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釉色符号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探究

2021-01-06 01:56赵旭辉
陶瓷 2021年7期
关键词:陶艺家建盏釉色

赵旭辉

(福建省南平青贡建盏陶瓷艺术有限公司 福建 南平 354200)

现代陶艺往往是植根于现代艺术发展这块土壤的,在实际创作期间也逐渐衍生出了全新的反传统、叛逆,甚至是对传统的创新。而就建盏来说,其釉色存在着多边形的特征,能够将自然造物的完美充分地展示出来,同时也属于我国传统文化期盼“天人合一”所倡导的,尤其是在当代陶艺家的作品中,建盏会被应用于相关作品当中,继而演变成他们进行情感流露的主要载体。

1 建盏概述

所谓建盏,不单单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特产,还是我们国家的地理标志产品。

建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敞口;二是撇口;三是敛口;四是束口,无论针对哪种类型来说,又分为大型、中型以及小型;小圆碗归入小型敛口碗类。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圆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状,俗称“斗笠碗”。

2 建盏釉色符号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

2.1 不施釉的运用

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可以得知,建盏因施古代的结晶釉,在具体焙烧期间通常是对匣钵烧制进行了使用,在烧造的时候因器形以及高温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釉料会发生粘连的情况,因此建盏在施釉的过程中尽量以浸釉方式为主,换句话来说就是不对手执的足跟部施釉,当烧制完成之后就可能会看到无釉色的足跟部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呈现出建盏灰黑色的粗糙胎;二是呈现出建盏褐色的粗糙胎,同时还与施有结晶釉的器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视觉的角度出发来讲,结晶釉的玻璃质感与坯泥的哑光肌理把两种存在明显区别的感觉结合在了一起,继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对比,在很大程度上让建盏无论是在触觉方面还是在视觉方面均得到了充分的展示[1]。针对建盏这种足跟不施釉的做法来说,其在现代陶艺创作当中就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同时还被夸赞到整体不施釉的素烧风格,换句话来说就是相关创作者在真情流露的基础上,永不停歇地和存在自然属性的泥土产生共鸣,紧接着把这种共鸣统统都归咎到这种造物之上,在无形当中让这种造物由表及里地涵盖着人文和自然相吻合的因素。总而言之,陶艺从构思开始一直到制作,在这整个环节中除了是人宣泄情绪以及流露真情的过程之外,还属于水火土显露本质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2]。

2.2 渐变釉的运用

通过对建盏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其也可以被叫做黑盏,然而其外部的黑色釉存在着流动性的特征,并不是始终如一的,其实际上是从碗盏底部至碗口会由于釉层薄厚衍生出颜色变化,而这种颜色变化所存在的层次感通常是建盏在实际焙烧期间衍生出来的。一般而言,器物的碗口直径往往是足跟部直径的3倍,在具体烧制期间可以看到釉层会慢慢地沿着碗口向下流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衍生出惟妙惟肖的纹理,而在整个形成过程中是没有人工干预的,形成的环节也是自然而然地,因此让其色彩更加别具一格。对建盏进行观赏以及深度剖析之后,能够从其外部黑色渐变釉上深刻感受到时间的变化感。所以,在对现代陶艺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应当在充分结合建盏特征的基础上,对相同器物施以各种各样的釉色烧制而衍生出风格迥异的陶艺品[3]。不只是这样,传统与现代通过造型以及釉色融为一体,就能够形成一种自然沟通的纽带,并且还能将艺术性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充分地展示出来。

2.3 流釉的运用

建盏在实际烧制期间,无论是针对建盏器形还是釉厚度来说,均会衍生出与之相匹配的流釉特征。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可以发现,在宋朝之前,施釉均匀且呈色稳定才可以被当作成质量优质的瓷器,而建盏的因运而生将这一判断依据加以打破,静态完成的瓷器也能够被判断成是品质优良的作品,而流釉所衍生出来的残缺美也能够将另一种美充分地展示出来,显然此时这种残缺美的审美观也因运而生[4]。

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讲,完美是客观存在的,是经过大自然长时间雕琢而衍生出来的作品,可谓是难能可贵的制作。而针对残缺而言,其属于完美的对应物,虽然是残缺的,但并不属于大自然的败笔,而仅仅属于另一种表现形式。通常情况下,我国古代艺术中存在着数之不尽的残缺造境,比方说书法中的“布白”。这种残缺所衍生出来的美感,正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美丽,通过这种残缺之美,能够发现其另一半,而这一半正是相关人员所追求的。我们都知道理想表示完美,现实表示不完美,但是二者并不呈现出对立的状态,而是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只是角度不同。而就建盏而言,其所衍生出来的不完美,恰好属于生活中完美的另一面。除此之外,流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着流动性的特征,其在具体焙烧期间难免会衍生出不少“意外”,而针对这种“意外”来说,其出现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显然这也是当代陶艺家所追求的。

2.4 放射状纹理的运用

在建盏的釉色中,存在着一种特别的兔毫纹放射状的排列方式,而这种排列方式属于宋朝时代文化所衍生出来的作品,宋代的文化风尚和审美情趣一起衍生出了建盏的这种特色。对釉色的纹理进行深度剖析后可知,兔毫纹放射状的排列方式很容易会吸引到众人的目光,且充满了无限力量,就好比太阳那样光芒万丈。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人眼里,太阳始终充满着生命力,并且是与天地一样有主宰意志的东西。为什么古代人要用这种纹路的茶碗喝茶呢?这是因为我们古代人民内心期盼得到大自然的恩赐。

随着时间的流逝,建盏所涵盖的文化以及思想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建盏的黑釉色也正是由于茶白而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其所存在的以下几种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让建盏蕴藏着更为灵活的表现力:一是时代文化性;二是独特功能性。在其黑色外衣下看到的是工艺的呈现,并充满了无数的期盼与遐想。不仅如此,黑色外衣下的放射状纹理,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促使人们深刻体会到太阳那种与生俱来的活力。尤其是基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所以大多数人难免会衍生出较大的压力,而建盏的釉色符号除了可以将釉色美充分展示出来之外,还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而这正是当代陶艺家宣泄情感时超越限制采取建盏的主要因素。

3 结语

对于建盏的釉来说,其属于古代结晶釉。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发现,我国宋朝现任曾经借助于氧化还原气氛,制作出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窑变花釉,同时也衍生出了以下几种机理形态:一是渐变釉色、流动的挂柱。二是放射状等。本文在充分结合建盏相关概述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简要分析了建盏釉色符号在现代陶艺中的具体运用,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带来启发。

猜你喜欢
陶艺家建盏釉色
如意
浅谈建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建盏之初探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