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比较

2021-01-07 09:5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3期
关键词:多发性检出率病灶

孟 钢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连云港 222100)

患有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数量,在近些年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老年人是此病的多发人群,加上他们免疫力低下,自身的身体因素等,均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1]。所以,在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时,选择有效的手段极为重要,为临床质量提供有效参考。当前影像学检查是常见的疾病诊断方式,最常见的是MRI与CT检查[2]。此次研究通过对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72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诊断的方式,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例。应用MRI诊断的是观察组,应用CT诊断的是对照组。比较分析检查时间、病灶大小、脑梗死检出情况。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不愿参与此次研究者。纳入标准:符合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既往无精神病史者;研究对象依从性良好。其中观察组年龄为(62~85)岁,平均(70.2±2.1)岁,男26例,女10例;对照组年龄为(62~84)岁,平均(70.8±2.3)岁,男25例,女11例。对比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CT诊断。具体的扫描过程中,48~56s是延迟时间,512×512是矩阵,控制平均延迟时间为53s,分别对拟行检查的区域实施2mm、5mm薄层扫描,层厚为10mm,床进为2.8mm/r,准直为 0.75mm。

1.2.2 观察组 应用MRI诊断。分别从快速扫描TRNS、SAGI、CORO位等实施成像扫描,完成时,已经获得清晰的检查资料。之后整理完成影像学资料,经2名资深医师分析病灶的大小、检查所用时间、病灶数量和梗死部位,单独观察和评价,当出现意见不合的现象,需经同一商定结果后,明确和统一好结果。

1.2.3 诊断标准 CT诊断标准:脑白质和脑皮质中,呈扇形或者不规则形,多发大小不等低密度病灶,基底节区和半卵中心见边界欠清低密度影;MRI诊断标准: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检查时间、病灶大小、脑梗死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病灶大小和数量、检查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病灶大小、检查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但是病灶数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灶大小、检查时间比较()

表1 两组病灶大小、检查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病灶大小(mm2) 检查所用时间(min) 病灶数量(个)观察组 36 8.58±1.72 10.55±1.41 2.45±0.87对照组 36 11.29±2.49 18.69±2.56 1.89±0.42 t 5.3729 16.711 3.478 P 0.001 0.001 0.0005

2.2 两组脑梗死检出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丘脑、额叶、基底节区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1-8。

表2 两组脑梗死检出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临床上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需实施必要的重视,避免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上选择多种方式治疗,但是怎样及时实施准确化的治疗,对是否能够明确诊断出对应病灶有决定性的作用[3]。此次研究中主要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展开分析,按照神经系统、病发前危险因素、患者体征、临床症状等常见方式,纵观临床对患者常见诊断方法,发现当各方面征象不明显的条件下,将可能和其他脑血管疾病相混淆,会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无法把握患者最佳治疗时机,干扰到其治疗方向,对患者预后极其不利,遏制患者病情的进展[4]。此次研究中致力于探究在患者疾病中应用价值更高的诊断方式,通过应用现代化的影像学技术,比较分析MRI与CT两种方式,显示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病灶大小、检查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但是病灶数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丘脑、额叶、基底节区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此次研究结果证实,在具体的检查的过程中,MRI能够捕捉到患者的脑细胞核的氢元素、脑细胞共振成像情况,判断出病灶大小、位置等情况,反映出各个疑似病灶部位活动情况等。通过选择应用MRI的方式进行诊断,捕捉到早期的病变征象,一些患者存在出血等征象和趋势,未完全形成清晰实质性病灶,可能伴随不同程度脑组织损伤[5]。所以临床上应用MRI进行诊断,对患者疾病的检查更有优势,反映出加权信号的异常。另外,在具体的检查过程中,可显示出2.0mm以下的部位,也就是患者的微小病灶,分辨率比CT更高,推荐应用于临床,更利于临床对患者的全面评估[6]。CT诊断的方式,能够通过自身相关的分辨率,捕捉到患者相关病变位置,提供给临床以肉眼可见的资料,所以科室中应当明确患者病灶位置、大小等,相应的实施疾病的治疗,按照资料判断患者的病情。但是这样的诊断方式想要作出诊断和分析,只有在明确形成病灶时才能实现。通过CT 检测的方式,当患者依旧处于病情发生的早期,无法评价到部分病变相对隐匿的患者,同时难以对患者作出预测,所以病灶检出率相对较低[7]。所以说,针对于脑梗死患者,应用CT及MRI方式,对其疾病判定作用显著。MRI能够更准确对多发性脑梗死判断,总检出率显著高于CT。及时处理、更早发现患者病灶,对患者疾病的判断作用显著。

另外,CT和MRI影像技术均有一定优势性。在对临床脑部疾病患者的诊断中,这样的两种影像学检查的方式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及时对急性发作严重脑梗死者实施CT或MRI检查,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用于患者手术或者溶栓治疗,明确患者的疾病大小、数量和部位等,。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诊断的方式,发现具备较高的多发性病灶检出率,耗时最短,但是MRI与CT影像检查均具有应用价值,对病灶转归主要是治疗后的出血转化,特别是亚急性期的小出血灶,MRI较为敏感。

猜你喜欢
多发性检出率病灶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