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浅谈通天龙窑柴烧建盏烧制技艺

2021-01-06 01:56暨子文
陶瓷 2021年7期
关键词:烧窑窑内龙窑

暨子文

(传古堂(南平)建盏文化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4200)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茶文化深受全球各国人民的喜爱,其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而建盏则属于唯一为茶而生的茶器。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讲,中国标配建造建盏可以说是完美的组合。正如我们所说的那样,建窑建盏,原料是基础;制作是方式;烧成是关键;内涵是灵魂。只有在高温大火的千锤百炼下,才能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1 通天龙窑柴烧特点

第一,柴烧不较现代电烧华丽,但古朴有雅韵。第二,烧制过程中需要不断添加木柴,难以保持恒温。因此釉面富有层次。第三,柴烧是用含油脂含量高的松柴连烧三天三夜,丰富的油脂使胎体不干涩,油润细腻。

2 通天龙窑柴烧建盏烧制技艺

2.1 上釉料

建盏的主要原料以当地含铁量的赤铁矿为主,我们所说的含铁量,实际上就是氧化铁,也可以叫做铁红。结合相关调查发现,奠定建盏是黑瓷的就是这种矿石了。含铁量是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就好比喝茶讲究要用铁壶煮水沏茶一样。由于铁元素能够达到软化水质的效果,因此人们在喝水或者是喝茶的时候就会获得良好的体验。建盏中的铁元素以及铁壶中的铁元素,主要是借助于铁的磁性吸附水里的钙镁离子,让原本的硬水演变成现在的软水[1]。基于这种背景下,用软水冲泡出来的茶水口感要比用硬水冲泡出来茶的口感更加回味无穷。但是话又说回来,建盏和铁壶的含铁量并不是越高就越好。倘若铁壶的含铁量越高,那么就会增加铁锈情况发生的次数。倘若用已经出现铁锈的铁壶烧水,那么就会让口感大打折扣。建盏也是同样的道理,尽管铁红越多会使得建盏色彩绚烂多姿,然而铁红含量要是太多的话则会发生氧化情况,长此以往下去就会丧失作为最佳茶器的职责。对赤铁矿进行分析后可知,其里面还涵盖一些微量元素,正是因为这些物质元素的存在,再配以通天龙窑柴烧温度变化,才衍生出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评价[2]。

2.2 拉坯

结合器型的不同,无论是针对拉坯的弧度还是倾斜程度来说均有所区别,对口沿的处理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器型口径的高度以及大小、底足的宽度以及高度均存在着天壤之别,以上这些均是对拉坯技艺的全面考察。从客观上讲,建盏泥料存在某些特性,倘若坯拉的太薄极易发生开裂情况,所以建盏的坯较青瓷、青花瓷更厚许多。基于这种背景之下,建盏的器型给人一种敦实的感受。我们都知道降低建盏变形现象且能够一次性完成理想的薄坯属于对拉坯技术的全面考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在精湛技艺的同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才可以让建盏散发出独特魅力。拉坯作为建盏成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单单属于一种体验泥性的最佳手段,还能将人的“独具匠心”充分地展示出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讲,其是第一道程序,也是促成建盏闻名于世的首要步骤。拉坯一次成型体现的是炉火纯青的拉坯技艺,更能充分展示建盏的自然淳朴增添了绚烂多姿又生动的色彩[3]。

2.3 施釉——高温厚釉

针对建盏上釉来说,其通常遵循“盏内上全釉,盏外上半釉”的规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倘若施全釉,那么釉的流动性很容易发生粘底的情况,倘若强制撬开的话则会对其美观性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盏外基本上会修一条止釉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垂的釉提供更多的空间,如果其流釉正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方就会形成相应的釉泪,也可以叫做“美人泪”。客观上讲,上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娴熟的上釉手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控釉的薄厚能够正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方。建盏从泥料到出窑,无论针对哪个环节来说均存在着未知性,所以相关人员只有降低一个因素的束缚,才能离美妙绝伦的建盏更进一步。

2.4 烧窑——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通常而言,从温度不小于1 000 ℃开始,在实际烧窑期间就要小心翼翼,熟知火的升温曲线,对还原程度进行科学把控,并在充分结合温度变化等情况的基础上做好投柴以及封口工作,同时没有特殊情况禁止离开龙窑。烧窑头通常要用比较干燥的松木,在此基础上保障所有火眼处于封闭状态。与此同时,还要持续向窑内投柴,旨在实现保温的目的。在实际烧窑期间,相关人员应当将其定为每次最少投入50~60根松木,并在指定的时间内持续投递,这样循环下去窑头的温度可以达到800 ℃~1 000 ℃,但窑尾的温度仅可达200 ℃~300 ℃。所以,为了确保制作质量,相关人员应当用大火一直烧,而后再进行猛攻。

基于这种背景下,我们会通过看窑火的基础上,借助于火标来对窑内的具体温度进行检测。结合相关资料可知,火标源于唐朝,其在制瓷领域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这是因为火标上端有圆孔,当对窑内温度进行检测期间,相关人员需要借助长钩伸入观火孔,把火标从匣钵内钩出。无论针对哪次烧窑环节来说,均要对火标进行检测,而针对通天龙窑柴烧的高温烧制有着较高的要求,温度太高抑或是太低均无法得到理想的建盏,所以在实际烧窑的过程中怎样添柴,添的数量以及间隔时间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而针对通天龙窑柴烧现阶段的烧窑方式来说,其通常是前室的投柴工作在封窑前都无法停止,换句话来说就是烧第二室的过程中第一室依然需要持续地投入一定数量的柴火,当烧第三室以及第四室的过程中,第一室以及第二室也应当持续地投入适量的柴火,同时还要确保投柴数量的次序是4、3、2、1。对这种投递柴火的方式进行分析后可知,其主要是为了以下几点:第一,为了达到保温的目的。第二,保持内部还原气氛,减少二次氧化情况发生的概率;第三,后一室的炭需前一室的火焰来化。这个操作步骤直到开到第五室时,第一室就可停止投柴,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借助泥来对窑头与投柴口做好封堵工作。往后再以此类推,每一节逐次密封,这样就会让氧气慢慢降低,室内燃烧不充分,继而实现还原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当通天龙窑柴烧建盏的窑烧快结束时,无论针对哪个部位的添柴与密封环节来说均要做到一气呵成。只有还没有到开窑这一步骤,就要始终小心翼翼,开窑时间的把控是对建盏烧成品质的最后把关。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封窑停火后通常会花费三天到五天的时间,所以这个时候只有等窑内温度自然冷却之后才能够开窑,旨在促进烧制水平的全面提升。

3 结语

经过高温的洗礼而衍生出来的建窑建盏,散发出了一种特别的韵味。针对通天龙窑柴这种烧制方法来说,其属于最古老的烧制方法,存在着优秀的历史文化。“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正由于变化莫测而衍生出来的偶然天然窑变以及色泽纹路的不可控因素,才吸引了诸多广大人民群众的目光,并且也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窑建盏,这种建盏的独特魅力,需要用心去感受与体会。

猜你喜欢
烧窑窑内龙窑
龙窑古法烧制建盏之美*
驼背伍烧窑
探析柴烧与建盏龙窑烧制技艺
回转窑密封装置的优化改进
“活着”的龙窑
最后的砖窑
最后的砖窑
龙窑柴烧:一盏一匠心
河南孟津新庄汉代烧窑遗址
分析辊道窑结构对陶瓷产品质量与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