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在服装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运用

2021-01-06 06:00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服装设计专业

王 瑞

郑州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5G技术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具有频谱利用率高、网络兼容性好、系统性能高效等优点,能为人们带来高容量、高速率、低延迟、低功耗、超可靠的移动数据体验,能够运用到更为复杂的应用场景。5G时代的应用势必会影响社会各个领域,其中服装行业也不例外。随着5G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服装设计人才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高校作为社会人才输送的重要阵地,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扣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创新创业教育能够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进取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充分利用5G技术,通过理念、教学、资源、活动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培育出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应用型服装设计专业人才。

1 5G技术在服装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运用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同时推动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5G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服装设计知识相融合,在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创业仿真等维度来深化服装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1]。

1.1 促进知识融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实操”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通过充足的实践体验将脑中的创意转化为设计产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除此之外,部分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与服装市场、社会用人需求、企业服装创作、地域文化等联系不紧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所引用的案例和开展的实践活动等无法使学生获得实用性的服装设计技能,学生未来就业创业中会因资质不足、技能滞后、实践能力较弱等错失良机。5G技术通过其交互性、创造性、及时性特点,能够有效地实现服装设计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的融合[2]。通过日常生活入手,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服装设计专业相链接,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创造设计思路。对于一些在传统教学中不能实现的场景,5G技术可以通过其虚拟技术、仿真技术来实现,对于设计灵感的捕捉,可以通过VR场景、虚拟技术等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1.2 实现创新创业文化覆盖,搭建创业平台

对于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能够挖掘服装设计中的商机项目,真正把理论学习转化为实践。由于高校学生大部分社会经验较弱,创新实践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创新精神还需进一步提高,5G技术的到来可以通过搭建创业平台来实现学生创新创业交流,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让学生在平台上勇于发表自身对于服装设计的见解和商业看法,针对一些创业项目进行探讨分析。不同的学生可能在平台上会产生不一样的启发。创业平台的搭建为学生提供创业交流平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创业项目相关知识,在交流中不断学习更多的创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创业平台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形成合力,促进创新创业理念的实施,促使创新意识转化为社会实践。同时学校通过创业平台定期组织的创业活动,通过邀请校外服装领域创业型公司举办讲座、校校联合等形式实现创新创业文化覆盖。

1.3 推动产教融合,深化校校合作路径

产教融合一直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产教融合的核心是产业和教育有机结合。产业和教育通过一定的纽带相互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使得服装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好融合,实现学校和企业共赢。由于服装设计的抽象性和创造性,需要载体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合作共赢。5G技术可以有效地推动服装设计专业产教融合,深化校校合作路径,通过产业和教育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VR技术等打造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可以有效将高校服装产业虚拟化,通过引入校外优质服装设计人才来加深虚拟仿真平台深度,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设计能力,校校合作也能够通过仿真平台中不同的实践项目进行合作开发,从而实现校校深度合作,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2 服装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困境

2.1 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联动性

高校在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单兵作战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只停留在理论知识方面。学生在学习中只能学到一些大方向的创业思路和方法,但真正进行实践,依旧不能摸清创业方向,不容易迈出第一步,导致学生有创业愿景,却没有实施路径和策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联动性,不能有效将服装市场需求与创新创业教育链接,学生不能在实际市场中打磨自身的创新创业项目,提高项目市场竞争力,使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创业体验减弱,降低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创业风险,违背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2.2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专业性不足

部分高校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师是由就业指导中心、创业学院和学生工作部门的老师转化而来,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专业性能力不强,缺乏对于服装设计市场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的敏锐性和判断力。由于高校创新创业的教师普遍没有创业经历,缺乏经验,将会导致创新创业教师对于服装设计市场创业缺乏相应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创业指导只能流于表面,只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学生不能获得很多的创业帮助,学生的创业实践调查、项目规划、发展路径等得不到深度指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影响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3 5G技术在服装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3.1 利用大数据提高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匹配性

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创造能力强,在创业创业教育后会拟定大量的创业项目,但传统创新创业教育中对于学生创业项目的分析几乎只能通过教师的自身积累和项目分析来进行评估,缺乏标准化的评估方案。5G技术的应用,能够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匹配检索,将服装设计市面上类似、相同的创业公司和项目进行数据分析,对于项目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力情况等作出一个综合评估,学生也能通过自身项目了解校外企业同类型项目的发展逻辑和市场规划[3],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自身创业项目。针对大数据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匹配性研究的具体流程如下。

(1)采集数据。对高校学生进行电子信息数据档案构建,数据包括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情况、实践数据、作品、心理测评、职业生涯规划等,涵盖学生的各个方面,这样有利于大数据收集学生隐含的创业价值,为后续的项目决策方向提供有力可靠的依据。创业项目的核心在人,首先只有创业者与创业项目相匹配才能走好创业第一步,例如服装设计功底较弱、交际能力强、商务能力强的学生,适合销售型创业项目,而不适合作品设计创业项目。

(2)建立模型。将大学生信息数据与不同创业项目需要具备的关键指标进行数据对比,全方位多维度对比能够形成关联数据,从而构建匹配模型,最后形成匹配报告。特别是服装设计还蕴含文化属性、民族属性等,只有建立模型才能更好地将大学生创业者与创业项目进行匹配分析,从而得出项目与创业者的关联度,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实力,完善创业项目,有效解决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与项目不匹配、项目与市场不匹配的问题,增加创业项目成功率。

3.2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搭建实训平台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不仅需要创业项目和理论知识,更需要创业项目载体。利用5G技术可以有效实现服装设计专业创业实践载体,虚拟仿真技术、VR技术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搭建服装设计专业创业实训平台,在平台中学生可以将创业项目的创新思路变为实践项目,接受市场竞争洗礼,从而实现创业项目的落地和完善。高校虚拟仿真平台也为服装设计专业产教融合、校企联合、校校合作提供了载体,加强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培养。

4 结束语

服装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充分利用5G技术,使其与服装设计专业无缝对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服装设计专业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