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心血管内科查房思维》一书

2021-01-05 19:23刘彤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内科入院心血管

刘彤

医学书籍浩如烟海,心血管疾病诊疗书籍亦可谓琳琅满目。纵观市面上的心血管医学专著,尚缺乏一本能帮助年轻心血管医生养成良好查房思维的书籍。在这样迫切的需求下,由王福军教授等多位心血管病专家编写的《心血管内科查房思维》一书应运而生。该书把查房思维贯穿始终,且内容实用新颖,紧密结合指南与进展,有利于心血管临床医生规范日常诊疗工作,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

该书的结构编排系统缜密,条理清晰。全书共分为十二个章节,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血管常见症状和常见疾病的查房思维。第一章从症状出发纵向深入,分析了心血管疾病七大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心悸、水肿、呼吸困难、晕厥、咯血和发绀的诊疗思维。后十一章以疾病为中心横向展开,全面剖析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综合诊疗过程。针对每一种症状和疾病,作者又将其纷繁复杂的住院诊疗过程分解为“入院评估”“病情分析”“治疗计划”“病程观察”和“住院小结”五个部分,按照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时间顺序,全面规范了每一个环节的临床诊疗工作。

从内容上看,该书并未落入一般心血管内科参考书的传统模式中,内容新颖实用,丰富全面,并将“查”字贯穿始终。针对每一种具体疾病,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要点、分析初步辅助检查结果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入院评估。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指南推荐的诊断标准完成初步诊断,同时还向读者介绍了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分型、严重程度分级和鉴别诊断,继而进行病因分析。明确诊断后,在总体的治疗原则和清晰的治疗流程指导下,结合最新的指南推荐与研究进展,向读者全面介绍了相应治疗措施。对于一种心血管疾病的讲解,很多医学书籍往往止步于治疗措施,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治疗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分析疗效并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同样是规范诊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此,作者专门设置“病程观察”一节,向读者系统介绍病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实验室检查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变化,动态分析治疗效果,并据此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优化。最后,“住院小结”部分还指导临床医生进行预后判断和出院医嘱的制定。经过上述完整的流程,每一个症状或疾病的学习都让读者身临其境,极大地锻炼了其临床思维。

当今医学和心脏病学的最大需求之一是对医生进行最高水平的临床心血管评估培训。但事实上,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流行着心脏病学诊断的“常规食谱法”。所谓的“常规食谱法”是指很多现代化医院对疑似心脏病患者不分青红皂白,按诊断流程进行一整套昂贵、费时,甚至有一定风险的检查,显然这会浪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加重社会与个人的医疗负担。当然,从技术角度而言,世界上先进的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心脏病诊疗的进展,并且这种情况很可能会继续发展下去。然而,基本的临床评估已被淡化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地坚持临床上采用所谓的“五指法”,即详细而全面的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检查和(或)心脏超声及简单的实验室检查。手指可以握成“拳头”,运用“五指法”综合诊断可以有效地进行患者评估。这一理念在《心血管内科查房思维》一书中得到良好的体现,该书“入院评估”、“病情分析”涵盖了“五指法”的详尽内容、技术、技巧和成功关键。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由于篇幅所限,该书未在每章末附参考文献,部分章节缺少典型图片。但瑕不掩瑜,综观全书,本书仍是一本可读性强、适用性广的参考书,是可供高年级医学生、心血管内科住院医师以及主治医生参阅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猜你喜欢
内科入院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