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语文学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2021-01-03 18:07李春香
课外语文 2021年3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核心阅读教学

李春香

(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江苏 昆山 215300)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形成的能够适应其自身发展的品格与关键能力,同时还应当符合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与传统的人才培养工作相比,核心素养更加重视和强调学生的个人品德以及爱国情怀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通过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首先体现出基础性特征,语文学科在小学教学阶段属于基础性科目,只有完成语文学习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素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其他课程,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其次,语文的核心素养还体现出动态性的特征,与其他科目教学不同,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才能够实现知识内化,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积累性和变化性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特征,而在小学不同的语文教学阶段,语文核心素养是不同的。最后,语文核心素养还体现出终身性特点,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乐观勇敢的生活态度,而这样的素养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1.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进而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并且能够将这样的理解应用在实践生活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

2.表达能力

除了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应该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阅读学习时有意识地积累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能够在写作时灵活应用好词佳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通过提问以及讨论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通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厘清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刻思考,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阅读理解以及思维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该重视差异性,给予学生不同的引导,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4.文化感受力

感受指的是通过外界刺激产生特定心理活动的现象,感受力指的是人对外界事物的敏感程度。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在教师的教学指引下,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感受力。学生感受力越强,吸收消化知识的速度也就越快,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感受力的提升,创建高效阅读课堂。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在学生看来比较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管我国素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运用于教育事业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但部分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并没有落实创新性教育,再加上自身专业技能的限制,部分教师都是以教材为主,在课堂中照本宣科,教师在很多文章教学过程中都只是按照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对文章生词进行熟悉与记忆,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但是面对文章中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知识,部分语文教师却抱着不重要的观点,忽略了对学生生活常识的引导教学,也不会把握实际,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导致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还是存在概念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更别说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了。没有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这样单一枯燥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导致语文教学效率降低。其次,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并不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认为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思维都是理科的教学任务,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并不关注学生思维的锻炼与提高,也没有多方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意识,这样一来,学生就只能一直处于课堂教学的被动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也无法实现与学生的共鸣,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创造开放课堂,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学生和教师都应该意识到不同思维的存在,这样才能从不同的思维中汲取有用的内容,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另外,求异思维强调突破常规思维与惯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面对不同思维的友好态度,并且能够接受不同的见解,利用他人的思维补充自己的思维。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开放阅读文本,鼓励学生在阅读之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实现求异解读。小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理解同样的文本内容时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对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不能强调理解的唯一性,避免学生形成趋同的恶习。反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理解角度出发解读文本内容,得到多样化的见解,为其他学生提供多角度思维,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路,形成个性化阅读认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还应该实现开放互动,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平台,鼓励学生在平台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也学会理性分析不同的观点。

比如,当教师在进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时,对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说:“该句描写了稻田花香的场景,农民在讨论今年是个丰收年,旁边是田间的青蛙在呱呱叫,一片静谧祥和的场景。”也有学生提出质疑,他认为“清风半夜鸣蝉”一句就说明此时已经是夜晚,因此农民应该已经休息入睡了,不会是农民在谈论。在表达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能够关注到不同的地方,进而提出自己的意见,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也能够自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具体情境,丰富文化体验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生动全面的视听氛围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还能够给予学生全新的情感体验,以这样的方式融入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进行《伯牙鼓琴》课文教学时,考虑到文言文的特殊形式,如果教师还是以灌输形式开展单一的教学活动,就会导致整堂课呈现出无聊、枯燥的氛围,学生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教学效率自然降低。此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与信息技术融合开展教学,利用动态的阅读形式引导学生的学习,并向学生展示“人生难得一知己,琴声只为酬知音”的主题与内涵。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筝名曲,为学生创建一个具体意境,之后再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开展自主阅读探究与学习活动,学生就能够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还能够感受到我国传统乐器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

(三)构建思维导图,完善知识体系

语文学习思维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阅读思维导图,并通过这样的形式开展群文阅读,加强学生对文章知识体系的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思维导图的应用则能够赋予学生充足的思想自由,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比如,以《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为例,其群文阅读的主题是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面对后续《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文章的阅读教学,教师应该采取思维导图的半开放式引导,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播放以上与文章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并为学生设计半开放的思维导图框架,让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后进行填写。学生在思考填写的过程中就能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而改写结局的环节更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优化课堂提问,拓展学生思维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才能正常开展阅读活动,因此,教师也应该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新阅读课堂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针对小说内容优化提问情境,扩大问题的涉及面,启发学生的阅读理解,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当教师在进行《鲁滨逊漂流记》文章教学时,就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形式让学生形成信息重组以及阅读材料延伸的能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完成课堂阅读之后,学生会初步形成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鲁滨逊,在意识到自己处于漂流险境时你会怎么做呢?”这样开放性的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活跃课堂氛围,在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感受小说人物的内心,加深对小说情节的理解与认知。

(五)引导批注阅读,促进自主学习

不同的学生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和思考,批注式阅读方法就是鼓励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希望通过自主阅读以及批注的方法,学生能够大胆表达和记录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知。批注式阅读方法的推行还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文本内容,进而体现自己的个性,对阅读内容形成更加丰富的认知。

比如,当教师在进行《宿建德江》诗歌内容教学时,要想加深学生对诗歌审美特点的理解,感知诗歌中意象以及语言的魅力,就可以通过批注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具体来说,可以让学生采用文字批注的方法将自己喜爱的字词标注出来,并写明自己喜爱的原因。完成自主阅读与批注思考之后,教师就可以采取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在增进学生互动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诗词审美的认知。批注式的阅读模式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自由,而小组合作讨论的模式则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小组内学生能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从他人想法中得到启发,并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创设开放课堂、鼓励求异思维、构建思维导图、创设教学情境等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树立学生的探索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核心阅读教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