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式阅读的幼儿数学认知发展研究
——以绘本《点点点》为例

2021-01-04 08:31覃若男张婷曌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点点绘本空间

覃若男,张婷曌

(1.西藏大学 理学院,西藏 拉萨850000;2.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510631)

绘本以其独特的文字与视觉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成为公认的适应于儿童阅读的书籍。绘本的游戏性和教育性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及心理特征,在幼儿发展早期能够提供独特的教育形式,因此绘本在幼儿的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和实施的要求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1]。绘本就像是幼儿与数学之间的一艘小船,或者说某种中介,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幼儿头脑中的认知结构[2]。幼儿通过这种中介进行活动,在一系列感知活动中不断积累感性经验并且逐渐习得数的概念及大小、空间等概念,所以绘本对幼儿数学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利用价值。本文从绘本的数学教育价值出发,分析了法国作家埃尔维·杜莱的绘本《点点点》(蒲蒲兰,译.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8)在感知、理解数及数的大小、感知空间方位关系、发现排列规律三方面的数学教育价值,以及在构建儿童数学认知上的功能。

1 绘本的数学教育价值

1.1 数学教育启蒙

学前儿童的数学学习处于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并不要求幼儿掌握大量数学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情感。然而,实际上我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了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3]。当然,这一现象也与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很多中国父母很早就会教孩子数数字,在幼儿的头脑中没有数的概念和相应认知结构的条件下,孩子很难记住一连串的数字,或者只是记住一连串不理解的符号,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扼杀数学的萌芽,无法为儿童提供数学的启蒙,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幼儿的数学教育过程中,要以幼儿的认知接受特点为依据,通过绘本渗透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积累数学经验[4]。

1.2 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需要培养的,是否具有数学思维是衡量数学能力的表现之一。早期数学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5]。发展儿童的数学认知,最核心的就是发展儿童的数学思维。幼儿的各种感官在这一时期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大量的活动对他的感官进行刺激。蒙台梭利的游戏观对于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游戏能够让幼儿投入到各种动作指示之中,每个指示会产生相应的动作、结果,幼儿在动作和结果的链接中习得经验,并在之后的活动中表现出迁移的现象。在各种习得经验的共同建构下,儿童的思维、动作活动会趋向于更加灵活,并表现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的理解力和行动力。绘本具有与游戏相似的特点,但是绘本相对于游戏来说,身体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绘本更注重的是在愉快的环境中对脑中的思维进行训练,所以将绘本与游戏结合,使绘本具有可操作性和趣味性是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1.3 数学情感教育

最成功的幼儿数学教育就是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对数学充满兴趣与渴望的种子,这是幼儿在其之后的发展中能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毋庸置疑。绘本是孩子的图书馆,在这里图画取代语言文字成为孩子的语言世界。“绘本是图、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关系,图文互补,图文合奏,相互衬托,营造出整个绘本的感觉”[6]。幼儿正处于直观思维阶段,而绘本的特点就在于能够直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够在绘本的图画阅读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以及重要性[7]。这才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要落脚点。

2 在互动式阅读中构建数学认知

为什么幼儿对于游戏不会感到无聊? 因为游戏让孩子所有的感官都参与其中,如果幼儿在阅读中体验到丰富的互动活动,那么阅读能够给予儿童更多的感官训练和快乐的情感。在这个时代,科技的发展对传统图书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结合现代趋势创造出充满新鲜感的图书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由埃尔维·杜莱创作的《点点点》就是一本具有互动性的绘本,它更像一本可以“触屏”的电子书,因为《点点点》能够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到游戏带来的操作性和互动性,能够让幼儿的眼睛、双手和内心都有着最新鲜的体验,这种互动式的阅读带给孩子的欢乐可以被泛化为学习兴趣,同时,《点点点》一书中渗透了数学知识,对幼儿数学认知的培养有巨大价值意义。好奇心与求知欲,是幼儿积极探索未知事物的动力,如果绘本能够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那么它将成为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2.1 感知、理解数及数的大小

感知、理解数及数的大小是儿童习得数概念的具体表现,儿童从数概念开始认识世界,发展逻辑,发展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水平[8]。数概念对于其他认知发展具有严重影响[9]。《点点点》是由图画和少量文字组成的,所有的图画都是由红、蓝、黄三种颜色的点组成(本文展示的图片中,红、蓝、黄分别由黑、灰、浅灰展示,下同)。绘本的第一页只出现一个黄色的点,此页下方文字指示幼儿:“按一下这个点,翻到下一页。”这时第二页就会出现两个黄色的点,幼儿在文字指示下重复按点动作,第三页就会出现三个点,在第六页要求幼儿点击五次黄色的点,下一页显示黄色的点由一个变成了五个,此操作指示会重复出现三次,最后会形成一个3×5的点阵,见图1。幼儿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中可以学习到数字1-5的口头唱数、并且数与点一一对应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图1 数概念的感知理解

如图2所示,指示幼儿拍手,拍的次数增加,点的大小不断增加,并且点的大小与拍手的次数是一一对应的,儿童可以体会到数字越往后数,数字越大,让幼儿初步体验了数字的大小比较,在无形中给孩子的思维留下了自由的发挥空间。

图2 数大小的直观感知

2.2 感知空间方位关系

空间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人的认知结构中分解出来的不同于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认知能力之一。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是儿童空间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对于客观事物的空间方位的本质特征的认识。研究者较为普遍地同意儿童的空间方位发展是遵循先能辨别上下,再能识别前后,最后才能够完全掌握左、右的关系[10-11]。在绘本《点点点》中涉及了左、右、上、下四个空间方位。在第三页中呈现了三个黄色的点,文字指示:“现在用手指轻轻地摸摸左边的黄点。”在第四页中被触摸的黄点变成红色,然后指示摸摸右边的黄点,第五页就会显示右边的黄点就会变成蓝色(如图3)。儿童在操作之中体验左、右,会给幼儿的大脑建构左右关系提供直接的经验,在反复的操作过程中头脑中会形成关于左、右的神经链接,对幼儿学习这两个空间概念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图3 左、右概念的理解

在第8页是3×5的点阵,儿童将书摇一摇后圆点就被摇散开了,再指示幼儿将书向左边倾斜,所有的点都会聚集到左边,再指示将书向右边倾斜,所有的圆点都跑向了右边,再用力摇一摇圆点都被摇到了上面,提示幼儿把书立起来,圆点就都落了下来,见图4。这一连串的操作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忍不住想要继续往下读,并且会按照指示做出相应的动作。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左、右、上、下之间的关系,并且这些操作会迁移到幼儿的生活之中,形成辨别方位的数学能力。有研究者指出,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12]。幼儿期是大脑神经回路建立的重要时期,大量的空间活动经验能使大脑内与空间能力相关的神经回路反复被刺激,成为其空间智力活动的生理基础[13]。

图4 上、下、左、右的关系体验

2.3 发现排列规律

排序是在认识事物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助于发展幼儿认识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思维,并且排序活动是幼儿数概念形成的基础[14]。在《点点点》中对于点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这是一本训练儿童排序很好的绘本,在阅读绘本时,有意识指导幼儿发现点的排列规律,体会什么是排列顺序、排列规律。例如,在第15页,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点按照ABC的规律排成一列后,将其中的两个点交换位置,要求幼儿将那两个点找出来。这个操作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需要儿童发挥细致的观察力,并且要具备一定的逆向思维能力,这个“挑战”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介于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所显示的实际发展程度,与经由成人指导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来解决问题时所显示的潜在发展程度之间的距离[15])。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利用《点点点》可以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不同儿童的数学认知能力,可以在绘本《点点点》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水平的教学,不同层次儿童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3 结语

一般来说,绘本的文字并不是写给幼儿看的,而是让他们听的,所以幼儿阶段进行亲子阅读、师生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多感官、多形式的绘本,能够让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思维、审美、情感等得到全面的发展,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像《点点点》这样的绘本,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元素,幼儿在愉快的阅读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能积极自主地建构有关的数学认知能力,并且能够给孩子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对于绘本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选择一本好的绘本并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是一个难题。针对幼儿教育的目的、特点,建立一个权威的绘本系统是很有必要的,系统化平台可以帮助家长、教师选择优秀的绘本,对于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也具有推动作用。而《点点点》提供了传统绘本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将蕴含各种知识的绘本操作化、互动化,可以使儿童数学认知、阅读能力的方式更加科学化。

猜你喜欢
点点绘本空间
空间是什么?
绘本
绘本
绘本
创享空间
点点
点点
点点
点点和小e / 居上不宽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