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论”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胸痛经验

2021-01-04 02:50杨昌河刘泽银苏子昂陈小光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7期
关键词:心痛五脏胸痛

杨昌河 刘泽银, 苏子昂 陈小光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广东广州 510120

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的重要有创治疗手段,由于其具有疗效确切及微创等优点,且得益于近年来胸痛中心建设、国家“分级诊疗”等改革的有效实施,PCI 得以迅猛发展并得到极大普及。而PCI 治疗后胸痛高发,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中医辨证论治有独特优势。临床中需充分发挥中西医的各自优势,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大家、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法”(Ⅸ-2)传承人、岭南邓氏内科流派学术带头人。在长年的临床实践中,提出了“寒温统一、五脏相关、心脾相关”等学说,其“五脏相关论”治疗心系疾病取得良好效果,该学术思想得到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传承并广泛运用,这其中,PCI后胸痛的治疗也颇具特色。笔者有幸参与学习,现将该经验介绍如下:

1 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论”

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有颇多“假哲理以言医道”的模式[1],是中医理论的特色之一。邓铁涛教授认为,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相较于传统五行学说,“五脏相关论”更为直接且更为符合临床实际。因而,将肝、心、脾、肺、肾五脏为核心的脏腑之间多维联系归纳称之为“五脏相关”[2]。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论述,如《素问·经脉别论》言:“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素问·玉机真脏论》则言:“五脏相通,移皆有次。”表明了五脏生理上的相互联系。《素问·气厥论》则论述了五脏病理上的息息相关,即所谓的“五脏寒热相移”: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再加上经络之间的相互延续,经别的表里相合,经筋、皮部的内外相应等,脏与脏、脏与腑、脏腑各系统、脏腑与外界组成了一个人体调节自身稳态的巨系统。他们之间的联系也让通过“两两相关”“一多相关”的子系统调控治疗疾病成为了可能。有部分学者将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论”初步分解为心脾、肝脾、脾肾、肝肾、肺脾两两相关的系统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4]。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心脾相关”理论治疗心系疾病取得较好疗效[5-8],在PCI 后胸痛的治疗中亦独具特色。

2 PCI 后胸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作为冠心病重要有创治疗手段的PCI 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在2017 年,我国大陆地区PCI 治疗病例增长率为13%,PCI 治疗总例数为753 142 例[9-10]。PCI 治疗能及时挽救患者生命,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预后。然而,有学者指出,约50%的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11-12]。有研究则在PCI 治疗后的长期随访中发现,术后第7 年胸痛发生率在10%左右[13]。西医认为其病因有精神紧张、机械刺激、支架反应等非缺血性因素以及慢血流、支架内血栓、血运重建不完全等缺血性因素两大类[14-16]。其病因较广,因此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欠满意,结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更好。

3 病机要点

3.1 基本病机

胸痛一症属于内经“心痛”“心痹”等范畴。《灵枢·本藏》中虽有“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之言,与仲景所言之胸痹不同,本篇不做讨论。与目前大多数医家认识一致,邓铁涛教授认为,冠心病之基本病机在于本虚标实[17-18]。结合《金匮真言论》“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玉机真脏论》“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邓铁涛教授认为,心属火,为阳中之阳,心搏停止,则神机化灭,故在心脏系统疾病中,阳气为其主要方面,轻则为气虚见证,重则有阳虚寒凝甚或阳气暴脱之危。在标实方面,结合临床,以痰证、瘀证为多,多痰瘀并见。

3.2 病理变化

论及虚实的先后顺序,邓铁涛教授进一步明确,先有虚,然后有实。本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或脑力劳动之人,精气耗伤,故多见虚证,气虚无以行血,则见血瘀,或因脾阳不足,饮食不节,酿生痰浊,痰浊、血瘀加重气虚、阳虚,本虚与标实相互促进,直至重病。究其根源,本虚为先,这也与《灵枢·口问》所谓“邪之所在,皆为不足……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的说法相合。

3.3 病因病机

PCI 后胸痛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邓铁涛教授强调,所谓本虚,指全身之虚,痰瘀也并非专指心脏,只因冠心病病位在心,以心虚邪实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虽症见胸痛,却并非病症全部。PCI 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手段,所谓“血实者,宜决之”,属于中医理论的“祛邪法”。然而,此法为局部之祛邪,并未改变患者全身本虚标实的状态。因此,邓铁涛教授明确,PCI 后胸痛应紧抓整体的本虚标实这一基本病机。基本病机确定,具体情况则有四:其一,局部邪胜而未尽,“不通则痛”;其二,祛邪而伤正,气血不和,“不荣则痛”;其三,金刃所伤,损伤局部,心虚则脏腑平衡破坏,受他脏影响(如“肝移寒于心,狂隔中”等);其四,局部邪虽暂去,却因整体病态,再次聚集于心,使心之矛盾突出,再次发病。在治疗上,邓铁涛教授则主张缓急有次、五脏相关、整体调节、内治外治并举的治疗方式。

4 治疗经验

4.1 急症胸痛

《素问·标本病传篇》有云:“夫病传者心病,先心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又云:“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邓铁涛教授认为,术后胸痛剧烈,多为正虚而邪气独胜于内,以痰瘀内阻为主要矛盾,兼有虚证。在治疗上,在不排斥现代治疗方法的同时,邓铁涛教授呼吁积极实行“中医急诊术”[19],主张予急服五灵止痛散(蒲黄、五灵脂、冰片等分为末,口服或舌下服),取失笑散“治心腹一切诸痛”,合用辛香走窜之冰片,开瘀闭而止痛;痛甚者,亦可加云南白药之保险子及田七末[20]。以痰证为主者,用礞石滚痰丸。胸痛而四肢厥冷,颇有阳脱之危者,急用独参汤、四逆加人参汤等。外治方面,创立冠心止痛贴(川芎、冰片等),外治于心俞、膻中、虚里等穴,取得了良好效果[21]。而胸痛见厥证者,邓铁涛教授主张用“点舌法”开窍醒神,用温病三宝、苏合香丸或含有冰片、麝香等丸散点舌[22]。这也就是《灵枢·五邪》所说的“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其枢也”。

4.2 非急症胸痛

4.2.1 基本治则 《黄帝内经·厥病》有云:“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难经·第六十难》则说:“其五脏相干,名厥心痛。”论及五脏皆可致心痛。《素问·缪刺论》又有邪客经络而心痛的说法:“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邓铁涛教授认为,PCI 后胸痛虽病程不一,病因多端,但其病机总不离“本虚标实”“五脏相关”的基本框架,治疗要点则在于以心为主,依五脏特点的不同进行调节,尤以调脾治心为要。在分型方面,邓铁涛教授主张分型不宜太杂,抓住一两个主型,其余做兼证处理[23]。

4.2.2 本虚治法 回归具体治疗,补益之法多用在术后初期,此时气血不和为主证,临床表现以虚证为主,虚则以心气、心阳、心脾两虚、肝脾不和、心肾不交为多,故应补多泻少,却不可纯补不泻,宜酌加豁痰祛瘀之药。治宜四君子汤合用温胆汤。气虚者,重用黄芪,可至60~120 g,结合岭南地区特性,邓铁涛教授善用广东地区五爪龙代黄芪;气虚甚者,可另用高丽参、吉林参煎服;偏血虚,用当归补血汤加淮山枸杞等,补阴多以生脉散加沙参、玉竹、二至丸等,此补之常法。至于阳虚一证,邓铁涛教授认为“壮火食气”,不可久服肉桂、附子之类,多以通为补,通过治标实现。

4.2.3 标实治法 治标则在痰与瘀,所谓“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崇尚益气除痰、调脾护心法,补泻合用,以温胆汤化裁而得验方。具体为去原方最重的生姜以减其“温胆”之功,加党参益气,再者,枳实易枳壳,橘红易陈皮,使理气不破气、不伤阴。全方平和而补泻兼施,邓铁涛教授认为可长服久服。偏于瘀者,则加田七末、豨莶草或失笑散,瘀重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偏于痰则加山楂、首乌或导痰汤,亦可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此治标之法,随证灵活运用,总不离乎益气除痰总则。值得注意的是,治标而虚证不显时,邓铁涛教授用参多不超过18 g,以防本末倒置。

五脏各有特点,治疗亦可各有侧重,肝旺者,加草决明、钩藤、赭石、牛膝,或用邓铁涛教授赭决七物汤;肾阳虚者,亦可用肾气丸;肝肾阴虚者,可用邓铁涛教授肝肾双补汤;偏于肺虚,则用炙甘草汤、六君子汤等,各随证治之,不再赘述。此外,邓铁涛教授强调无论外治、内治之法,根源仍在于其身之虚,皆应注重整体调节,树立“治未病”思想[24-25],邓铁涛教授本人也是这样实践的。而在PCI 治疗后胸痛的患者中,除去医疗手段外,仍可通过规律的饮食、作息,适度运动、呼吸吐纳以及八段锦[26]、太极拳等养生运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5 典型病例

患者,男,51 岁,2014 年3 月19 日因“反复胸闷痛1 月余,加重5 h”入住广东省中医院,患者胸痛彻背,疼痛剧烈,伴气促,烦躁。查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ST 段抬高,经绿色通道送介入室行急诊PCI 治疗,术中完善冠脉造影提示右冠近中段完全闭塞,前降支中段狭窄约为60%,回旋支中远段狭窄为50%~60%,于右冠植入药物洗脱支架2 枚。术后患者胸痛即缓解,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琥珀酸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但患者胸闷痛反复,术后2 d 内复查心电图ST 段回落,心肌酶逐步下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稍缓解。考虑患者术后胸痛缓解后再反复,结合临床,排除再梗可能,遂请邓铁涛教授会诊。刻下见:心前区疼痛,疼痛部位与术前不同,精神疲倦,时时欲睡,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以夜间为主,伴咳嗽,咳白痰,可平卧,四肢偏凉,纳眠欠佳,舌体淡暗,边有齿痕,舌下络脉迂曲,苔白腻,脉沉细,尺脉重按无力。中医诊断:胸痹(阳虚痰瘀阻络)。先服吉林参6 g(另炖),合蒲黄5 g、五灵脂5 g、冰片0.5 g 冲服。后予处方:熟附子6 g、橘红6 g、法半夏10 g、竹茹10 g、枳壳6 g、茯苓12 g、炙甘草5 g、党参15 g、丹参12 g、毛冬青15 g。服本方3 剂后患者无胸痛,不必服用硝酸甘油,仍偶有胸闷,舌暗红,苔白微腻,脉沉。予改橘红6 g、法半夏6 g、竹茹10 g、枳壳6 g、茯苓12 g、炙甘草5 g、党参15 g、五爪龙30 g、丹参12 g、稀莶草10 g,服用7 d后诸症好转明显,嘱坚持服用1 个月。

按语:本案患者为PCI 治疗后,阳虚兼有气虚,加之痰瘀阻于心脉。胸痛虽不剧烈,但患者胸痛频发,需服硝酸甘油方可缓解,考虑患者阳气不振,气虚推动无力,宜先治其标,予吉林参大补元气,配五灵止痛散之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冰片辛香宣通,三药相合,功专活血化瘀,辛通开闭以治标;此治标之法虽可恢复胸中阳气,但不宜久服,需标本同治以长治。查其鼻准色黑,尺脉弱,四肢厥冷,《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所谓“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金匮要略》言“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加之患者夜间加重,皆与阳气不足相关。故治以附子、半夏为君,附子振奋阳气以治本,半夏除痰以治标,两者补泻相合,共为君药,配党参益气,枳壳、橘红理气除痰为臣,是为“益气除痰”之法,而痰瘀常互为因果,加丹参、毛冬青活血通络,用竹茹反佐诸药之燥,配茯苓、炙甘草顾护中州脾胃,取“心脾同治”之意。二诊患者症状好转,纳眠改善,阳虚症状缓解,乃因“壮火食气”,桂附之品不可久服,去附子之温燥,去毛冬青,半夏减量以减治标之力,加五爪龙益气,豨莶草祛湿通络,性味平和,可久服以达祛邪扶正之功。

6 小结

PCI 是冠心病重要的有创治疗手段,术后胸痛原因繁杂,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论”是基于五行学说发展而来,提倡“治一脏以调四脏,调四脏以治一脏”的整体治疗理念,用于治疗PCI后胸痛效果确切。邓铁涛教授明确本病本虚标实、先虚后实的病机特点,倡导中医急诊术治疗急症、五脏相关、调脾治心、痰瘀并疗的治疗特色,宣扬内外治并举、防治病同重的理念,并创立众多经验方指导临床,颇有成效。

猜你喜欢
心痛五脏胸痛
秋日的花
失眠与五脏
有些胸痛会猝死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心痛不如行动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心痛的感觉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胸痹心痛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11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