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考

2021-01-03 18:07
课外语文 2021年36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语文

杨 艳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江苏 邳州 221300)

如今的教育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智”的发展,还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全方面多领域各层次的综合发展。而小学语文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基础性学科,还贯穿于其整个学习生活。然而,现如今的中小学虽说以生本理念为指引,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此,结合理念融合教学方式从而升级语文教学课堂很有必要。

一、概述

(一)生本教育

首先,这一观点是由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他主张以学生为本体的教育方式。这一主张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扮演主导者的角色而是参与者与引导者。同时,该理念也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动态,关爱学生,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幅提升,从而综合全面发展自身。

其次,生本教育还聚焦了学生心理方面的发展,其认为人的情感及知觉的发展比“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的学习更加基础。感知是人类精神生活拓展的重要起点和主要标志,因此学生学习的关键部分也应该是感知的发展,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知的形成。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读是指阅读教学,主要通过阅读文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吸收汲取文章思想及写作思路。写是指写作教学,主要通过写作训练来提高书面表达水平,练习表达思想感情,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不能分离,阅读是输入内化,写作是表达输出,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以读引写、以写反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读写能力。

(三)生本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意义

首先,生本教育强调学生的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这对小学语文教育而言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增加学生学习自信,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生本教育转变了以往教师的教学角色,使学生也参与到课程学习安排计划中。这一方式的转变促使教师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会结合实际结合潮流创新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阅读文章的过度引导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目标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发散能力。因而人们可以经常在小学语文考试中,看到类似于“请考生谈一谈对某句话的理解或者关于某一段中心思想的概括总结”的思维理解题,这就是通过试卷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在实际传授过程中,为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以及教师教学的简洁化,教师通常习惯于按照考试的要求讲解文章,这样就会存在也许教师对文章的理解并不到位,而只是按照考试标准答案刻意引导学生向标准答案看齐,学生对文章并没有深刻理解,只能囫囵吞枣地被动接受。

(二)对作文教学的浅显理解

部分教师将作文学习视为独立板块,没有将作文与阅读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对作文写作没有正确的认识及学习体系。在写作课中,一般情况下教师会给予学生写作背景、写作要求及写作题目,而学生对这种作文教学也摸不着头脑。这是因为教师对作文教学只是表面理解,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锻炼写作思路等。如此持续下去,学生对作文写作越来越消极,作文教学也就难以完美开展。

(三)断开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

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对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也缺乏认知,他们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开进行,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无法发散思维了解两者的内在关联。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看成两个部分就会导致在学习时的侧重点有所变化,有些学生甚至对作文学习不够重视,只是买一本《作文辅导大全》或《智慧背囊》,按照辅导书的经验思路进行改编训练。总之,在作文教学中确实存在问题,教师要根据问题具体分析,依照“生本教育”观念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造升级。

三、生本理念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运用

(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生本理念就是倡导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既是教学目标的提出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教育过程中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转变角色,注重引导及启发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要确立生本理念,让学生透过现象弄清语文学习的本质,多进行阅读和写作。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读写相结合,在提出教学内容后,让学生积极主动预习,主动了解学习内容并制定学习方案及目标。学生间互相交流想法与观点,最后让教师加以点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比如,在部编版教材中的《圆明园》与《木笛》两篇文章中,教师需简要解释两篇文章的背景,讲述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曾遭受的侵略与屈辱。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文章,感受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的坎坷曲折之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这一步骤只是完成了“读”的学习,还要将“所读”转化为“写”。阅读完毕后,要训练学生的感悟与联想能力。根据教材设定,教师可让学生再根据课本内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及《千里梦圆在今朝》,让学生写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学生根据自己对过往历史的理解加之所处时代的快速发展,发挥想象,填充内容,让内容充实具体,更富想象。

(二)读中学写,写中促读

首先,读写结合已经成为推进新课改各学科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综合来看,读和写是学生进行各个学科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读和写都被整合在了一起。其中,作为最早使用“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语文,将读和写相结合,读书过程中的批画、圈注、心得等,就是阅读过程中学生读与写有机结合的重要标志。

其次,教师在教授阅读与写作时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要使“读与写深度融合”“读中学写”,这既是一种学习过程,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第一,在阅读学习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所想所学进行再次重组建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再次接触这篇文章时会更好地理解文章架构、作者的写作思路,与作者产生共鸣且有所感悟。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中《蝙蝠与雷达》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观察周围生物并进行联系,观察有什么发明或者物件是与大自然的某些事物特性相联系的,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文章。随后,教师再对课本内容进行讲解。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崇尚自然、热爱生活,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第二,在阅读学习过程里,不能忘记读与写的结合。阅读可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而写作就是让学生自主实践。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也要时刻与“写”同步,真正做到实践对知识的检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的写作训练并不是大篇幅的主题写作,而是倡导为写作积累素材。比如,在阅读过程中的大量圈画批注,是对重点语句或者特殊句式的注意备注,为今后的写作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在阅读学习结束后,就是最重要的仿写阶段。学生学习完一篇文章最好也是最快速地理解文章思想的方法就是仿写。学生通过仿写文章架构、文章脉络以及文章主题,自行进行训练,然后再统一反馈给教师,教师再根据学生个性化问题对其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的写作不再困难。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缩写或者续写练习。缩写就是从原文出发根据故事发展逻辑及故事内核,缩减故事修饰内容,言简意赅地表达文章内容。续写,就是从原文出发,依照原文的思路,将原文故事继续延伸。例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中《牛郎织女》这篇神话故事时,课文一共分为上下两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毕后根据故事内容简单进行故事缩写。这种“缩写”练习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整合能力也能锻炼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再如,在学习阅读部编版教材《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 等童话单元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续写”练习,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散思维,按照故事发展逻辑续写出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

(三)教师丰富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性

首先,在生本理念指导下,是将以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因此,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创造性。基于此,教师在提升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从而提升写作水平。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及《寒食》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让学生自行收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资料,可通过海报展示或者图片解说等方式让学生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样就为书写以“家乡的习俗”为主题内容打下了基础,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次,丰富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文章所描绘的场景内容,使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中《火烧云》及《钱塘江大潮》课程中,教师可以与家长联动,组织学生观看日落时分的晚霞景象。学生感受作者文中关于晚霞的描述:“天空中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介绍一个景点”或者“推荐一个好地方”时有思路有想法。

(四)引导学生在课外也要阅读和写作

阅读和写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将其融入生活,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培养阅读习惯与写作习惯。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对课文学习更加深刻透彻。此外,“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使思想更成熟,语言更丰富,积累更多写作素材。而且,学生可以通过美文积累背诵大量优美词句,词汇量也会有所增加。古人所言“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都是通过大量阅读书籍背诵古文修炼而成的。在古人的学习方法论中读书即为背书,慢慢地就会写出好文章。

(五)创设有效合理的课堂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想要做事的最大驱动力就是兴趣,兴趣可谓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利器。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利用多元方式,融合各种因素,将写与读的课堂创设为有趣又合理的情境课堂。在情境课堂里每个人都是课堂的研发者与参与者,从而学生也可积极投身于创设情境,逐步掌握写作方法、写作思路、文章中心等内容,更好地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生本教育强调以生为本,这对学科教学有重要启示。小学生处于成长的飞跃阶段,教师只有通过生本理念来发掘每个学生的特质,使其成为教学主体,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此外,通过读写结合,学生可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及学以致用的道理。因此,小学教师在讲授语文时不仅要以生本教育为本还要将读与写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会起到1+1>2的作用。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