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过滤法在提高药品检验准确性中的探讨

2021-01-06 09:24宫玉婷刘晓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4期
关键词:滤膜无菌薄膜

宫玉婷,刘晓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药品检验所,新疆 阿克苏 843000)

0 引言

薄膜过滤法是一种检验形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也有所记载[1],是通过微孔滤膜对细菌阻断,从而对样品中的可溶性成分进行过滤,以此让样品中污染的细菌进行检出的一种试验形式[2],操作简单,应用快速,结果准确。此种方式在无菌检查中能够快速的集菌。在药物微生物限度检查中,能够将药物中一些成分的抑菌作用去除[3]。

1 薄膜过滤法的临床类型和特征

目前,在药物检验技术的不断创新下,薄膜过滤法已成为当前应用广泛的一种药物测定方式[4]。薄膜过滤形式操作简单,快速以及数据清楚准确,也被应用于多种药物的微生物检验中。另外薄膜过滤法还可以将其作为微生物的回收和检验形式。也有相关数据记录了薄膜过滤法的检验形式,且能够保持在无菌状态下处理,从而将药物中的抑菌成分去除[5]。在药物研究技术不断发展下,薄膜过滤法也得到了改良,不仅仅应用于液体的测定,对固体也能够予以判定,临床效果可行。

超滤属于加压膜分离方式,主要原理为在压力一定条件下,小分子溶质和容积穿入薄膜中,从而让大分子的物质得到纯化。且超膜原理也是属于膜分离的流程,超滤采用的是压力活性膜[6],通过外部环境的推动从而得出颗粒、分子量较高的物质。正常情况下,薄膜过滤法的优点可以表现为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且不需要任何的化学试剂,研究条件更加稳定。因此这种相似的形式在药物检验中起到了重要的效果。

2 在药物无菌检查中的应用

2.1 抗菌药物无菌检查应用。抗菌药物会对一些微生物的生长进行阻碍,因此应用基础检查形式检查会发生假阴性结果,但是并不代表药物中没有微生物甚至是致病性的微生物,因此薄膜过滤法是用来对药物中可溶的抑菌性成分进行去除,将细菌等微生物截取留在滤膜上,经过处理后让含有微生物的进行生长,达到微生物能够定量被检测,这样有利于药物微生物质量控制和灭菌制剂的质量控制。如临床为了进一步分析抗生素滴眼剂的微生物质量依据和检验形式,研究人员对五种抗生素滴眼剂进行无菌测定,结果分析五个抗生素品种中,有18个生产厂家45批次的一般用途抗生素滴眼剂符合测定依据,证实薄膜过滤法可以用作控制菌检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7]中无菌检查法也有不适用品类,如丽福康(注射用伏立康唑)、灯盏细辛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等等。

2.2 非抗菌药物在无菌检查中的应用。临床中也有分析认为无菌检查法中直接接种更加适合非抗菌作用的供试品,但是也有一些非抗菌作用的供试品应用直接接种法后,检查结果差强人意。比如注射液加进的需氧菌(Aerobic bacteria)[8]、厌氧菌培养基试管以及真菌培养基试管后发生了浑浊反应,导致结果不易被观察,也无法判定,还需要经过接种以及涂片染色后记录,这种方式不仅导致培养时间的延长,还进一步导致污染概率提升。在选择薄膜过滤法后,两种培养基试管并不会导致浑浊反应发生,这样不仅仅对检验周期缩短,也有利于结果的观察。临床分析中,应用薄膜过滤法替代直接接种形式,对注射用阿昔洛韦等进行无菌检查,结果进一步证实,直接接种法容易导致假阴性出现,薄膜过滤法能够对阿昔洛韦浓度导致的浑浊反应消除,也能够对药物导致的碱性环境消除,这样有利于培养时间缩短,同时提升阳性检出率。

3 在药物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的应用

在《中国药典》中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记录了薄膜过滤形式,同时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9]作为药物的控制菌要求测定。但是如果供试品存在抑菌成分,则控制菌将无法被检出,因此目前临床中对含有抑菌成分的供试品进行多种研究[10]。

3.1 抗生素滴眼剂微生物分析。临床研究人员通过开放式滤器将贴膜形式和薄膜过滤形式联合用来消除抗生素活性,结果证实菌落回收率高达80.00%,且45批次的抗生素滴眼剂微生物限度均满足依据,证实贴膜反应用菌落计数方式可行,且薄膜过滤法能够用作控制菌检查,为《中国药典》[11]抗生素滴眼剂微生物限度检查建立科学的检查形式。

3.2 眼膏软膏剂微生物限度检查。在眼膏以及软膏剂微生物限度检查中,进行了8个品种以及15批样品的考察试验形式,首先将供试品和肉豆蔻酸异丙酯混合的稀释用品,进行0.90%无菌氯化钠溶液萃取后,选取萃取液应用薄膜过滤法检查分析是否有微生物,结果证实这一方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3.3 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中成药可以应用薄膜过滤法以及离心沉淀形式或者超声细菌形式等来对中成药中的抑菌效果清楚,应用方式简单,准确,重现度较佳。

3.4 化学药微生物限度检查。对于基础形式无法测定出污染菌的药物有:复方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 Co.)[12]、单磷酸阿糖腺苷(Danlinsuan Atangxian’gan Vidarabine Monophosphate)、硝呋太尔等应用此种方式测定,结果证实均能够对药物中的杀菌成分进行去除,从而让药物中被污染的微生物急性生长,具有较高检出率,能够对细菌数和真菌数以及控制菌测定。

4 薄膜过滤法在药物微生物试验中的应用

临床应用薄膜过滤中和法作为中和抗菌药物抗菌作用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不仅仅取决于微生物在微孔滤膜上的物理保留性质[13],如滤膜孔径大小、滤膜对抗菌药物的吸附效果在滤膜上回收微生物的培养基础。遗留在滤膜上的抗菌药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微生物的生长起到抑制效果。且研究人员应用薄膜过滤贴膜形式对抗菌药物进行活菌检出率、回收率以及增殖试验,结果证实,薄膜过滤贴膜形式相对于《中国药典》记录的洗脱法进行记录,且贴膜法的回收率平均值要>70.00%[14],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贴膜法能够用作含抑菌成分中,药物微生物限度的测定。

5 结论

综合以上结论,对药物的抗菌成分进行消除时,薄膜过滤形式具有更为精准的应用效果,也是药物检验中最为多见的处理形式,外界因素得到消除后,不利因素的影响力也有所降低,以此所测定样品的准确度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主观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以此保障样本取得样品量,因此测定结果更为公正,更具有科学性和客观度,样品发生污染过程中也能进行科学的清理。因此上述研究对于临床也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以及实验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展开分析,从而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标准。

猜你喜欢
滤膜无菌薄膜
滤膜对环境空气中砷测定的影响及改进
Ag NWs@SH-GO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与电学性能
大气中颗粒态汞的滤膜采样及分析探讨
基于能谱拖尾及探测效率测试的最优α放射性气溶胶取样滤膜选择研究
Preparation and opto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transparent conducting titanium-magnesium codoped zinc oxide thin films
纳滤膜在盐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思路浅述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铁基薄膜催化剂清洁应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正负错配纳米颗粒掺杂对YBCO薄膜性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