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护理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1-05 16:37蔡秋梅舒菊红俞炉英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36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社区

蔡秋梅 舒菊红 俞炉英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重性精神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以及思维、情感、行为分裂等[1-2]。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减轻精神分裂症症状,部分患者甚至可实现痊愈状态[3]。但精神分裂症多于青壮年发病,发展至老年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单纯药物治疗难以满足临床需求[4]。同时,精神分裂症伴有思维、认知、精神等多方面的改变,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临床护理需求较高[5]。基于此,本研究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取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护理,旨在探讨其对患者精神状况、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诊断标准[6];②近3个月病情稳定;③年龄≥60岁。(2)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精神病;②合并脑部器质性病变或外伤史;③具有酒精或药物依赖;④伴有数字记忆或计算障碍;⑤存在语言、听力障碍或严重行为紊乱,无法配合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所有患者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知识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出院电话随访等,要求患者定期复诊,复诊时检查、评估患者情况,给予相应护理指导,为期6个月。研究组进行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护理。(1)建立医院-社区护理小组,由医院精神科医生、责任护理人员、社区医生及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出院前医院负责病情评估及出院指导,出院后建立微信病友群进行随访,1次/周视频沟通,并由社区医护人员负责上门随访,每2周1次,组织社区活动,医院、社区实现全方面信息共享。(2)实施护理措施。①心理康复护理:以温和、积极的态度与患者沟通,采用引导式问句了解患者病后不良经历或不良人际交往情况,鼓励患者诉说心理需求,引导其宣泄负面情绪,并与之交流其喜好话题,激发愉快心情。②组织精神娱乐活动:社区护理人员进行患者喜好休闲活动调查,组织相同爱好者进行娱乐活动,如广场舞、象棋、太极、读书看报、写字等,60 min/次左右。③健康教育:定期推送精神分裂症相关内容,并在社区组织讲座,主要宣教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形成因素、用药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自我康复训练方法等,鼓励患者积极提问,并给予解答。④社交技巧指导:收集患者生活中发生矛盾的人际交往事件,并与患者共同分析,发现交往过程中存在问题,教导患者以正向态度面对人际交往,并通过情景模拟指导患者与他人良好相处。⑤日常生活指导: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以及带症状生活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情调节,随身携带药物,要求患者自我完成洗漱、收拾床铺、修剪指甲等自理活动,并要求患者家属做好辅助、监督。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于护理前后运用相关量表评估患者精神状况、精神分裂症症状及生活质量,量表由护理人员指导填写,完成后录入软件分析。(1)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总计30条目,包括语言、即刻和延迟记忆、计算力、注意力、视空间、地点和时间定向力7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30分,评分高则表示精神状态好[7]。(2)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negative syndrome,PANSS),共计30个项目,包括阳性、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采用7级评分法(1~7分)评估,评分高则表示精神症状越严重[8]。(3)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总计74条目,包括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评估(1~5分),最终评分=(维度粗分-80)×100÷320,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高则代表生活质量高[9]。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组女19例,男22例;年龄61~78岁,平均(69.62±5.25)岁;病程6~18年,平均(10.53±3.19)年。对照组女18例,男23例;年龄60~79岁,平均(69.65±5.19)岁;病程6~17年,平均(10.48±3.2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护理前后MMSE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MMSE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MMSE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前后PANS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护理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护理前后PANS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PANSS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护理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症状各异的综合征,目前病因未明,且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时期均具有不同表现。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幻觉、妄想等症状,对患者精神状况衰退、社交行为退缩、认知改变等影响较小[10-12]。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与患者自身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相关,加强护理干预在促进患者恢复中意义重大[13-14]。

常规护理多是根据患者疾病采取标准化护理,且侧重于治疗方面,对患者精神、心理、人际交往等方面护理干预不足,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年龄较大,记忆、认知等多种生理功能伴有不同程度减退,出院后自我管理不足,单纯的院内护理指导及电话随访难以满足老年患者需求[15-1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后MMSE、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护理在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状况及病后生活质量中效果显著。医院-社区一体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多团队参与的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康复护理的完整性及连续性,减轻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19-20]。本研究针对患者心理、精神娱乐、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回归正常生活所需方面进行康复护理指导,能够纠正患者对疾病、自身的错误认知,积极面对病后生活,提升精神状态;并在多方面指导训练中逐渐恢复相关人际交往、社会融入技巧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丰富的娱乐活动及病友活动更有效丰富患者精神世界,改善患者精神状况,有利于患者适应病后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同时,该护理模式强调医院与社区共同参与,可避免医院、社区独立管理导致护理断层或衔接不当,最大化发挥护理服务的积极作用,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取医院-社区一体化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精神状况,减轻精神分裂症相关症状,提升病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康复社区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社区大作战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3D打印社区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