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市政设施布局研究

2021-01-06 10:32高广员
河南建材 2021年7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国土市政

高广员

东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74500)

1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概述

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思路和开发模式的重大转变,是我国区域调控理念和调控方式的重大创新,对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国土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如耕地减少过多过快、资源开发强度过大、环境问题凸显、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 因此,必须统筹规划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格局,形成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

当前,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由“五级三类四体系”构成。 “五级”是指国家、省、市、县、乡五个规划层级。 五级规划自上而下编制,下级规划服从和服务于上级规划,下级不得违背上级规划的约束性内容。 “三类”指的是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三种规划类型[2]。 总体规划是详细规划的依据,是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 “四体系”是指规划运行体系由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四部分组成。 这四个子体系健全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才运行得当。

2 市政设施概述

市政设施属于城市公共设施,一般指的是规划区内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城市公共娱乐设施、城市桥涵及其附属设施、城市排水设施、城市防洪设施、城市建设公用设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城市文明建设设施等[3]。 市政设施是一个城市经济与社会活动的载体,对城市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同样的资金投入,现代化水平高的城市要比现代化水平低的城市回报率高,发展也更快。 而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则是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衡量标准,所以,市政设施建设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3 我国市政设施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各地区市政设施发展水平有明显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文化。 由于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之处,地域的差异性决定了各地的市政设施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不同。 总的来说,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基础设施要比西部地区好得多,但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上,西部地区也有自己的发展优势。 尽管东西部地区差异大,但在布局上各有特点,在很多地方都实现了优势互补,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都是很好的证明。同一个地区的城乡差异也非常明显,其主要体现在垃圾和污水处理方面,城市就比乡村要处理的好[4]。为了消除这种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可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让基础设施建设效益惠及所有居民,从而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3.2 市政基础设施投入过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很多城市都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基础设施,国家也将市政设施当作一项民生工程来建设。 在资金方面,对市政设施建设的投入很大,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由于我国不断增加市政设施建设投入,很多城市的市政设施建设规模已达到国际标准,城市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形成了共进的趋势。此外,市政设施建设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很多城市的建设标准更高了,这对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便捷性与工程质量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规划水平与管理水平不高

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速度要比城市的发展速度落后。 很多建设项目都没有被纳入到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当中,而已经纳入规划中的项目之间缺乏协同性,从而导致城市基础设施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此外,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也不到位,存在计划经济管理与市场经济管理交织并存的现象,很多地方还不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落后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已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的需求。 市场方面,在国有资产管理不完善的情况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资产浪费的现象。 现阶段,市政基础设施大多由国有企业经营,采用垄断或者补贴的方式, 不仅增加了国家的负担,还增加了消费者的开支,这极大地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也就无法发挥市场的调节配置作用。

4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市政设施的布局措施

4.1 老城区的市政设施布局

当前,尽管很多城市都发展的非常快,但是基本上每个城市都会有老城区的存在。 老城区的存在就是城市化进程发展太快的产物,加上之前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没有考虑到这点,所以市政基础设施的布局措施就是要对这部分老城区进行改造。 鉴于老城区都是处在空间狭小的区域,市政设施建设难度很大,比如在布置管线时,就不能完全按照现有的施工规范进行,而且道路两旁建筑较多,道路拓宽也是难以实现的。 所以,在当前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布局,按照老城区的街况逐渐优化基础设施体系。 如在有河道的老城区中,可沿着河道布置主管线路,再分别引入各个街区铺设的支线管道;对于方形区域,可以将其中间主干道作为市政管道主干线的铺设位置,各类管道可利用竖向深度拉开距离,以确保其安全性。

4.2 提高市政设施排水能力

在市政排水设施建设方面,“海绵城市”理念被广泛地应用在城市规划中。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犹如海绵一样, 能够很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各种变化,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释放蓄存的水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城市”的原则,将自然与人工相结合,在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城市雨水积存、渗透与净化的最大化,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与雨水资源利用的目的。 海绵城市可以循环利用水资源,并极大地降低雨水和洪水对城市的压力。 此外,海绵城市创新了管线的布局理念,人工市政设施融合自然生态功能,能够有效治理雨水和洪水,科学合理地对城市中的绿地、建筑物、道路以及雨水系统进行布局,通过消化和渗透,可以有效控制雨水淤积,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而且, 海绵城市通过市政管线与生态绿地的有机结合,能够实现水体渗透、过滤与转化,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循环利用能力。

4.3 建立系统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的地下设置一个大型的隧道,其空间呈环形封闭状态。 隧道里穿插了市政设施中各种工程管线,包括电力、燃气、通信、供热、给排水等,而且在管线铺设过程中会设置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以及监测系统,实现设计规划、建设管理的统一。 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 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地下管廊是基础设施运行的有力保障,能够让城市设施布局更加合理、 空间规划更加规范。

4.4 完善市政设施建设管理体系

一方面,必须完善市政设施的相关法律法规,重点突出环境设施的立法工作,从而使所有的市政设施都更加规范化。 市政设施建设要真正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完善的、与市场相适应的秩序与法律。 另一方面,应明确政府在其中的职责,要能结合当地实际,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制定相关规划体系;同时,也要做好监督与考核工作,防止出现“不作为”的现象。 此外,还可以设立这方面的机构和部门,全面管理市政设施建设,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

5 结语

市政设施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对其进行良好的布局与科学的规划,可以有效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生产生活的便捷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政府及相关人员要高度重视市政设施的布局,结合城市的气候特征、地理特点等实际情况,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基础设施的布局与管理能力,让市政设施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国土市政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路径思考
聚焦美丽呼伦贝尔 谱写国土绿化新篇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的法理和机理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