态教学,从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教师主动教转变为学生主动学,把单调、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新鲜有趣,引导学生积极去感受、去体会,学会运用知识,主动去研究学习问题,从过去被动学习的思维方式进行转变,加强多向化信息交流,接受每一个学生是接受知识、消纳知识的主体,又是发出知识的源头,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连接,帮助学生从生活走进课堂,又从课堂回归生活,使课堂教学进入更为活跃的教学境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更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与学习内容

在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给学生预留更多的时间,要求对问题进行整合,创设一个更加合理的教学情境,同时通过学习任务的合理分配,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学习资料,动手动脑。教学形式不再只是教师单调的讲授,还包括文字、图片、图像、音频等不同媒介的交互,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也得到了更好的改善,学生能够通过直观可见的形式开展学习,趣味性增加,还能依托学生喜欢的线上网络交流平台进行互动学习,让学生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交流能力都在一种更加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得到提升,更高质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更开放性的课堂与实践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不需要承担升学压力,教学内容对知识的系统完整性也没有很高的要求,更多注重的是将学生知识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因此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要强调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要立足课堂教学,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可以立足课本内容,引入更多更优质的教学资源,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来充实学生的学习,打造一个更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体。

四、教育信息化推动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一)不断创新教学理念

当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师对如何开展信息化教学,在思想层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不利于将课程知识内容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契合在一起。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就有意识地去使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将信息化教学理念融入课程知识教学。在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如何更好地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价值所在,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效互动。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要在课堂设计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群山起伏、赤红似火的景象有直观感受。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在文章中提到的地名、与人物相关的信息,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范畴,在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语文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如何去表达,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创新优化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有更好的结合效果。

1.构建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交互上的优势,营造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加强合作、不断互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比如在学习“口语表达,说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准备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从视觉上先行理解教学内容,后面的教学活动才会更好地开展。

2.打造多元+交互的网络学习模式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互动教学,实行小组合作;可借助微信群、QQ等线上平台引导学生开展线上互动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独立探究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够在技术与教学方法结合中不断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扩充语文资源库,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内容。比如在教授《雷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话剧表演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后再小组演绎,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让教学形式更加生动。

(三)不断完善教学载体

新课改要求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在具体教学创新汇总,要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善于借助计算机、手机App等渠道为学生打造更好的学习平台,设置数据分析、资源管理、评价等多种管理体系,在学习平台上要求所有教师与学生都要及时注册登录,为学生创设线上互动、自主学习的硬件。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等形式,将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小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研究,集中精力突破重点、难点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效率。比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设计微课帮助学生回顾散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散文常见的表达形式,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散文的对比,让学生熟悉朱自清的写作风格,更好地梳理文章脉络,总结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注重学生信息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进入信息化时代后,衡量人才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就是其信息素养的高低,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中职学校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独立思考,积极进行科学探索,为走出学校后的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注重引导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研究,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学会使用各种已有的学习资源,通过创建教学情境、实行发现式教学等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中职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知识储备站。

(五)不断提升教师信息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要想借助教育信息技术及时转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对语文教师个人的信息理论水平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都有着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信息理论水平,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教师在平常学习工作中注重学习,灵活变动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去影响、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够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使用与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在一起,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中职学校语文教师还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工作中,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不断摸索更适用于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提升中职语文教学效果与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要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就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大力提高课堂信息化建设水平,借助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改革创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水平。具体来说,中职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灵活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还要处理好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渠道与资源,不断推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中职教学方法信息化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信息化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