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影响下的近现代安徽萧县城市建设规划(1915~2020)

2021-01-06 10:32汤雨平
河南建材 2021年7期
关键词:萧县铁路区域

王 曦 汤雨平

福州工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350700)

1 萧县简介

安徽的萧县,在古代最早可追溯的时期称为萧国,其大致地址是在安徽省的北部,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萧县处于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位于华北平原东南部,被称为四省通衢。 该地区面积约为1 885.3 km2,拥有6 000 多年的文明史和3 100 多年的城市建设史,是发展汉族文化的场所。 黄河流经萧县,对其农业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黄河流域是当时人们的聚居地,形成了最初的乡镇聚落[1]。

2 陇海铁路、符夹铁路的修建与萧县近现代化城市规划与建设

2.1 萧县铁路建设

铁路,是一个城市形成的基础,很多的城市都是在铁路修建或设置车站后逐渐形成和发展的。20世纪初, 一条贯穿萧县的铁路--陇海铁路的建设,给萧县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带来了巨变。陇海铁路曾在萧县境内设立刘套、杨楼、刘店、黄口站。 其中萧县黄口站(1915 年建成通车)为此线路的主要客货运站。 那时的建筑多在黄口车站附近。 因为有了铁路,黄口镇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当时,黄口镇以黄口灯塔为中心, 灯塔附近建有商品交易区,并以辐射状有条理有规划地建设居住区。当时的黄口镇,因其有条理的建设和迅猛发展的经济而素有“小上海”之称。

2.2 高速公路与铁路带来的影响

通过建设高速铁路,可以疏散老城区、中心区的人口,促进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协调、合理发展中心城市和新城区,减少开发中的诸多问题,使城市空间得到合理利用。 同时,高铁系统的开发和运营对促进周边房地产开发具有重要作用,住宅楼的开发和商业区的发展,其结果是高速铁路将给沿线或车站附近的房地产开发带来技术和观念上的变化。萧县高铁北站的建设对于附近的楼盘开发、新城开发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在新城建设了新的住宅区、商业广场、医院等,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萧县站作为符夹铁路的重要站点,始建于1966年,于同年7 月1 日建成通车,此站虽在2004 年铁路规划中暂停了客运,但是2012 年萧县县政府决定建设高铁站并于2016 年通车,在高铁站外设置有站前广场。 萧县老火车站于2019 年底重新建设并通车,与萧县高铁北站相同,设置了站前广场。 铁路车站附近汇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所以涌现大量商机,往往成为城市发展增长极。 2020 年上半年,“疫情”给不少商家带来致命性的伤害。 此时,我国为了恢复经济,在两会期间提出“地摊经济”,就在此政策落实后,萧县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不占用盲人道路和消防走廊、做好流行病防护的前提下,在两个火车站前面设立了地摊, 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

3 萧县县城总体规划展望

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铁路建设对城市产生了重大影响。区域铁路建设在改善和加强城市和区域铁路系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地区和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并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 萧县县城空间主要是通过一体化的模式来发展,共构建出三个发展核心,其空间结构为“一环、双轴、三区”,具体特征如下:

一环: 围绕着 310 国道、202 省道、101 省道,建设围绕县域的交通环线, 其主要功能是串接县内的各个区域。

双轴: 以310 国道和311 国道为综合性经济发展轴线。

三区:分别为大萧城一体化区域、黄杨一体化区域和张大一体化区域。

大萧城战略一体化区域: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区域,将白土、杜楼规划、建设和发展成为次级中心,是县域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区域综合发展的极点。

“黄杨”一体化区域:以310 国道为发展轴线,加大黄口和杨楼的建设力度,使之成为联动的发展区域,以煤化工、农产品加工和商贸流通为县域北部经济综合发展的核心。

前面所述的理论方法、经验方法和历史洪水法等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对资料有不同程度的需求。根据资料可用程度,对这些方法进行划分。对于资料较丰富的地区,主要有实测雨量统计法、水位/流量倒推法、暴雨临界曲线法以及综合分析法等;对于资料较少或无资料地区,主要有内插法、比拟法、灾害与降雨频率分析法等。

“张大”一体化区域:借助于张庄寨、大屯镇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边境贸易,促进整体区域的发展和联系,在县域的西部建立起一个协同发展的综合性商贸枢纽[3]。

3.1 发展规模与发展策略

远期规划要求萧县的城镇化率在2030 年达到65%,县域面积达到50 万 km2。

3.1.1 山城融合——城市特色凸显

依托“三山(龙山、凤山、虎山)二水(龙河、岱河)”的环境资源优势,统筹城市发展和产业集聚。依托现状,在城区东部和经济开发区建设萧县特色产业园;在南部,建设以萧县中学、民办中学为特色的教育园区,促进城南南新区的发展;在东部,以行政中心建设为契机,打造具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品位的城东新区。 北部利用良好自然环境与便利交通建设新城,作为“徐州老八县”之一,萧县和徐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同时,在主城区充分发挥“三山、二水”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将虎山生态公园、梅村生态园、岱湖风景区和凤山森林公园连为一体,打造旅游观光带,将萧城建成有现代气息和魅力的新城市。

3.1.2 双区互动——极核增长发展模式

就萧县而言,加强老城区开发建设,完善商业服务功能和基础配套设施, 积极维护凤城新区、凤北新区等城市扩展区,扩大中心城区规模,促进核心节点的形成,辐射带动周边地区。 同时,要依托经济开发区现有的产业基础,与合作方共同打造产业园区,完善产业功能,打造综合性城市工业新区。

在凤北新区, 利用采煤塌陷区开挖新的湖面,结合现有岱河、龙河良好的水环境,构建与山体相呼应的蓝色水网系统, 从而形成城市生态廊道,串联城市各功能组团。 加强滨水旅游建设,重视城市公园设计,积极保护生态绿地,将东部和北部的生态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联系起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优化城市气候,营造美丽整洁的城市建设生态格局[4]。

3.1.4 组团格局——组团式的空间布局

应成立若干具有一定自我成长能力的组团,共同承担发展职能。 每个群体都有特定的生产和生活平衡,几个城市群体将并行、共同进步增长。 通过多个群体的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约,将促进两个地区城市功能和形态的科学整合,确保城市发展的平衡性和有效性。

3.2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结构以“两区互动、加强中心和促进集群”的空间发展理念为基础;通过生态和含水层系统的分离来保持自然特性。 它是多个相对独立和有机的功能区,构成“一个轴、两个区域、八个组、多个走廊”的结构。

多廊道:沿虎山、岱河、凤山以及倒流河形成的滨水绿化廊道,沿高速公路防护绿带形成的生态绿廊。

《总规》定位到整个省,建设现代服务平台、工业基地和示范区,以提高城市特征;以“两区互动、中心强化、组团支撑”构建“一轴、两区、八组团、多走廊”的组团结构,引导城市由过度集中向分散组团发展,实现“一中心”向“多中心”的转变,不仅提高了城市的能源水平,还保留了发展和竞争优势[5]。

4 结语

铁路的发展离不开城市,同时,城市的发展也需要铁路,两者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作为从事城市规划建设和从事铁路设计的技术人员和决策者,都有必要科学地对待铁路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解决铁路客货运设施布局与城市规划方面的矛盾,为萧县、安徽乃至全国的城市现代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萧县铁路区域
春天的脚丫
百褶裙
分割区域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奥运福娃
狮子山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区域发展篇
梦想在铁路人心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