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中风肢体后遗症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探讨

2021-01-04 08:45沈旭杨俊杰周琴施乃贤孙建强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0年25期
关键词:后遗症肢体缺血性

沈旭 杨俊杰 周琴 施乃贤 孙建强(通讯作者)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康复医学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2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中医科 江苏 苏州 215000)

脑中风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且病情较为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类型,以脑部缺血、出血性损伤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由于脑中风病情发展急促,如果未给予患者有效的救治措施可能会发生较为严重的后遗症,例如肢体偏瘫,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死亡,目前在脑中风治疗中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一般情况下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1]。据相关调查研究数据表示,在缺血性脑中风肢体后遗症治疗中应用中医辨证以及西医治疗措施联合治疗能够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所纳病例选取区间为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纳入研究者为门诊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肢体后遗症患者,共计44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每组各占比例22 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所占比例是15:7,年龄纳选区间为49 ~79 岁,平均年龄值(67.68±4.28)岁,病程6 个月~8 年,平均病程(4.21±0.54)年;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所占比例是14:8,年龄纳选区间为47 ~80 岁,平均年龄值(67.89±4.19)岁,病程9 个月~8 年,平均病程(4.32±0.47)年。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措施,包括积极控制血压指标,改善血糖、血脂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内容,所用药物为瑞舒伐他汀钙片,药物起始剂量为5mg,每天服用一次,最大用药剂量不得超过20mg;阿司匹林用药剂量控制在0.1g 每天一次。

观察组患者以对照组治疗措施为基础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此次研究中所用药物为补阳还五汤,药方组成包含红花、川芎、桃仁、地龙各10g,赤芍15g,当归20g,黄芪150g,实施辩证加减治疗。对于下肢瘫痪的患者在药方基础上增加杜仲10g,牛膝15g;上肢瘫痪的患者需要增加桑枝15g,路路通6g;存在心烦易怒以及血压指标较高的患者增加钩藤、天麻各10g,葛根12g;对于便秘严重的患者增加火麻仁以及肉苁蓉各10g;针对并发失眠多梦症状者需要增加夜交藤30g,将所有药物用沸水煎煮,去渣以后取200mL汁液,分早晚两次服用,患者连续用药14天。此外对于言语障碍以及口眼歪斜的患者需要取风府、地仓、太阳穴、人中、哑门以及攒竹、下关穴进行针灸;对于下肢瘫痪的患者选择环跳、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委中穴、承山穴、太冲以及太溪和血海穴针刺治疗。而半身不遂者需要择手三里、合谷 、内关以及曲池进行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次留针30分钟,连续针刺治疗45 天[2]。此外给予患者对应的穴位按摩护理措施,起到改善血运、活血化瘀的效果,针对处于痉挛期的患者需要选择背俞穴自上至下按摩,改善周围血微循环。对于上肢瘫痪以及存在运动障碍的患者选择曲池以及内关应用指压法进行按摩;下肢障碍者取足三里、涌泉穴行针刺或者点按法,促进患者气血循环。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即表示为患者头痛、耳鸣、呕吐等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恢复至正常状态,患者生活能够自理;有效则表示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神经系统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患者部分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无效则表示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无改善现象,行相关检查与治疗前对比变化不明显[3]。

应用NIHSS 评分以及Barthel 评分对比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自理能力,NIHSS 评分范围于0 ~42 分之间,评价分值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反比关系;Barthel 评分总分值为100 分,评价分值与生活自理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统计软件包SPSS26.0 中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行t 检验,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评价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68.1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评估(例)

2.2 NIHSS 评分与Barthel 评分对比

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NIHSS、Barthel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 评分以及Barthel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见表2。

表2 NIHSS、Barthel 评分对比(±s)

表2 NIHSS、Barthel 评分对比(±s)

组别例数NIHSS 评分Barthel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2229.76±4.33 14.67±1.8244.27±4.63 72.42±4.31对照组2229.64±4.21 20.66±2.7644.38±4.88 63.06±4.57 t-0.09328.49820.07676.9888 P-0.92620.00000.93920.0000

3.讨论

现代医学理念表示缺血性脑中风存在短暂性缺血发作以及脑血管栓塞和形成脑血栓等不良现象,而从中医角度来讲脑中风是由于风邪入络、脉络空虚以及阳化风动、气血不畅对经脉产生阻滞现象而形成的,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后遗症,而中风后遗症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通俗来讲即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气滞血瘀痰阻,需要依照本虚标实的致病机制展开以补气活血为主要原则的治疗措施[4]。

此次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生活自理能力观察组较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析原因如下:此次研究中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药方中所含有的黄芪能够滋补元气,对改善微循环和消除自由基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脑组织细胞中的抗缺氧能力,进而起到增加脑组织供血量的效果;川芎、赤芍的临床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梗死部位缺血状态的改善,对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能够有效降低,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对改善脑血肿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促使脑细胞功能快速康复;当归则应用作用在于润燥滑肠、补血活血,在缺血性脑中风肢体后遗症治疗中能够有效降低纤维蛋白原,起到促进细胞解聚的效果;地龙的应用作用则在于解除痉挛,起到通络除痹的临床效果,有利于保护血管壁。与针刺治疗联合应用以后具有互补的优势,能够对大脑皮质起到刺激性作用,调节神经功能、能够促进脑细胞新陈代谢以及脑血液循环,进而帮助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快速康复[5]。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中风肢体后遗症治疗中联合应用西药以及中医辨证疗法具有确切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调整血脂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在应用期间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较高[6-7]。

猜你喜欢
后遗症肢体缺血性
春天的“后遗症”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肢体语言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肢体写作漫谈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