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理的计算机美术设计配色研究

2021-01-06 06:00黄梅君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色相美术设计调和

黄梅君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色彩搭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是影响美术设计作品优良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逐步渗透到美术设计中,但是大多数设计者没有专门、系统地对配色知识进行学习,以至于很难设计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基于此,文章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基于数理的计算机美术设计配色色彩选择

1.1 色相

色相指的是色彩所呈现出的质地面貌。在进行计算机美术设计配色色彩选择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色相进行基本确定,然后通过对冷色和暖色的大概区分,对接下来美术设计作品色彩搭配工作进行高质量的范围划分。在美术设计中,所占面积最大的颜色被称为主色,而主色的色相能够对绝大部分配色内容起着决定性作用,与此同时,也对配色的整体具有一定支配作用。从色相的基本划分来看,其可大致分为七种颜色,分别是红色、黄色、橙色、绿色、蓝色、紫色和洋红色,同时各自还代表了不同的专属意向。因此,只有对色相中冷色调和暖色调进行区分,才能凸出美术作品的内涵和寓意,进一步实现美术作品色彩的准确搭配。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基本色的色相型进行选择,在进行对比色色相选择时,需要针对主色选择适合的色相作为对比色,也就是确定色相型。

1.2 色调

色调指的是设计作品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以此为基础产生较大的色彩效果,主要表现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展现出另一种色彩,使不同颜色物体带有同一种颜色倾向,这样的色彩现象被称为色调。通常情况下,色调可大致分为八类,分别是纯色、明色、暗色、浊色、淡色、淡浊色、黑色、白色。在以上色调中,首先需要根据设计者的主观意象和美术设计作品的实际含义,对表现色调进行有效选择。在此基础上,需要选择占据较大面积的配色主色调和相应的辅助色调,才能有效构造出结构合理、色彩分明、主旨性强的设计作品。在进行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色调混合搭配时,需要对主色和对比色色调进行明确区分,应该着重表现主色调,还应突出对比色调的辅助作用,从而构建具有意象色彩的美术设计作品[1]。

1.3 色量率

色量率指的就是色彩强弱的尺度,而其主要是由综合色调和色彩明暗差形成的,对人的视觉感受、心理动态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没有对色量率进行适当挑选,则会使人产生不快感,因此必须在计算机美术设计时,利用设计系统对色调强弱是否需要变化进行精准检查。在配色色调保持一致的条件下,适当降低色量会给人展示出较强的优雅感,并呈现出“高级灰”的画面状态,如果适当提高色量,则会给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示出充满活力的意象表现。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适当地对设计作品进行配色和调整,针对其中存在的颜色过于突出、杂乱无章等问题,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及时调整,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展现艺术美感。

2 基于数理的计算机美术设计配色样式选择

2.1 配色样式

对于配色样式来说,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对比型、散开型和中心型三种形式进行组合构建的。对比型指的是想要通过配色版表现出强烈的对比感,需要将配色板面进行有效的区域划分,一般情况下会分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比如色彩的明暗对比、冷暖色调对比等。散开型指的是开放型配置,不受任何形式的拘束和限制,避免同一色彩在设计中集中出现,而是将其带有一定意义地有效分布,给人一种轻松自由的印象。中心型配置指的是将设计主体放置在画面的中心位置,能够有效地展示出设计的实质性含义,给人一种踏实感和安心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配置方式比较具有传统和保守特点,不能满足现代化艺术需求,也不适合表现出坚实的实用性特征。

2.2 背景色调

在进行计算机美术设计过程中,为了突出设计主体,需要对背景色调进行有效选择,通常情况下会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分别是深色型、浅色型和白色型。深色型主要是以深颜色背景色调为主,比如黑色、褐色、深蓝色等,具有较强的视觉张力,给人一种神秘之感。在此基础上,还能够突出设计主体,促使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鲜艳性特点;浅色型背景与白色型背景具有一定区别,前者在具有颜色的基础上,呈现出较为优雅、柔和的感觉,后者则能够在传达出主体颜色的同时,对强烈对比产生一定的缓和作用,给人留下干净、简单、整洁的印象[2]。

2.3 色彩数量

在进行计算机美术设计配色过程中,为了避免由于选择色彩过多,而出现设计作品颜色混乱的现象,对最终效果产生消极影响,需要对色彩数量进行有效选择和控制。一般情况下,按照色系划分,需要将一个画面中的使用颜色数量保持在三种之内,属于少色数型,能够给人一种简练、舒适的感觉。相应地,如果需要根据设计主旨及内容应用多色数型,且色彩数量不受限制,则需要对颜色种类搭配进行严格控制,高质量的多色数型搭配能够表现出热闹欢乐、朝气蓬勃的感觉。

3 基于数理的计算机美术设计配色方法探讨

3.1 利用CMYK模式实现近似色调和

在基于数理的计算机美术设计配色过程中,可以利用CMYK模式对渐变色、近似色进行有效调和。一般情况下,CMY具有三个表示数值,在实际调和时需要将数值变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用K值的移动来实现设计作品的明暗变化。除此之外,当K值保持不变时,通过CMY小幅度的变化也可以对色调进行改变。以粉红色水杯为例,首先需要选择适当颜色对水杯进行填充,然后再通过区域选择,对边缘和中间色差进行针对性调和,才能突出水杯的材质特点,增加真实性和立体性。边缘的暗调区域有两种颜色,让CMY值基本处于不变状态,应用K值进行亮度调和,能够有效得到较暗的粉红色边缘区域。除此之外,还要保证中间最亮区域的颜色K值保持不变,当CMY的Y值明显增大时,会出现粉红色调向橙色调转变,主要是因为其向黄色区域逐渐推进,相应的C洋红和Y黄色相互叠加形成橙色,同时由于橙色的明度较高,非常适合当作水杯的高光部位,从而有效突出水杯产品设计的真实性和立体性,有效加强了近似色调和的有效程度,突出计算机美术设计配色的应用价值。

3.2 利用HSB模式实现近似色调和

HSB模式与CMYK模式的近似色调和方法较为类似,在利用计算机进行HSB模式渐变色调和时,需要将H值和B值的变化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一般情况下只是让二者发生微微变化,而S值则发生明显变化,以此为基础来实现同一色调饱和度属性的渐变调和。除此之外,还可以在H值和S值微微发生变化的基础上,对B值进行充分利用,通过对其进行有效变化调整来实现同一色调明度属性的变化[3]。通过经验总结可知,利用HSB模式进行对比色调和是最简便、快捷的方式,通常情况下会将调和过程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利用色环找到对比色,然后利用HSB模式对明度、饱和度等进行相应调整,促使对比色的明度和饱和度的具体数值、颜色系数比较接近,从而有效提高对比色配色的和谐程度。与此同时,还能够促使美术设计作品整体具有良好的整合性,从而提升设计者自身对颜色本质的认识,促使其配色能力进一步提升。

3.3 利用RGB模式实现近似色调和

RGB色彩通常指的是光学的三原色,R、G、B三个字母分别代表的是红色、绿色和蓝色,在自然界中,能够通过肉眼所看到的任何色彩都是由这三种色彩混合叠加形成的,因此也被称为加色模式。利用RGB模式进行渐变色调和时,需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保持相应的色系值不变,促使另外两值通过调节处于互补状态,从而有利于实现相似色调之间的柔和过渡。

例如,在网页设计过程中,需要利用canvas绘图功能和循环语句,应用RGB模式进行颜色渐变,如用于填充颜色的循环语句为“cxt.fillStyle=’rgb(’+(30*i)+’,’+(255-30*i+’,255)’”。可以由此分析出语句中B值始终保持在255不变,但是每执行一次循环,都会在上一次循环的基础上增加30。相应地,G值则会为255减去R值,促使其在等量的状态下形成一定的互补关系。在执行六次循环后,能够有效展现出蓝色调向蓝紫色调的转变效果,突出RGB模式的实际调节效能。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理运作背景下,应用计算机对美术设计进行有效配色是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是构建优秀美术作品的重要途径。其配色方法不仅具有很强的普适性,而且还能大幅度提高设计者的设计能力,充分展示设计作品的可观性,从而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猜你喜欢
色相美术设计调和
《忠魂曲》舞台美术设计创意
融媒体时代媒体美术设计创新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大调和·亚细亚文化研究号》十月号封面
从“调结”到“调和”:打造“人和”调解品牌
植物景观的设计和营造
漫画
高支纱羊绒衫缩水率问题的试验分析
例谈调和平均数的简单应用
浅谈美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