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T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1年疗效观察

2021-01-06 11:15姚瑶徐国兴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康柏西脉络膜黄斑

姚瑶 徐国兴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以反复发作的浆液性或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为特征[1]。黄斑区及视乳头周围的息肉状病灶常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2],随着病程进展,因视网膜下或玻璃体腔大量出血导致视力急剧降低,预后不佳。研究表明,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可用于治疗PCV[3-4]。抗VEGF是目前主流治疗方案,但是因为费用高、治疗周期长、容易复发等缺点限制了临床应用。本研究对比研究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临床确诊PCV患者采用PDT、抗VEGF或联合治疗的预后,以期寻找治疗周期更短、性价比更高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临床确诊的PCV患者33例(33眼),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抗VEGF组、PDT组和抗VEGF+PDT组。从出现自觉症状到就诊的病程为6天~2个月,平均病程(1.1±0.6)个月。其中抗VEGF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7~79岁,平均 (62.83±11.76)岁,平均病程(1.2±0.3)个月;PDT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48~77岁,平均 (63.17±11.65) 岁,平均病程(1.1±0.2)个月;抗VEGF+PDT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7~78岁,平均(64.57±10.69)岁,平均病程(1.1±0.1)个月。三组临床一般资料完整,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根据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等检查结果以及PCV诊断标准[5]进行确诊;(2)伴有视力降低、视物有暗影、暗点或变形患者。排除标准:(1)伴影响本研究结果的其他眼部疾病或病变患者;(3)曾经接受过抗VEGF治疗、PDT或上述联合治疗的患者;(4)玻璃体积血程度影响OCTA及ICGA检测患者。

1.2治疗方法

PDT治疗组,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等基本参数,按提供的公式计算维替泊芬的剂量。术前30min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患眼。治疗时经肘静脉缓慢输入维替泊芬(诺华公司),控制在11min内注射完毕,于此同时患眼点奥布卡因表面麻醉,5min后用689 nm波长的激光照射病灶区域,功率600 mW/cm2,持续照射时间83 s。术后按说明书指导患者做好避光防护。

康柏西普治疗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mL,整个过程在内眼手术室进行,并严格按内眼手术操作进行。治疗前患眼点抗菌眼药水qid,3天,术前10~15 min开始表面麻醉3次,术后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采用标准3+prn治疗方案,即每个月注射一针,连续注射3针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继续注射。

康柏西普+PDT治疗组,采用康柏西普眼内注射后5~7天行PDT治疗,治疗方式同上。后续根据需要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抗VEGF注射。

治疗后复查,若OCTA或 ICGA结果出现如下情况仍需进行再次治疗(与第一次治疗最好间隔2月以上):没有得到有效停止的黄斑区原渗漏或者新的活性病灶渗漏的存在。

1.3观察指标

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1 天及治疗后1月、2月、3月、1年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并由于小数视力不连续,以Log MAR视力表示,Log MAR=lg (1/小数视力)。 (2) 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采用OCT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1天及治疗后1月、2月、3月、1年时CMT变化。(3) 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高眼压、结膜充血、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下出血加重),并进行比较分析。

随访1年复查患者远期疗效评估。治疗后随访1年,治疗后3个月、6 个月、1年行OCT、ICGA检查记录患者息肉病灶减少情况及消退率。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

结果显示,治疗前1 天三组患者BCVA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联合治疗后1月、2月、3月,抗VEGF+PDT组BCVA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康柏西普+PDT组治疗后1年与治疗3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治疗后1年与3个月时比较,视力提高(P<0.05);PDT组治疗后1年视力低于3个月(P<0.05)。治疗后1年,康柏西普+PDT组与单独康柏西普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PDT组(P<0.05)。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视角对数,LogMAR)

2.2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比较

治疗前1天三组CMT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3月,康柏西普+PDT组的CMT与PDT组、康柏西普组比较后,康柏西普+PDT组CMT显著降低(P<0.05)。结果见表2。

康柏西普+PDT组治疗后1年与治疗3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治疗后1年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治疗后1年高于治疗后3个月(P<0.05)。治疗后1年,康柏西普+PDT组与康柏西普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PDT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

2.3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康柏西普+PDT组治疗后不良发生率为10.0%,而康柏西普组发生率为50.0%,PDT组为27.27%。联合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降低,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2.4远期疗效

治疗后随访1年,康柏西普组息肉病灶减少4例(33.3%),PDT组息肉病灶减少6例(54.5%),康柏西普+PDT组息肉病灶减少7例(70.0%)。康柏西普+PDT组治疗后息肉病灶减少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9.53,P<0.05)。

3 讨论

1982年Yannuzzi等学者首次描述PCV,并于1990年正式命名。该病多见于50~65岁,单眼发病常见。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在眼科的应用始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d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RMD)[6],此后由于其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药物的推广应用而逐渐被取代。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 PCV)作为与ARMD类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经历了同样的从PDT治疗为主到抗VEGF治疗为主的转变,然而,PCV患者行抗VEGF治疗时需要更长久、更多次数的注射才能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的效果[7-9],许多患者由于无法承担长期的治疗费用而最终放弃治疗。

本研究对比观察单独抗VEGF治疗(康柏西普)、PDT治疗和康柏西普+PDT治疗PCV的疗效。结果表明,在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相似的情况下,康柏西普联合PDT组患者治疗后1月、2月、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单独康柏西普治疗和PDT治疗。然而,在治疗后一年,康柏西普治疗和康柏西普+PDT组最佳矫正视力无差别,均优于PDT组,说明康柏西普联合PDT治疗可以更快地让视力恢复达到高峰。结合各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恢复情况,提示抗VEGF治疗可以更快地消退黄斑水肿,促进出血和渗液的吸收,而PDT治疗在消退黄斑水肿方面的作用弱于抗VEGF,但是PDT能够让病情更快地稳定,并减少了抗VEGF药物的使用,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研究发现,PDT和PDT联合康柏西普治疗对息肉病灶的消退效果明显好于康柏西普组,说明PDT更快稳定病情、减少复发是通过直接消除息肉病灶起作用[10]。

对比PDT和抗VEGF治疗的不良反应,虽然抗VEGF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是仅表现为眼内压一过性升高、结膜下出血等轻症不良反应。而PDT治疗则出现一定比例的视网膜下出血,并可能引发玻璃体积血加重,从而导致视力下降。有研究表明,PDT治疗后的视网膜下出血与年龄、病史、激光斑数量、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无关,而与光敏剂的剂量有关[11]。有学者认为,再出血与PDT治疗后VEGF表达水平升高有关[12],也有研究表明其发生病因与PDT治疗后部分区域脉络膜再灌注血流量反应性增加相关[13]。因此,如果在PDT治疗中联合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有望通过对抗由于PDT治疗造成的继发性VEGF升高,减少脉络膜血流量,从而减少PDT后视网膜下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中,康柏西普联合PDT治疗组未出现视网膜下出血可能于此有关。该结果与以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4-15]。

综上所述,采取PDT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有助于加快息肉消退和黄斑区水肿吸收,减少抗VEGF给药次数,减少视网膜下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获得良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康柏西脉络膜黄斑
康柏西普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近视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中老年高度近视患者黄斑部脉络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康柏西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